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青釉藏品

宋·黑釉藏品

西夏·茶叶末釉梅瓶

明·斗彩盘

琳琅满目的陶片标本

宝弘博物馆馆主李毅

徐志摩手札

汉·彩陶水禽
深圳侨报记者 张珊 文/图
要想理解大写的China(中国),就不能不懂小写的china(瓷器)。有人说,想看老瓷器,就必须去位于宝安区西乡航城工业城展丰大厦五楼的宝弘博物馆。不久前,记者与该博物馆馆主李毅相约,他表示,十分愿意分享。
聊起眼前的宝贝,李毅滔滔不绝,让旁人感受到“用生命来爱”的深厚情感。李毅表示,博物馆藏品,主要以高古(唐代以前的古代器物称为“高古”)和明清陶瓷以及明清金榜题名的有才之士的书法为主。馆中藏品300余件,其中陶瓷占了大部分。
李毅的收藏史已有30余年,其老师正是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专家苏宪章。李毅说,苏老自己就是一位收藏热爱者,他将文物视为珍宝,如生命般呵护。几次搬家,他都只关心自己的宝贝,家中家具一律不顾。
对于“文物”的认识,李毅自然也是从苏老那里得来的。“苏老告诉我,文物是人类社会生产劳动留下的最好的见证物,是一段段历史的见证。”深受苏老影响,李毅对收藏产生了浓厚兴趣,也更明白了文物的真正含义。
众多宝贝中,李毅独爱陶瓷。“中国陶瓷文化已有上万年,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陶瓷都会产生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技术特点。”李毅说,每个历史时期,陶瓷都会有独特之处。历史、分类、工艺、纹路、材料等众多因素,都会造就陶瓷不同的样貌,这便是其神秘之处。
为了研究陶瓷,上世纪80年代,李毅每周末都会前往广东省博物馆三楼陶瓷展厅,经常拿上一瓶水盯上一整天。最后,他将展厅内所有陶瓷展品研究透彻,甚至不逃过每一个细微之处。为了找寻宝贝,李毅更是跑遍了全国古董集中点。
1997年,李毅来深。李毅说,由于深圳经济活跃,许多好东西,不用到处找,就能在深圳“现身”。加上离香港近,他也总是可以在香港淘到一些境外回流的宝贝。
收藏30多年,李毅一边深入学习,一边收藏,从不盲目跟风。他所收藏的宝贝,也没有一样舍得卖出去。他笑着说:“别人赚钱买房买车,而我是拿全部家当甚至买菜的钱,来买这些宝贝。”
作为深圳知名收藏专家,几年前,李毅受邀,为深圳民间博物馆建设出谋划策。李毅表示,收藏的目的,不是收到了就藏起来。如果这些藏品不能亮出来让大众欣赏,就失去了它的社会价值。今年3月,李毅筹备了整整3年的博物馆终于开馆。
来到宝弘博物馆,李毅从不吝啬与前来参观的每一个人分享每一样宝贝。参观人群中,也有许多是“内行人”。他们很多都知道,只有在宝弘博物馆,才藏有如此全面、系统的陶瓷藏品。
每一件陶瓷展品,我们都可以从中窥见当时当地制作者的用料、工艺、技能技巧;领略古人的物我用心、审美取向、风俗人情;钩沉历史,从中获取历史信息、艺术信息,体味千年窑火煅烧出来的中华文明。
——李毅
服务指南
开放时间:9:30—17:00(每周二至周日)
地点:宝安区西乡航城工业城展丰大厦五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