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子湖效果图。
本报讯 (深圳侨报记者 任翠翠 通讯员 邹丽娜 徐杰) 昨日,记者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坪山管理局获悉,坪山燕子湖片区规划设计蓝图发布,一个突出生态营城理念,以“山水会客厅·活力新中心”为定位,具备“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以“不一样的公共生活中心、新型的创新服务中心、高品质的国际生活新社区”为目标,引领坪山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城市新客厅已然呼之欲出。
据了解,坪山燕子湖片区位于几何中心,区内蓝绿空间集聚,自然本底条件优越,布局有深圳“新十大文化设施”之一的深圳市自然博物馆和已建成启用的燕子湖国际会展中心,是当前坪山最具发展活力的片区之一。市委市政府对燕子湖片区的规划建设和长远发展寄予厚望,将坪山燕子湖与大运新城、坝光国际生物谷共同列为深圳东部重点开发建设区域。
为此,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与坪山区政府建立“局区共建”工作机制,以“山水会客厅·活力新中心”为定位,以“不一样的公共生活中心、新型的创新服务中心、高品质的国际生活新社区”为目标,高标准推进燕子湖片区综合性城市设计,着力打造深圳东部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东部地区的“城市新客厅”。
突出生态营城理念
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特色空间
燕子湖片区内自然环境优美,生态本底条件优越,西北部为燕子岭公园,坪山河自西向东贯穿而过,毗邻基本农田城市绿带,田头山与燕子岭遥相呼应,区内集聚山、水、林、田、湖、草多要素,得天独厚“看山、见田、拥河、揽湖”的生态优势是全市独一无二的生态资源,具有良好的生态城市发展空间。
燕子湖片区城市设计以“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为重要理念,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首要原则,充分利用燕子湖片区湖、山、绿轴相融合的优质自然禀赋,对区内蓝绿形态、景观环境、游憩系统进行一体化设计,提出“一山(燕子岭)、一湖(燕子湖)、一环(环湖活力环)、五板块(山畔生活、医养健康、河岸栖居、溪水生活、创新生活)”的整体空间结构。强调人对山、河、湖等自然要素的感知和体验,以打造“三园(田园水环公园、湖景中心公园、畔山文化公园)”为主题,进一步提炼出富有当地特色、可体验的“燕岭八景”(曲水青山、河湾景亭、山亭齐云、碧草阔湖、水舞迎宾、登桥长望、夕阳波光、田野回眺),营造山湖城和谐统一、体验多样的标杆性城市空间,为深圳市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先行示范。
以自然博物馆为引领
引入公建特色名片打造环湖公共活力区
位于燕子湖畔的深圳市自然博物馆是粤港澳大湾区第一座综合类自然博物馆,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深圳市公共文化、城市文明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是深圳市未来标志性公共建筑之一,同时也是燕子湖岸重要公共空间组成部分。城市设计以深圳市自然博物馆、燕子湖国际会展中心等环湖公建为引领,谋划建设创新交流中心、缤纷水岸商业街区、高端学院等一系列特色名片公建打造高品质公共服务圈。通过环山游憩道、沿湖碧道、立体街道、湖岸游船等多种交通形式,将环湖各个公共文化场馆外部空间以及片区轴线景观进行串联,进一步增强市民公共空间体验感和参与感。
强调社区共享
活化传统场地打造人文公共空间
燕子湖片区城市设计注重以人为服务主体,适当借鉴欧洲人性化尺度街区营造经验,以高品质的宜居生活为导向,将山湖自然景观引入城区内部,通过各层级的社区公园、雨水公园营造绿色生机的居住生活环境。
在片区内规划多条通往湖边公共空间的通水步行生活轴,以通水生活轴聚集社区主要商业街道、社区服务设施以及小型公园、广场,引导市民走向水岸,接触自然,共享生活,形成体验丰富的社区公共生活图景,营造共享、趣味、宜人的湖岸特色邻里生活空间。同时,在引入现代化营城理念的同时注重保留围屋、村落等场地记忆,将其与燕子湖公共空间相结合,在城市风貌中凸显坪山文化特征。通过多种活化手段将围屋、村落等文化坐标融入公共空间,打造现代艺术活动与传统建筑文化交融的活力场所,不仅为传统建筑文化注入新活力,也为市民提供更多可驻足停留、促进交往的公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