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04

龙城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城区品质提升,今年第六次摘取全市环境卫生指数测评桂冠 环境卫生整治不停歇 辖区“颜值”再提升 2018年12月12日

龙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韦锋(左一)带队“行走龙城”。

12月10日,深圳市城管局发布11月全市环境卫生指数排名,龙城街道以95.49分再次排名第一,摘取今年第六次环卫指数桂冠。成绩的背后是龙城街道不懈的努力和辛苦的付出,以及一系列严格果断的措施。一直以来,龙城街道将环境品质提升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街道党工委书记韦锋挂帅的领导小组,并将环境品质提升工作列入街道班子会议固定议题,每周听取情况汇报,对症下药部署下一步工作。街道挂点社区领导每周带队“行走龙城”,深入检查指导环境品质提升工作。同时,建立由城管办统筹,城建办、执法队、安监办、社区网格管理中心、市政事务中心、物业管理中心、各社区等单位全力配合,责任单位、管理单位、市民全面参与的联勤联动机制,凝聚力量,全面推进市容环境品质提升。

党建引领 践行“一线工作法”

在环境品质提升工作中,龙城街道一直都将环境品质提升作为“一把手”工程,发挥“头雁效应”,带头抓,亲自抓,层层压实责任,践行“一线工作法”,并将环境品质提升列入街道班子会议固定议题,每周听取情况汇报,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重点。龙城街道以问题为导向,强基础,补短板,以整改为契机,攻坚冲刺,不断完善环境品质提升机制体制。街道主要领导每周定期“行走龙城”,不定期利用外出参加公务的路上时间进行“行走”;制定《龙城街道环境品质提升年底攻坚行动方案》。要求街道班子成员、副处以上领导、各挂点社区第一书记每周“行走”不少于两次;各社区书记每两天“行走”一次,社区分管城管工作的领导每天“行走”一次;各环卫企业5个标段主要负责人每两天“行走”一次,项目经理每天“行走”一次;建立“龙城环境品质提升攻坚群”,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作为群主,要求相关部门、各社区、相关企业每天必须将“行走”的内容及图片在群里汇报,城管办每天进行梳理通报,每周进行总结形成周报在班子会上进行汇报,对未按规定“行走”的单位责任人进行约谈。

同时,龙城街道选派71名优秀党员到花园小区任第一书记,并作为花园小区环境提升工作第一责任人,每月至少组织党员志愿者、“两代表一委员”、各花园小区党支部开展一次“洁净家园”党建活动。

科学防控 巡查整治“无盲区”

今年以来,龙城街道不断整合资源,充分运用好城管力量,研判辖区特点,科学安排勤务模式,确保巡查无盲区,整治有力度。

龙城街道坚持自我加压,创新机制体制,按照“网格化、纵深化、精细化”的思路,制定《龙城街道环境品质提升百日行动方案》,开展“一站式指挥”勤务模式,即以11个社区分别为组,城管、执法、环卫力量充分下沉至社区,由社区工作站副书记(副站长)作为组长,城管所所长为副组长,根据辖区实际情况,统一指挥安排联合清理整治行动,并每天在微信群内“早汇报、晚点评”,城管办每天公开通报各社区日报表。充实了力量,弥补了“社区无执法权”的问题,各社区比学赶超,干事创业热情进一步激发。

突出重点,“点线面”有机结合。龙城街道深入推进全区城管动态管理勤务模式,充分发挥市容巡查队伍作用,突出重点,“点线面”驻点值守和巡查有机结合,确保防控“无盲区”。“点”是在农贸市场、公厕、垃圾转运站、学校、商场等重点场所,安排执法人员蹲守;“线”是在主干道及重点路段来回巡查执法和保洁;“面”是以区委区政府周边为核心逐步向城中村扩展,全面治理“脏、乱、差”问题,实现环境品质提升“全覆盖”。

同时,龙城街道持续开展常态化错时执法。针对“乱摆卖”、大排档、露天烧烤档等城市顽疾,合理安排执法力量,采取昼夜轮班值守和错时上班制度,在流动摊贩“生意”最好的时段,开展“错时执法”、“快闪式”突击执法和联合执法,确保巡查整治全时段覆盖;特别是执法队坚持由值班领导带队,每天至少安排15名队员,分早、中、晚常规力量薄弱期间,到工地、农贸市场、公园、校园周边等处开展执法行动。此外,龙城街道加大对泥头车污染路面、偷倒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等行为进行整治,并加大处罚力度,做到处处有人抓、时时有人管。

改革创新 探索管理新机制

“近段时间,我们不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深圳重要讲话精神,注重改革创新,探索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下,适合龙城实际的城市管理新机制、新路子。”龙城街道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龙城街道根据全区“警城联勤”统一部署,结合辖区实际,开展“警管共治”,探索“党建+”城市治理新格局。建立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融合公安和城管力量,实现1+1>2的城市共治目的。同时,扎实开展党的理论学习,在工作不断实践,常态化开展“公安+城管”联合整治行动,加强社会面治安和市容秩序打防工作,进一步提升辖区城市“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水平。

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提高智慧城管工作效能,建立城管执法指挥中心,将3400多个监控探头、GPS、对讲机、行车记录仪等接入,提高巡查、监管的“覆盖率”和发现率。借助指挥中心平台,结合辖区实际特点,对投诉和违法行为高发时段、区域进行大数据分析,形成“热力图”,按照“力量跟着案情走”的思路,提前谋划,精准防控。发挥女性队员优势,将严格刚性执法与柔性文明执法有机结合,每周安排执法队女子执法中队开展巡查执法和“城管宣讲进校园”、“城管执法宣传进小区”等活动,不断拉近城管与市民的距离,提高市民满意度。

加强监督 提升居民获得感

提升环卫设施设备水平一直是龙城积极开展环境品质提升的重点工作之一。而开展此项工作,说到底是为了提升民生福祉,让辖区百姓在城市管理与治理工作中享有更多“获得感”。

今年,龙城加大力度开展“公厕革命”行动,提高公厕管理标准,加强检查考核。对辖区垃圾转运站实行网格化管理,市政事务中心、环卫作业服务公司、物业管理单位每天进行巡查。狠抓垃圾转运站精细化清洁管理,严格要求环卫企业对垃圾转运站做到每天冲洗,并定期进行消杀、除臭,且同步进行垃圾转运站绿化美化工程,打造绿色、节能、环保的现代化垃圾处理设施,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规范管理垃圾收集点,卫生质量明显提升。该街道根据各管理网格生活垃圾量确定垃圾桶投放数量,选点过程与社区、居民小组、小区物业充分沟通协调、联合勘察现场,并征求临近居民意见,使居民配合度、文明意识不断提高,自觉将垃圾投放入桶,乱扔乱丢垃圾现象明显减少。

全面推广垃圾分类减量,切实减少垃圾排放。在17个花园小区建立垃圾分类2.0模式,推动设施建设和日常督导双提升,其中,同创九著院小区已通过市分类中心组织的垃圾分类2.0模式小区验收。此外,该街道建立居民义工“共管”模式,每个小区安排1名社工牵头组织,挑选20多名居民义工建立宣传服务队,常态化开展邻里互助宣传,形成浓厚的垃圾分类工作氛围。

文:蔡羽珊 斯培森 田喜 图:温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