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届“同心耀中华”深港澳台青年文化交流艺术季圆满收官。

香港圣文德书院管弦乐团表演。

澳门青年表演者翩翩起舞。

澳门大学舞蹈团为观众带来民族舞蹈。
侨报融媒记者 伍思晗 文/图
“艺术连接你我,青春书写未来。”5月19日,深港澳三地青年放歌鹏城,嘹亮的音色化成点点明星照耀夜空。为期52天,由香港中联办青年工作部、澳门中联办教育与青年工作部、深圳市政协、深圳市委宣传部指导,深圳市青年联合会主办的第三届“同心耀中华”深港澳台青年文化交流艺术季(以下简称“艺术季”)在深圳少年宫落下帷幕。
相得益彰 多元化艺术盛宴点亮鹏城
一首恣意浪漫的《七夕》乐曲在香港圣文德书院管弦乐团的演奏下缓缓响起,掀开了活动当晚的序幕。紧接着,香港青年表演者“琴音一转”,激情洋溢的上演《狩猎祭》,配合现场光陆怪离的灯光,让大家仿佛置身怪物与猎人的丛林世界。
此次,澳门大学带来强大阵容,舞蹈团、中乐团强强联手,为大家上演了一场别样的“民族艺术秀”。来自舞蹈团的青年表演者们身着蒙古族的长袍、皮靴翩翩起舞,为现场观众带来了原汁原味的民族舞蹈,热情奔放的舞姿引得大家拍手称赞。中乐团则以一曲新疆风味的《葡萄熟了》登台亮相,清新优美的曲调、明快爽朗的节奏,描绘了新疆人民在葡萄收获季节载歌载舞的动人场面,欢腾的气氛环绕在每位观众的身边。
随后登场的澳门科技大学艺术团带来了《渡红尘》、《演艺人》、《LEGENDS NEVER DIE》等风格多样的演唱、舞蹈、钢琴、武术表演,富有生命力的表演形式,令现场高潮迭起。压轴登场的深圳中学金钟少年合唱团,以旋律悠扬的《我爱你中国》将当晚表演引向高潮,百灵鸟般的歌声唱出爱国追梦的赤子心。演出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青年表演者们为彼此的精彩合作鼓掌致意,大家手拉手情谊浓浓,依依不舍地向本届艺术季挥手告别。“在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我们作为澳门学子,既代表澳门展现了我们的风采,又通过活动见识到内地青年的活力,这让我们感到激动和骄傲。”澳门大学艺术团成员严听雨期待未来继续参与艺术季的演出。
四地青年 引吭高歌放飞青春梦想
在前两届艺术季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同心耀中华”深港澳台青年文化交流艺术季第三年的舞台显得更加广阔、闪耀。本届艺术季跨越深港澳三地,共有22个深港澳台演出团体的1350名青年表演者齐聚献艺。“以青春之名”、“激扬少年志”、“圆梦新时代”、“漫步交响乐”、“青春的誓言”、“琴韵山河”、“金色协奏曲”、闭幕式8大板块、9场演出,吸引了近12000名观众共同见证了这场艺术盛会,活动相关报道点击数超35万次,辐射观众超250万人,在初夏的大湾区里掀起了一阵“青春之风”。打击乐、交响乐、民乐、管乐……相比往年,本届艺术季无论是在节目形式、演出规模,还是参演人数、影响力度等方面都迈上了新台阶,为三届之最。
“少年心事当拿云,青年志存高远,方能激发奋进潜力。”深圳,这座中国最年轻的一线城市,以其充满活力与激情的特质吸引着全国无数的青年人前来追梦、圆梦。而本届艺术季港澳台青年的倾情参与更为深圳注入了别样风采。“我们代表香港参与闭幕式的演出,将美妙的音乐带给观众,展现出香港学生活泼开朗的向上精神。”香港圣文德指导老师周如是说。正如第三届艺术季“青春、梦想、奋斗”的主题,四地青年表演者化音乐为语言互通有无,铿锵有力的歌声述说着“爱国是底色,青年须先行”的“五四精神”,书写着与时代同进步、共发展的青春之卷。
同根同源 共塑湾区人文精神内涵
第三届艺术季的举行恰逢2019年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青年朋友们以精彩演出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及澳门回归20周年的“双重之喜”奉上了丰厚的文化大礼。从“深港”到“深港澳”再至今天的“深港澳台”,“同心耀中华”青年文化交流艺术季在国家“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指引下,辐射广度不断延伸。伴随着三地政府、学校、青年的一路呵护,艺术季逐渐成长为大湾区内颇具特色的青年文化品牌,与国家打造人文湾区的构想相契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严听雨参加完艺术季活动后深有感触地说:“艺术是一个桥梁或者说是一个契机,拉近了大湾区青少年们的距离,令我们对大湾区不同的地域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
珠三角地区“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人文湾区的塑造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同心耀中华”艺术季系列活动,以音乐为纽带增进粤港澳三地情感、文化上的联结与沟通,加深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文化认同,打造出中西结合、多元文化碰撞的“湾区青年艺术生态”。同时,也为大湾区的文化传承、资源共享构建了新的平台。亦如周老师所说:“我们通过观摩不同地区的艺术表演,促进各地青年的文化交流。在国家经济急速发展的同时,也要多了解大湾区青年在艺术上的水平。”
艺术季创新的湾区青年文化理念,为“粤港澳大湾区”跻身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提供了重要的软实力支持,其强大的辐射力也将吸引更多优质青年参与至人文湾区的构建之中,共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