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侨报通讯员 袁霖菁
短期内大面积改造工程监管,以往没有先例,对于解决安全隐患监管力度不足,怎么做?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高,怎么破……面对一个个难题,吉华街道甘坑社区在“城中村”改造安全监管工作中,遇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不断创新工作形式,坚持“三抓三促”,破解“四大难题”。
当前,甘坑社区22%的楼栋参与签约改造,已开工的有60栋,短时期内大量工程施工给施工安全监管带来压力。据统计,甘坑社区工作站辖区共有楼房525栋,其中甘坑新村264栋,凉帽三区小区176栋,凉帽新村85栋。在城中村改造中,甘坑新村现已签约改造楼85栋,正在施工54栋,已完成改造6栋;凉帽三区小区已签约改造楼13栋,正在施工6栋,已完成改造0栋;凉帽新村未参加改造。甘坑社区辖区“城中村”改造项目于今年5月进驻,现有7个施工总包工程队,施工人员近300名。
五方联合监管
加强安全隐患监管力度
“目前,我们社区形成以‘社区工作站+承建方+施工方+物业+群众’五方联合的监管新模式,提升监管成效。”据甘坑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城中村”安全监管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形成合力,共同监管施工安全隐患。
于是,该社区联合相关承建方在改造工程楼栋张贴施工安全监管信息牌,便于社区工作站、物业、群众随时掌握施工信息,进行实时监管;社区工作站“架桥搭线”,利用现有甘坑社区业主微信群、居民微信群收集施工安全隐患、夜间施工投诉、噪音扰民等各类信息,社区工作站将群众反映的问题反馈给施工方进行督促整改,协调各方冲突,避免各类安全隐患产生。
同时,推进“督查组检查+企业自查+社区巡查”的监管模式,督查组按照“四个一律”开展常态化检查,发现问题立即要求其整改;督促企业落实好“主体责任”开展自查自报,形成档案,安全交底。社区联合甘坑物业成立治安巡查组开展巡查,发现问题制止并上报街道安监办对其开展整改。
多种宣传教育形式
强化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我们利用施工楼栋相对集中、便于宣传的特点,从社区总体施工安全环境着手,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该名负责人表示,通过宣传教育施工方制定了应急预案,自行购置了安全绳、安全梯、安全网等安全装备,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施工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
目前,该社区协调相关承建方在各施工单位警戒围挡处张贴施工安全宣传海报,海报上以醒目的内容针对施工安全方面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进行宣传,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督促各建设工程队召集施工人员开展施工安全晨会和晚会,并强化“自我培训”,协调企业自行聘请安全专家组织员工培训,加强施工人员的日常安全教育。
零星督导组专家根据检查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工前十分钟”现场培训。出资由第三方组织企业对物业及施工人员、其他零星工程人员进行培训,对施工人员,由安全员运用口头提醒、安装警示牌等形式进行“一对一”培训。社区工作站联同甘坑物业方利用LED滚动屏幕及社区公共场所大屏幕滚动播放施工安全标语、零星工程作业施工安全及事故警示视频,进一步丰富了宣传形式。
开展专业化常规化排查
清除施工安全隐患死角
“‘城中村’施工安全检查工作专业性较高,社区工作站对改造工程的施工安全进行全方位检查时,人员和技术力量仍有欠缺。”该名负责人表示,吉华街道领导对此高度重视,成立了两个以“街道城建+街道安监+第三方安全专家”搭配的督查小组,对社区安全检查进行专业性的补充,多层面、宽幅度紧盯施工安全隐患,以“街道+社区”模式共同开展专业化、常规化施工安全排查,清除施工安全隐患死角。
多角度、专业化监管,从城建、专家组等多个角度对施工安全进行监管,对检查内容以“列表打格”的方式清晰汇总,由第三方安全专家共同进行议论,研究重点和难点问题,提升安全监管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固化监管流程,在施工楼栋到工作站进行工程备案的同时,安全监管工作同步开展,统一审核备案资料,对无牌无资质,缺资料少执照的,统一不予办理工程备案,保证工程备案资料完善;完成申报备案的楼栋,纳入监管台账,按固定监管工作流程,规定施工时间。
严格执法与优质服务并举。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隐患,要求其责令整改的同时还进行内部处罚,进一步严格执法强化威慑力。针对承建方、施工方对安全生产一些法律法规不懂、不会、不了解的情况,社区工作站特别印制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汇编送给主要负责人,促使其学习了解后严格履行职责,主动落实安全主体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