
做工精美的清朝服饰。

清朝官员正式场合所穿的礼服。

清代服饰具有典型的北方游牧民族特色。

适合女子四寸银莲的鞋子。

适合女子三寸金莲的鞋子。

艺之卉设计师设计的颇具个性的现代裙装。

新中国成立时国人青睐的列宁装、布拉吉、海魂衫。
深圳侨报记者 谢青芸
通讯员 李晨 文/图
服饰,除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外,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近日,在龙华区大浪时尚创意小镇,由艺之卉集团打造的百年时尚博物馆里,一场特别的“时装秀”,讲述着百来年中国时尚的变迁。
工作人员李晨介绍,早在艺之卉创立之初,其公司首席设计师赵卉洲就热爱收藏各类服饰,每次出国,总不忘到各个秀场周边的“跳蚤市场”走一走、看一看,其收藏的古今服饰超过4000件,不少清代服饰就是她“海淘”回来。
眼前这个约5000平方米的空间里,仿佛就是一个超大的“衣橱”,展出了赵卉洲的400件收藏精品。在这个“衣橱”中,中国近代精美服饰艺术品按年代依次排列,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朝贵族服饰,有官员出席正式场合所穿的冬夏朝服,祭祀活动时所穿的礼服,汉族、满族妇女家居日常所穿的秋冬常服等,这些服饰虽然款式不一,但每一件绣工都十分精美,无论是官服上的海水江牙纹,还是常服上的大小蝴蝶,都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看来,仍然算得上精品。
紧随清代服饰之后的是民国服饰。当时,西方的流行风尚引入中国,一时之间,男士中山装、长袍马褂,女士袄裙、旗袍、套装齐齐出现,形成了民国服饰中西交融、新老并存的独特时尚风潮。而新中国成立之后,人们的服装崇尚简洁、朴素和大众化,艰苦奋斗和集体主义作为时代精神渗透于服饰观念中,蓝、灰、黑的列宁装,布拉吉、海魂衫、军大衣等成为这一时期国人青睐的装束。
当中国进入改革开放,主宰近十年的“老三色”以及中山装、军便裤、春秋衫退出历史舞台,服装颜色更加多彩,并从单调的款式变换到多样的花色品种。特别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一大批优秀设计师的推动下,中国服装业正在从加工优势转向产品贸易和品牌经营,他们不仅将越来越多的国际化元素融入到服装中,也将中国元素带到世界舞台。
少数民族刺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也是现代服装设计师最偏爱的中国元素之一。除了展示时代变迁的服饰,这里还专门开辟一块民族服饰展区,既展示了绣面平整、针法丰富、线迹精细、色彩鲜明的少数民族刺绣,更将民族刺绣融入到现代服饰当中,让观众直接看见传统与时尚如何天衣无缝地衔接。
这不仅仅是一场特殊的“时装秀”,更像是一次时空穿越。李晨说,从清代引领时尚,到民国时期的跟随潮流,再到现在的引领潮流,近代服饰的变迁不仅反映了国人时尚的潮流,更看到中国充满活力和越来越国际化的发展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