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刘礼达
前些天,父亲托老乡带来了竹笋。那些笋,有的还粘着泥土,黑褐色的外皮包裹着,有的则已经去掉外皮,光滑细腻的笋肉展露无余。
老家四面环山,山上长着许多竹子。每到春夏季节,几场雨过后,竹林里便会长出许多诱人的竹笋。记忆中,我小时候常常跟着父亲去老屋后山的竹林挖笋。父子俩走在崎岖的小路上。父亲扛着一把锄头,我在他身后,小鸟般叽叽喳喳问他各种各样的问题。在父亲不厌其烦的回答中,我们来到了竹林,虫鸣充斥耳边,而眼前的竹笋早已冲破土地的束缚,冒出了地面,在阳光下拔节。父亲一脸欣喜,挥舞着锄头开始刨土,没多久,我们便收获了不少竹笋,喜悦而归。看着这些青翠如玉般的竹笋,嗅着这淡淡的诱人的清香,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竹笋的吃法多样,油焖竹笋、竹笋烧肉、炒竹笋、竹笋酸菜汤……而我念念不忘的是母亲做的竹笋炒肉和竹笋酸菜汤。还记得在灶台前,自己一遍又一遍催问母亲竹笋汤煮好没有,诱人的香味、鲜美的汤早已让人流口水了。尝一口,竹笋的清香和酸菜的美味,让人无法忘记。另外,吃不完的竹笋,母亲会将它们煮后晒干,有客人来时用来招待他们。客人吃着这山间自然生长的竹笋,夸赞不已。
我们自古便有吃笋的习俗。如《诗经》里说:“其蔌维何,维笋及蒲。”唐代大诗人李商隐也有诗云:“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清代大画家吴昌硕更是发出“客中虽有八珍尝,哪及山家野笋香”的感慨。
看着老家的竹笋,我仿佛又回到了老屋后山那片郁郁葱葱的竹林,想起和父亲一起挖竹笋的情形,回味着母亲从前做的竹笋汤,这一切已化成永恒的乡愁。
投稿邮箱:
szqbw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