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加亮
2017年7月1日,由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在全国正式实施;同年11月8日,坪山区人民检察院受理建院以来第一宗公益诉讼案……从这一天开始,与“深圳”同龄、2017年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万名侦防能手人才库”的年轻检察官林加亮,走上了守护青山绿水、维护公共利益、监督行政机关履职纠错的公益诉讼之路。
为取证曾被当作诈骗分子
2017年11月初,区人民检察院接到辖区东津名座住户代表关于某酒吧噪声长期超标扰民未能解决的投诉,作为建院首宗公益诉讼案,该案件于当月8日正式立案,由林加亮负责诉前审查。
素来办案严谨的林加亮,为取得足够的证人证言笔录,一天拨了近百个电话联系住户代表。可每每刚作完自我介绍,对方一听是“检察院”的,立刻警觉是诈骗电话。谈起取证过程中的艰辛和难堪经历,林加亮只能自嘲。为确认酒吧夜间营业噪音是否超标,林加亮在营业高峰期住在办公室,通宵不眠感受噪音并取证。
2017年11月27日,林加亮经调查获取相关证据后向区环水局送达《检察建议书》。同年12月14日,在多方协调会上,酒吧负责人提交了整改方案,当场向住户代表道歉,承诺将严格执行整改方案。该院首例公益诉讼案于诉前实现成功解决。
每一单诉讼案都要与时间赛跑
“公益诉讼的范围包括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等领域。核心的问题就是要快速、有效地解决公益损害,案件处理每增加一天,公共利益损害就会延长一天。”想尽一切办法与时间赛跑,尽快终止公益损害,是林加亮办理公益诉讼案的原则。
今年1月26日,林加亮列席区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分组讨论,有人大代表提出龙田街道某处基本农田上建有一个肥料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气体严重影响了周边4万多名居民和学校师生的正常生活,引发群众多次实名向有关部门举报、投诉。
区人民检察院当日即启动调查程序。1月27日正值周末,林加亮放弃休息,深入现场走访,用2天时间完成初查工作;2月1日,向行政监管机关区经促局发出《检察建议书》,并与区经促局、区规土监察局、涉案公司负责人一起现场研究、制定恢复基本农田原状的方案;2月6日,该地块上的违建及硬底化设施被强制拆除,仅用10天时间就解决了环境污染的公益损害问题。“这半年多来居民被恶臭困扰,时常半夜三更打来电话投诉。从今天开始,我终于可以睡上安稳觉了!”龙田街道龙湖社区居民小组组长罗健华流着泪向林加亮一再表示感谢。
就这样,林加亮以真诚、主动、务实的诉前督促来促进行政机关履职整改,在公益诉讼之路上努力守护着人们的美好生活需求。文/图:吕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