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

龙岗区疾控中心流行病科科长刘凤仁 当好疫情防控前线的“排雷兵” 2020年12月16日

刘凤仁(右二)与同事开展驿站督导工作。

龙岗融媒记者 刘芳菲 文/图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龙岗有这样一群离病毒最近的逆行者:身处疫情防控“前沿阵地”,直面确诊患者和密切接触者,越是危险越勇往直前;与病毒“赛跑”,通过调查将病人碎片化的生活片段紧密相连,查找传播“真凶”,开展疫点消毒,最终斩断疫情蔓延链条。他们就是龙岗区疾控中心的“排雷兵”。作为中心流行病科科长,刘凤仁和同事手拉手,为龙岗人民筑起生命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日以继夜全力“战疫”

自广东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以来,刘凤仁的时间表里便没有白天与黑夜之分,手机24小时开机,半夜被电话惊醒、赶赴现场的情况不在少数。面对复杂的疫情,她总是第一时间冲向前线,走访医院、社区,仔细询问病人发病经过、追溯感染来源、判定梳理密切接触者,有时还要采集咽拭子标本。

“当出现一个确诊患者,我们要搞清楚:他发病前14天内每天的活动轨迹是什么?在哪里感染的?谁传染给他的?患者感染后去过哪里?接触过什么人……找出这些答案,我们才能把散布在人群中的潜在感染者和密接者找出来,并及时隔离。”刘凤仁说,这些工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在疫情处置过程中,刘凤仁和同事还会遇到患者不理解、不配合的情况。如某司机确诊案例,由于该司机不肯交代来深后所到地点和接触人员情况,科室工作人员只好会同警力,通过大数据手段逐一进行分析判断。“这样一来调查难度就增加很多,一个地点的视频可能就得看好几个小时。从确诊病例公布到疫情通报迅速推出,其实背后各方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和心血。”刘凤仁说。

守牢防控第一道关卡

疫情暴发后,刘凤仁立即组织科室人员进入战备状态,梳理不明原因肺炎相关技术文件、工作流程,申请应急物资,开展内部培训,并根据数据和经验写出疫情研判和防控建议,为龙岗区防控工作尽早做好准备。“作为疾控人,我们必须比绝大多数人走得更前,防止病毒向更多人传播。”刘凤仁说。

《龙岗区隔离转运人员安全管理工作指引》《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20年家长开放日风险评估》……在刘凤仁的办公室里,各类工作指引、应急预案、疫情简报和案例分析等有序归类存档。“我日常工作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各类文件进行总结整理,并以此为依据撰写调查报告。我们科室的角色是对确诊和疑似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全市和全区疫情形势,实事求是把风险讲足,提出可行建议。”刘凤仁介绍,为扎实有效开展工作,她将科室人员分为疫情处置、密接管理、文件整理、信息分析4个工作组,分工合作。“大家基本都是晚上9点以后回家,有时遇到突发疫情或每日疫情报告没有整理完成,凌晨两三点下班或通宵工作也是常有的事。”

近一年来,刘凤仁带领团队经受住一次又一次考验,及时发现并成功处置近100起新冠肺炎疫情,撰写20余期专项风险评估和一系列工作指引,并对近30场各类大型群众性活动进行现场防疫指导。“除了控制疫情,重要的是保障民众的信念不被疫情所摧毁!这就是疾控工作的意义所在。”刘凤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