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侨报记者 张星
通讯员 袁娅敏
时下,在城市中养狗的市民越来越多,遛狗成为街头一道景观,但随之而来的狗粪扰民、宠物狗咬人等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一些人生活中的“狗趣”成了其他人的“狗患”。文明养犬虽已倡导多年,但由于一些养犬人不够重视或对宠物犬监管不到位,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引来不少市民的反感和担心。如何提升市民文明养犬水平,让文明养犬成为一种常态?对此,本报记者多方走访,为不文明养犬现象问药寻方。
不文明养犬危害大 城区养犬应“守规矩”
“我们小区老人小孩多,很多住户遛狗不拴绳,犬只到处乱窜,实在太危险了!”前不久,龙城街道欧景城小区居民将不文明养犬扰民的问题反映到街道执法队,该队立即前往小区了解情况,并着手开展整治。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引导及整改,小区内的不文明养犬现象才逐步减少。
事实上,欧景城小区出现的不文明养犬扰民问题并非个案。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期公布的数字显示,2018年1至5月,犬伤暴露人数约为6.4万人次,而近几年,全市每年犬只伤人事件已经接近10万人次。
“近年来,因不文明养犬引起的投诉和纠纷事件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据龙城街道执法队机动队负责人陆志鹏介绍,深圳市虽然早就出台了《深圳市养犬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详细规定了养犬登记和管理、养犬申请条件、法律责任等内容,但由于部分养犬人公共道德观念淡薄导致犬扰民、犬伤人和犬只随地便溺污染环境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只要收到投诉,我们都会及时处理,但养犬人不在少数,全靠我们去执法,很难形成有效的监管。”
物业担起管理职责
或选楼长管理犬只
“遛狗的居民最好避开人流,避免给路人带来不便。”摩尔城小区居民陈小姐告诉记者,她曾多次在电梯里遇到不拴绳的宠物犬,且其中不乏大型犬,这让从小怕狗的陈小姐烦恼不已。虽然自己曾向管理处反映,但这种情况依然存在。陈小姐认为,小区物业管理处应该承担起治理“狗患”的责任,除了加强文明养犬的宣传,还要做好相关管理工作,通过规劝、管理等方式逐步减少不文明养犬扰民问题。
“或者是否可以参考城中村的‘楼栋长’管理模式,每栋楼推选出楼长,负责本楼栋宠物的登记、排查、监督等日常管理。”陈小姐认为,这样既可以及时处理投诉或纠纷,也可以有效减少流浪犬只伤人事件的发生。
提升养犬人素质是关键
多主体参与是有效途径
“文明养犬的关键是养犬人素质的提升,只有个人文明素质跟上了、法律意识增强了,不文明养犬行为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龙岗区人大代表康志勇表示,自己对养宠物的行为表示理解,任何人都有饲养宠物的权利,但前提是不能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如果每一个养犬人从自身做起,从源头上规范养犬行为,就能减少狗粪扰民、吓人伤人等问题。”
“文明养犬是养犬人是否文明的问题,最终还要落实到城市文明、城市管理上。”区人大代表陈科峰告诉记者,在此前愉园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举行的多场代表议事会上,辖区物业管理处、居民所反映的多为宠物犬伤人、犬吠噪音扰民、外出遛狗不拴狗绳惊吓路人及狗粪无人处理四大类问题。“龙岗区乃至深圳市都可以将养犬文明作为提升城市文明的抓手之一,通过严格执法和广泛宣传等手段,让文明养犬成为深圳人的共识和自觉。”
陈科峰认为,推进文明养犬,除了需要养犬人提高责任意识外,离不开政府部门的管理,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巡查执法、监管及整治力度,用法律法规对养犬人的行为进行约束,使市民文明养犬的自觉性不断提高,使城市违规养犬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同时,陈科峰表示,城市治理是一个多主体参与的过程,需要多元共治,各负其责,各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加强配合。其中,社区、物业管理处应积极联合动物保护组织、义工等力量,形成合力,做好宣传工作,告知市民不文明养犬的道德和法律责任,以及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此外,陈科峰建议,应积极探索、推广物业小区建立养犬自律协会,发动居民自律、自治、文明养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