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龙岗区一级水源保护区违建拆除暨消化存量第1次集中拆除行动拆除现场。

平湖街道拆除现场。
编者按
6月29日,当最后一处一级水源保护区历史遗留建筑被依法拆除,龙岗区147处中央环保督察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历史遗留建筑全部处置到位,在全市率先提前半年完成这项艰巨任务。
从年初立下“提前半年完成”的“军令状”,到如今按期完成目标,这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如何顺利推进的?日前,本报记者兵分多路来到相关部门、街道,深入社区实地采访,聆听背后的故事。
深圳侨报记者 张鹏
147处历史遗留建筑,提前半年全部顺利处置。就在上月底,龙岗区中央环保督察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历史遗留建筑拆除工作率先在全市完成任务,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细细梳理不难发现,打赢这场硬仗的背后,是全区上下一心,高度协调,以“硬作风、硬手段、硬措施”推进工作开展,用“龙岗担当”打造出一级水源保护区历史遗留建筑拆除工作的“龙岗样板”。
坚定决心
胸怀底气立下提前完成“军令状”
3月9日,2018年春节假期刚过不久,几台大型炮机发出的轰鸣声打破了龙岗街道五联社区蕉湖村的宁静,伴随着机械臂的起落,蕉湖村内涉及一级水源保护区0.55万平方米的历史遗留建筑被拆除。未来,经过复绿后,这里将重新成为清林径水库旁一片绿树掩映之地。这是今年龙岗区中央环保督察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历史遗留建筑的第一拆,由此也打响了此项工作的“第一枪”。
而这仅仅是这项艰巨任务的开端。据了解,根据《深圳市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方案及九个专项方案》和市规划国土委相关文件要求,龙岗区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违法建筑拆除处置任务共147处(其中,2009年6月2日之后的违建12处,已于2017年12月27日前全部拆除完毕,2009年6月2日之前的历史违建135处),分布在雁田、苗坑、龙口、清林径、白石塘等5个水库,涉及一级水源保护区土地面积近30平方公里,须在2018年12月底前全部依法拆除处置完毕。
“在时间有限的条件下,龙岗区在全市处置任务最为复杂”。尽管面对这样的困难,龙岗区规划土地监察局还是向区委区政府立下了“军令状”:力争提前半年完成中央环保督察一级水源保护区违建拆除处置任务!这也是龙岗区向市委市政府的庄严承诺。
“背负着压力,但更多的是底气。”龙岗区规划土地监察局局长余世猛说,这样的底气来自于区委区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和全区上下坚定不移的战斗决心。据介绍,在工作开展前,龙岗区规划土地监察局就已经联合环保水务、土地整备和相关街道对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范围内违法建筑和建设项目逐宗制定拆除和清理方案时间表,并主动明确责任人,为推进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提振信心
高位推动筑牢“攻坚战”坚强后盾
龙岗区始终把中央环保督察的各项工作摆在高位推动。以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工作为契机,龙岗区迅速成立了区环境保护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并第一时间制定相关整改工作方案,细化任务、倒排时限、落实责任。
作为中央环保督察工作的一部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历史遗留建筑拆除工作受到了区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3月初,龙岗区召开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治水提质、河长制暨三防工作部署大会,区委书记张勇强调,要提高认识,站在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来看待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全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对于一级水源保护区历史遗留建筑拆除工作,书记每次例会都要听取汇报,并要求要不等不靠,一鼓作气完成好这项任务。”余世猛说。
龙岗区区长戴斌两次来到拆除现场督导工作,为全区拆违干部加油鼓劲;时任龙岗区委常委、副区长杨军为解决清林径水库部分涉军用房整体拆迁,赶赴北京协调问题;龙岗区副区长高旭敏每周听取拆除处置进度汇报,并要求干部“碰到问题随时找我协调”。“区领导的高度关注给予我们强有力的信心,成为我们推进工作的坚强后盾。”余世猛说。
团结一心
拧成“一股绳”逐个突破难点
龙岗街道清林径水库就涉及93处历史遗留建筑,6个村落的房屋整体拆迁;横岗街道龙口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历史遗留建筑更是位于东莞和深圳的“插花地”,建筑物权属极其复杂……由于历史原因,龙岗区众多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历史遗留建筑涉及面广、权属复杂,处置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在错综复杂的形势面前,龙岗区相关部门、街道干部职工拧成“一股绳”,坚定战略决心,对难啃的“硬骨头”逐一展开攻坚。
横岗街道龙口水库以及水源保护区内,多处历史遗留建筑行政地界属于深圳,但实际土地使用权却为东莞市民,复杂的权属问题给拆违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刚开始,我们试着去找业主谈,但全部吃了‘闭门羹’。”龙岗区规划土地监察局历史遗留违法建筑处理科科长王丽敏说。于是,工作人员尝试以发文的方式与东莞市凤岗镇相关部门联系,希望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但是,这样的形式不仅得不到想要的答复,还在无形之中耗费了时间。”时间紧迫,龙岗区规划土地监察局及横岗街道领导索性带队前往凤岗镇、雁田村委、凤岗镇国土分局“上门拜访”。从“文来文往”到“人来人往”,几经沟通协调,6月20日,横岗街道多部门联合对龙口水库内最后4处历史遗留建筑进行集中拆除,由此,龙口水库中央环保督察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13处历史遗留建筑全部处置完毕。
在推进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历史遗留建筑拆除的过程中,像横岗街道一样,部门与街道形成合力的故事并不鲜见,在平湖街道上木古社区一处7层2000平方米的历史遗留建筑的谈判中,街道主要领导多次上门做业主思想工作,最终得以顺利拆除;龙岗街道面对清林径水库拆除任务重的难度,主要领导迎难而上,全速推动征拆工作,用10个月的时间超常规完成了相当于两年半的拆迁工作量。
来自一线的工作经验:
“三化三图”了然于胸 全区一心“握指成拳”
深圳侨报记者 张鹏
数月以来,在王丽敏和众多拆违人的心里时常挂着这样三幅图:任务路线图、进度图和责任图,每一处历史遗留建筑情况怎样?该如何处理?目前处理到哪一步?是谁在负责?比照心中的三张图后,就会一清二楚。
“这也是这项工作能够顺利推进最重要的因素。”王丽敏告诉记者,自全区中央环保督察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历史遗留建筑拆除工作推进以来,龙岗区规划土地监察局就以“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工作机制为抓手,科学地制定出“路线图、进度图和责任图”。
“每一位参与这项工作的人,都憋着一股劲,就是要达到提前半年完成处置任务的目标。”王丽敏说,在路线图上,全区147处历史遗留建筑的具体位置被标在“一张图”中,形成工作任务项目库和计划表。接着设定完成时限,倒排工期,每月的督导工作会议中,责任单位逐一对照任务表梳理时间和进度要求,及时跟进处置进度。最后,在“责任图”上,对147处历史遗留建筑逐个研究制定整改方案,逐项分解任务,每个项目的任务目标和责任层层落实,并建立起区、街道、社区“三位一体”的责任网。
“不仅如此,这项工作能高效推进,是全区部门与部门间、部门与街道间‘握指成拳’,打出一套漂亮‘组合拳’的结果。”王丽敏对此颇有感触,春节假期后第一天,龙岗区就召开重点项目建设和征地拆迁攻坚行动动员部署大会,50名抽调干部投身征地拆迁一线,在各街道谈判工作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等不靠自我加压 创新方法打造查违工作“龙岗样板”
——专访龙岗规划土地监察局局长余世猛
深圳侨报记者 聂朦
6月29日上午,随着龙岗街道最后2处一级水源保护区的历史遗留建筑的拆除,标志着龙岗区中央环保督察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147处违法建筑拆除处置任务圆满收官,率先在全市完成中央环保督察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违建拆除处置任务。作为此项工作的牵头部门,龙岗区规划土地监察局是如何统筹规划、稳步推进各项措施落实呢?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区规划土地监察局局长余世猛,听他讲述中央环保督察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违法建筑处置情况背后的故事。
记者:龙岗提前半年在全市率先完成中央环保督察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违建拆除处置任务,可谓振奋人心。2016年12月,当接到市查违办下达的中央环保督察违建拆除任务时,贵局是如何做出反应的?
余世猛:接到任务后,区规划土地监察局迅速行动,制定印发了《龙岗区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违法建筑排查建档工作方案》,启动前期摸排工作。组织平湖、坪地、龙岗等相关街道彻夜对一级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相关信息迅速开展排查建档工作。巡查人员克服地形复杂、树林茂密、地域广,且无具体位置和坐标等困难,按时完成了摸排任务,并以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的“三化”工作机制为抓手,将全区147处一级水源保护区违法建筑逐宗建档立册,形成工作任务项目库和计划目标、进度表,明确拆除清理时限和责任人,实施项目化管理,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工作实施。
记者:征拆工作一向被称作“天下第一难”,在正式推进工作的过程中,贵局遇到的最突出的难题是什么?
余世猛:由于历史原因,龙岗区众多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历史违建涉及面广、权属复杂,处置难度大。比如,龙岗街道清林径水库横跨龙岗、横岗和坪地三个街道,一级水源保护区违法建筑处置任务量在龙岗区排第一位,共有93处,占龙岗区处置总量的63%,涉及到吓山村、沙坑村、下寮村、上寮村、佰坳村和焦湖村6个村落房屋的整体拆迁,以及部分部队军事设施的整体拆迁,协调难度极大。又如,横岗街道龙口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历史遗留建筑位于东莞和深圳的交界处,这些建筑物土地权属复杂,其中有多处历史遗留建筑行政地界属于深圳市,但实际土地使用权属为东莞人,给拆除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
当然,土地征拆工作,尤其是其中的谈判工作,本身就有着较强的不确定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会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的突发性、临时性困难。对于这些困难和挑战,区规划土地部门全体干部职工提前打好了“预防针”,做足了思想准备,可以说是“思想上做最坏打算,行动上付出十二分努力。”
记者:越是艰难的工作,越是需要良好的作风指引。您认为,在此项工作中,全区各相关部门发扬了什么样的工作作风和精神?
余世猛:针对错综复杂的形势,面对一个个“硬骨头”,全区各部门群策群力、通力协作,迎难而上,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和担当,化解了一批长期没有化解的积案。在与违法建筑相关业主谈判的过程中,我们学会换位思考、人文关怀,以真情打动人;面对部分业主强烈的抵触情绪,我们毫不气馁,不怕吃闭门羹、不怕碰一鼻子灰,主动架起沟通桥梁,表明诚意和决心。
记者:贵局提出要打造查违“龙岗样板”。您觉得,在此项工作中,最能体现“龙岗样板”的地方在哪?
余世猛:首先,我们不等市里拨资金、不靠市里下计划、不向市里要政策,自我加压,不留后路,在中央环保督察和治水提质、河长制部署大会上,向区委区政府立下提前半年完成拆除处置任务的“军令状”。这份决心和胆魄可以说在全市都是绝无仅有的。其次,我们勇于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为确保整改工作尽快落实到位,我们以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的“三化”工作机制为抓手,制定科学合理的路线图、进度图、责任图,逐一分解推进工作。
另外,我们有着独具龙岗特色的查违文化品牌,先后组织开展了龙岗区规划土地监察系统“学深学透入脑入心、守土有责争当标兵”主题演讲比赛、“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争当规划土地监察标兵”先进事迹巡回宣讲、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暨查违原创歌曲广场舞大赛等系列宣传活动,彰显了打击违建毫不手软的坚强决心、营造了良好的拆违氛围。
(本版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策划/统筹:笪峰 艾丽 景俊州 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