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赛现场,奋力竞逐。

赛事期间穿插歌舞表演。

女性参赛者也很拼。

为龙舟点睛。

国外友人加入龙舟赛。
侨报融媒记者 谢青芸 通讯员 陈宏彬 文/图
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5月21日,一年一度的龙舟文化艺术节在深圳市龙华区拉开帷幕。在被誉为“深圳最美河道”的观澜河畔,一支支来自国内外的专业龙舟队伍劈波斩浪,竞渡观澜河,诠释着赛龙舟这项中华传统水上运动的精彩。
龙舟赛越办越热闹
赛龙舟,也叫龙舟竞渡,是南方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之一。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因贤臣屈原投江,感动了汨罗江两岸人民,他们顺江打捞,一直到洞庭湖。这时,下起了瓢泼大雨,大家便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船夫听说岸边的百姓是为了打捞国家的贤臣而来,便争先恐后帮忙寻找,五月初五赛龙舟的风俗从此开始。与其他地方一样,观澜河上赛龙舟的传统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弘扬爱国正气。
活动当天,观湖街道人民桥附近的观澜河段,随着发令枪声一响,一艘艘龙舟激起层层水浪,奋勇争先,水面鼓声阵阵,划手们吼声震天。“加油!加油!加油!”河两岸及桥上人山人海,不停发出欢呼声和掌声,观众为参赛选手们鼓劲。
今年龙华区的龙舟赛有56支队伍参加,包括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的8支队伍。当天,经过激烈角逐,分别决出公开组、社区组和机关企事业组排名。其中,九江双蒸队获得公开组冠军,第二、三名则分别由增城新塘明达水泥队和宁波鄞州云龙镇队获得;社区组冠、亚、季军分别是福城招商锦绣观园、库坑社区、新田社区;而机关企事业组分别由观湖工商联(商会)、龙华公安分局、农商行代表队夺得前三。
观澜龙舟赛历史逾170年
赛事期间,穿插民间舞蹈《盛世呈祥》、表演唱《众人划桨开大船》和杂技《桅杆上的梦》等丰富的节目,观澜客家山歌飘飞而来,河岸两面围满了观众,现场锣鼓声、呐喊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热闹的场面,让本地居民陈伟世想起了小时候看龙舟赛的情景。陈伟世告诉记者,在观澜,端午节扒龙舟(即划龙舟)是一个重要习俗,至少有170年的历史。观澜龙舟赛活动有着一套严格的程序。每年的端午节前一个月,龙舟赛参赛者必须进行训练。从为龙舟点睛,到起龙舟、划龙舟等都有一套严格程序。下水训练前要挑好日子,选一位颇具威望的高龄老人在祠堂为龙船点睛。下水训练当天也要挑选好良辰吉日“采青”,同时还要把香茅草、柚子叶或黄皮叶、生菜捆绑在一起,围住龙船嘴,然后用准备好的食物祭拜龙神,意思是让龙神吃饱,好有劲冲刺。
“到了五月初五,场面就更加热闹了。”陈伟世透露,比赛开始前,有麒麟队、醒狮团表演,客家山歌手分列河两边对唱山歌,河上龙舟你追我赶,河两岸人山人海,有看龙舟的、也有呐喊的、叫卖的,热闹得就像过年一样。
据悉,从2012年开始,龙华已连续8年举行观澜河龙舟赛,该赛事2017年荣获“深圳市十大本土品牌赛事”。2014年以来,龙华区每年结合龙舟赛事,举办龙舟文化艺术节。如今,龙华区龙舟文化艺术节和观澜河国际龙舟赛已成深圳文化体育发展的重要名片。
编者按
此次龙华区龙舟文化艺术节中,古老的点睛仪式、卖力拼搏的男女、各种肤色的国际友人,让这一场龙舟赛更为吸人眼球。
赛龙舟不仅是我国端午期间民俗活动之一,也是传统的水上体育娱乐项目。相传该活动是为了祭祀伍子胥、屈原、曹娥等历史人物,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了对中华古老图腾——龙的崇拜。
在广东,划龙舟又称扒龙舟、扒龙船。历史上,广东属于百越地区,水域宽阔,水资源丰沛,而且百越人习水性、善舟楫,毋庸置疑,龙舟赛在此有着先天优势。这一传统习俗、水上运动延续上千年,不仅在我国南方盛行,而且流传到了海外并被广泛接受,由此可见,我国传统文化习俗既有生命力又有影响力。(月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