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昌艳
大力表扬 改变形象
脾气暴躁的“小王子”犹如一个火药桶,不知道在哪一刻会被点燃,所以同学们随时都有可能受到伤害。怎么办呢?我认为,要改变他,就必须先改变他周围的人。
我设计主题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引导,如:《我眼中的他(她)》《二十年后的相聚》《谢谢你的夸奖》……我让“小王子”讲述自己的感受,让同学们倾听他的心声,唤起孩子们的同情心,从而接纳、包容他。我抓住有利时机,拉近“小王子”和同学们的距离。例如,去年的春季实践活动中,我留意到“小王子”装满零食的包,故意逗他:““小王子”,你带了什么好吃的?老师好想吃啊!”谁知,他慷慨地给了我一大包薯片。征求他的同意后,我便大声吆喝起来:“孩子们,快来吃薯片哦!“小王子”请客!”这些小馋猫蜂拥而上,一会儿就把薯片瓜分完了。此时的我,抓住教育契机,对孩子们喊道:“你们今天吃了“小王子”的薯片,以后是不是该多和他玩?现在能否和“小王子”分享一下你们的零食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于是,同学们纷纷拿出零食请他品尝,此时的“小王子”忙得不亦乐乎,脸上漾起了灿烂的笑容。
我利用他热爱科学的特点,委任他为科代表,收作业、发作业、制作小发明等;经常让他帮我做点小事,鼓励他把家里的书带来跟同学们分享。慢慢,好多孩子再看他时,能发现很多优点,淡化了他身上的缺点,还能用欣赏的眼光看他了。甚至,“小王子”还成了同学们作文里的主人公。
细心观察 找出特长
对待一个特殊的孩子,老师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因为,其行为具有反复性。
在平时的教育中,我留心观察,只要“小王子”有一点好的改变,我就在班上大肆表扬,引导同学们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通过家访得知他很喜欢看书,知识面广,语文课上的阅读交流会便由他主讲。他热爱科学,喜欢动手,经常有一些小发明,因此每年假期学校布置的创造发明作业都由他展示。据同学们反映,现在的他,每天晚上还在家练习跳绳。所以,在学习《顶碗少年》这一课时,我鼓励他来一段跳绳表演。谁知,他一分钟竟然跳了200多下,这个惊人的数字赢来了同学们的欢呼与惊叹。通过细心观察,我发现了他的特长,并及时给予肯定,增强了他的自信。
脱胎换骨 赞不绝口
“小王子”悄然发生变化。美食节上,他带来了一大包自己和婶婶一起制作的“麻叶”,首先要我品尝,然后分享给大家。我的嗓子发炎了,他还在网上给我找了一个小偏方。第二课堂结束后,他兴致勃勃到办公室找我分享他的劳动成果——编程。更令人感动的是,每次大扫除,“小王子”不怕累、不怕脏,课间我们还经常看见他弯腰捡地面垃圾、帮值日生扫地。此时的他,已成了同学们公认的心灵美“小王子”。去年学期末,他当之无愧地被同学们评为学校的“进步学生”。
毕业感言中,“小王子”真心地说:“谢谢同学们对我的包容和帮助。”虽然他已经毕业了,但教育他的过程时刻提醒我,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要你对孩子倾注足够的爱,细心观察,方法多样,他们一定会有让你意想不到的改变。
我坚信,教师以爱为树根,以坚持为枝干,以方法为绿叶,每个孩子都能成长为参天大树!
(作者系万科城实验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