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

10年来,他历经平湖金融基地及其配套道路征拆、鹅公岭土地整备征拆、地铁10号线征拆和河道整治征拆等多场“战役”,发挥积极作用,作出突出贡献—— 李晓鹏:专攻疑难杂症的征拆“老中医” 2018年07月16日

李晓鹏(左二)到征拆现场解决问题。

自2009年3月从街道农林水办调到平湖街道拆迁办工作的这10年间,李晓鹏参与了道路征拆、金融基地及鹅公岭土地整备征拆、地铁10号线征拆和河道整治征拆,历经各大项目的征拆战役,始终奋战在征拆第一线,同事称他为征拆工作的“老中医”、“智多星”,专攻疑难杂症,点子多且灵。平湖河道综合整治征拆工作启动以来,担任街道土地整备中心副主任的他负责木古河的外业工作,记者多次约访都被推辞,直至上周五木古河征拆告捷,他才接受采访,讲述这10年的来时路。

木古河征拆 战线上的“变速箱”

2008年,平湖街道拆迁办成立之时是个没有编制的临时部门。彼时,平湖金融基地落户,基地及14条配套道路的征拆成为街道中心工作,平湖大拆迁大建设的大幕开启。10年间,平湖街道拆迁办成为有编制的部门,后更名为平湖街道土地整备中心,而李晓鹏从一开始摸着石头过河,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这使得他在河道整治征拆中发挥积极作用,为木古河征拆告捷作出突出贡献。

木古河在4条河道征拆中任务节点最多(33个),拆迁量仅次于君子布河,而且这条河没有区、街道挂职干部援助。面对纷繁复杂又十分艰巨的任务,没有一套系统科学的统筹方法,要想打赢这场攻坚战,几近于不可能。正因如此,接到任务后,李晓鹏没有急于开展拆迁谈判,而是在街道领导和木古河主抓领导、街道调研员房建伟的指挥下,与街道社会事务办、城市更新中心、建设办、食安办等8个攻坚责任部门和社区做好前期摸底工作,共同探讨研究征拆方案,逐一细化分解33个时间节点的确权、测绘、评估、补偿、拆除等征拆任务,明确各部门间职责分工和协同作战计划。

“房处是发动机,我就是变速箱。”李晓鹏笑着说。工作中,李晓鹏是一线谈判和个案研讨的技术指导、主力队员,还要负责和社区、区土地整备中心、施工方、业主等单位的协调工作。“大家同时动起来才有效果,因为我们是一个整体。”李晓鹏说,上木古、良安田和新木社区及股份公司与8个责任部门齐心协力,是木古河征拆迅速推进的重要因素。

木古河征拆采取先易后难、先公后私的谈判战略,有部分与城市更新范围重叠的,李晓鹏也不当甩手掌柜,而是积极发挥中间桥梁作用,与开发商一起找到业主及承租户去谈去磨。与此同时,谈好一户清租一户,拆掉一户,形成传动效应。

“想不到你们做事好上心”

无论是在同事眼中,还是权利人的印象中,李晓鹏都是出了名的好脾气,与同事一起去谈判,他肯定是唱白脸的那个,这倒不是他有意为之,而是其性格向来温和有礼,且10年征拆一线的历练也使他更为从容与平和。在李晓鹏看来,平湖人是善良的,大部分群众是有大局意识的,大多数权利人是通情达理的,要多争取一点利益也是人之常情,只要是政策范围内许可的,他都愿意帮其争取。

李晓鹏曾经在一位权利人家门口站了1个多小时没给进门。原来评估单位认为其物业是厂房,但业主自认是住宅。李晓鹏仔细研究发现确实是住宅,就帮该权利人申请权益认定,其得知后,态度发生很大转变。良安田股份公司的一处集体物业转了4手承租户,情况非常复杂。李晓鹏和同事认真理清合同关系,跟每一手承租户谈,有一位承租户凌晨3点给他发信息,李晓鹏认真沟通,最终化解这个难题。清租后有些租户要重新找房子,李晓鹏也利用手中资源热心帮忙。

木古河新围仔段征拆任务由街道社会事务办负责,李晓鹏与该办主任黎蓉一道参与谈判。本来这处物业业主早已签了征拆协议,但11户承租户不肯搬迁。其中有一家经营猪脚饭的租户本来谈得好好的,中间打着电话就走掉了。黎蓉打电话给该租户老婆,对方态度很不友好,“他说了不算,4万元太少了!”李晓鹏没有恼火,而是将该租户哄了回来,最终一分钱没有加就签了协议,过后这位租户还给黎蓉打电话替老婆道歉,他说:“想不到你们这些人做事好上心!”

碰到部分权利人的无理要求、甚至狮子大开口,李晓鹏也会耐心地做思想工作,但最后不能解决的也决不留情,坚守底线不让步。11户承租户中的一位药店老板执意提出要按照城市更新政策赔偿,对于这一无理要求,李晓鹏和黎蓉丝毫没有让步,最终在强制拆除头一天达成协议。

有幸为美好平湖挥洒汗水

“我们有搞不定的都找他,有他在,心里就有了主心骨。”几个月的并肩作战,黎蓉对李晓鹏的评价是淡定从容有担当,勇于奉献。不止黎蓉,也不止参与木古河征拆的同事,其他河道的同事也经常找李晓鹏咨询政策,请他出谋划策。只要有需要,李晓鹏都会义无反顾地与他们一起加班加点,谈判攻坚,无怨无悔。

不仅同事们信任他,连一位开发商都曾服气地对他说:“如果我们的人像你一样全力以赴推进谈判,不知会产生多少经济效益。”

10年征拆第一线的坚守与奋战,见过多少人,签了多少单,李晓鹏已经记不得,因为实在太多。可是一些感人的故事他却历历在目。

在嘉湖路征拆中,有一位业主因分过福利房,不能享受一户一栋待遇,谈了很久也不肯接受街道提出的方案。经过多方打听,李晓鹏和同事查到该业主在深圳的住址,就赶去其家里,开门的是他的母亲。“那一幕我永远忘不了。”李晓鹏回忆说,该业主母亲是位老师,父亲有精神障碍,老两口就靠一点退休金维持生活,他们的女儿从18岁开始患病,三天两头去医院,家里条件非常差。看到这种窘况,李晓鹏落下泪来,帮他们想了很多办法,对方最终签了协议。如今虽然已过去四五年,李晓鹏仍然惦记着这位老人家,经常打电话给她,询问其生活情况,是否需要帮助。

在平湖生活几十年,拆迁工作搞了十几年,眼看着征拆工作快速推进,平湖一条条宽敞的大道建成通车,为此挥洒过汗水与智慧的李晓鹏感到特别欣慰。如今,他希望地铁10号线尽快通车,河道整治尽快完工,平湖人早日拥有碧水蓝天……也许正是因为有着这样坚定的信心与美好的信念,那些征拆工作中的不容易都化作了云淡风轻,化作了他总是挂在嘴角的一抹微笑。

跟群众谈征拆,首先要熟悉政策和业务,只有政策熟了,才能说服别人,说出去的才有把握;要先与拆迁户做朋友,再谈拆迁,站在对方角度为他着想;要有战略、有技巧,遇事多想办法,运用好资源和关系,实干加巧干,不能急躁。

李晓鹏

策划:尉晋英 文/图:张帆 边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