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IGBT模块工厂,工人身着无菌服认真工作。
侨报融媒记者 刘芳菲 文/图
在宝龙街道宝龙六路中桥产业园内一栋不起眼的建筑里,坐落着国内唯一一家掌握汽车级IGBT模块设计封装测试、电机控制器和动力总成系统研发制造的企业——深圳市依思普林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董事长张杰夫带领团队扎根龙岗,深耕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先后取得36项专利技术,并荣获2014年深圳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2017年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能源及节能环保行业总决赛一等奖、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金熊猫奖。
技术专家南下
组建国内首家IGBT
模块生产工厂
2008年,已过不惑之年的张杰夫做出了人生中最大胆的一个决定:加盟比亚迪,负责组建国内第一家汽车IGBT模块设计及产业化工厂。作为国内首批研发快速晶闸管的科技人员,当时,张杰夫已顺利完成德国AEG公司两个系列产品的国产替代,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外汇,在行业内声名远扬。
从2008年到2011年,张杰夫全身心投入工厂建设,完成了生产线的规划以及工艺路线、产品设计、生产标准的测试制定工作,并培养了一支数百人的技术团队。2011年,由于公司发展遇到瓶颈等种种原因,他与比亚迪和平分手,和几位业内技术骨干一道,在龙岗留学生创业园成立了深圳市依思普林科技有限公司。
依思普林,是英文“电之灵魂”的中文音译,其中寄托了张杰夫对于公司发展的美好祝愿。如其所愿,在全体同仁的一致努力下,公司克服了资金链不充沛、供应不稳定等困难,发展规模越来越大。2016年,公司迁往宝龙街道,拥有了5000平方米的生产厂房和实验室,可实现年规划30万块IGBT模块、10万套电机控制器的产能。
攻克技术壁垒
占领新能源汽车
核心零部件制高点
“我们研发的电机电控变速箱一体化产品能代表中国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的最高水平,完全可以和国外同类产品一较高下。”张杰夫告诉记者,包括IGBT模块和电机控制器在内的动力总成系统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目前,除了依思普林,国内还没有哪家企业既能做IGBT模块的封装设计,又能研制出电机控制器。”
罗马并非一天建成。占员工总数近一半的研发团队花费了无数心血,打造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拿电机电控变速箱一体化产品来说,要将电机控制器、电机和减速器整合在一起,体积、重量需减小和降低超过20%,结构设计、散热、电池和连接方式都得考虑进去,技术难度很高。其中,开发IGBT模块涉及工艺路线、焊接、材料、设备,十分复杂。我们团队连续3个月都没有弄出来。一次我突发奇想,和团队改变设计模式,一切迎刃而解。”张杰夫说,该产品拥有5项发明专利和一项国际发明,能帮助实现整车轻量化,降低能耗,提升续航里程。
最近一两年来,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的影响,一大批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企业倒在了路上。而能提供动力总成系统一体化设计方案的依思普林,依靠强大的技术优势,在一片激烈的厮杀中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而且越做越好。“去年我们的营业额是8000万元左右,今年有望翻番,合作车企也增加到近30家。我们打算在江西、山东等地以技术参股的形式,兴建新能源车厂。”张杰夫说。
策划/统筹:笪峰 艾丽 陈荻 姚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