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国际低碳城外景。龙岗融媒记者 张臻斐 摄
龙岗融媒首席记者 张鹏
南国冬日,和煦暖阳。从水官高速驶出,沿着盐龙大道由西向东,深圳国际低碳城核心启动区随即映入眼帘:蓝天白云下,深圳国际低碳城会展中心绿色建筑相互映衬,蓝绿交织中,一幅低碳绿色发展之景正在徐徐展开……
12月16日,2021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第九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即将在深圳国际低碳城启幕,这是阔别3年后低碳城论坛主论坛的回归,更是龙岗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低碳发展重要论述精神和“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要求,立足自身特色,为全国“碳路”的新起点。
●龙岗为什么选择绿色低碳之路?
全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8.34%,240座公园,549公里的绿道串联城区,62条干支流纵横交错,42座水库星罗棋布,去年空气质量优良率96%,跻身全国第一梯队……自建区以来,山环水润的自然生态禀赋一直是龙岗的“标签”,去年龙岗更是获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这一国家级称号。
立足新发展阶段,市委市政府赋予了龙岗“深圳城市东部中心、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中心、国际文体活动交流中心”的发展定位,并对龙岗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予以充分支持。
今年,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加快深圳国际低碳城建设”,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深圳国际低碳城等项目建设”;《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办好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
在全市层面一系列的发展蓝图,进一步坚定了龙岗区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的信念,增强了龙岗区取得更大发展成效的信心。
秉承高质量发展要求,依托生态资源禀赋,龙岗区一直以来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把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城市发展规划布局、环境营造、产业集聚等各个方面,不断推动高端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在增添发展动力的同时,城区环境越来越美丽,生态越来越健康。
●深圳国际低碳城是座什么城?
三面环山,河谷穿流,绿色掩映,簕杜鹃盛放……如今的深圳国际低碳城启动区内生产、生态、生活完美融合,让人很难想象这块区域曾处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状态。
10年前,一场绿色低碳之风吹拂而来,让这里变了模样。深圳国际低碳城位于深圳的东北门户,是与惠州、东莞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联动的重要枢纽。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使这里成为深圳唯一一个以绿色低碳为鲜明特质的重点发展区域。
深圳国际低碳城从2011年起谋划建设,2012年底正式启动建设,其开发模式采用自下而上的实践路径:以1平方公里启动区作为低碳发展模式的“研发”阶段,以5平方公里拓展区作为低碳品牌塑造的“中试”阶段,最终实现53平方公里的全域输出推广。
经过10年城镇绿色化发展探索,深圳国际低碳城获得了国际国内良好的知名度,在绿色低碳领域积累形成较为丰富的实践基础。自2013年开始,已连续举办“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5届主论坛、3届分论坛,超过6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5500名嘉宾在这里畅所欲言、碰撞智慧,完成了一批重要项目签约,国际低碳清洁技术合作与交流平台、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与金融机构碳金融合作项目纷纷落户,如今这里已成为全市唯一一个以绿色低碳为鲜明特质的重点区域。
●低碳产业频频落子低碳城
在深圳国际低碳城核心启动区蝴蝶湖畔,未来大厦矗立在一片绿色之中。这是全国首宗带有碳排放指标出让的土地,该项目已通过国家级近零能耗建筑示范项目评审,也是全国首个走出实验室规模化应用全直流的建筑试点项目,并入选科技部中美建交四十周年40项科技合作成果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中国建筑能效提升示范项目展示绿色建筑成果,也将成为绿色创新创业的新载体。
龙岗是全市产业大区、工业强区,按照区第七次党代会的部署,当前全区上下正抢抓“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重大机遇,沿着“一芯两核多支点”区域发展战略,全力打造“IT+BT+低碳”三大产业集群。深圳国际低碳城所在的坪地街道是龙岗“东核”,在国际低碳城核心启动区内,目前,已聚集了一批优秀企业和创新平台,有深南电路等重点产业项目,规模以上企业314家,还有未来低碳建筑与社区创新实验中心等创新平台。
上月底,以“双碳引领 共创未来”为主题的龙岗区绿色低碳产业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深圳国际低碳城会展中心A馆举行。签约投资总额超500亿元,签约落户的项目均属绿色低碳产业优质项目,将有力壮大“IT+BT+低碳”产业矩阵,为龙岗区绿色低碳产业行稳致远积蓄澎湃动力。
随着低碳产业落地,深圳国际低碳城所在片区产业发展走上了一条“绿色通道”:规模以上工业万元GDP能耗更低至0.073吨标准煤/万元,领跑全国。2020年,国际低碳城规划范围内地区生产总值达163.02亿元,较2012年54.07亿元增长108.9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92.96亿元,较2012年的29.78亿元增长63.18亿元。
这是龙岗区绿色低碳产业壮大计划的深入实践,接下来,龙岗区将大力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引进培育一批绿色低碳产业领军企业,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
●绿色低碳技术示范区加速形成
10月20日,一辆氢能巴士从地铁3号线双龙地铁站开出,这是深圳首条氢能巴士示范线,目的地为深圳国际低碳城。连日来,这条与众不同的巴士线路,引得市民争相体验。据介绍,行驶过程中,巴士唯一的排放物是水,实现绿色无污染。氢能巴士加氢20分钟,续航里程就可达到650公里左右。
氢能巴士的开通是龙岗市民绿色低碳生活的又一体现。深圳国际低碳城核心启动区内,新桥世居坐落其中,这座拥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客家围屋如今正在焕发出新的的绿色低碳的光芒。
这里将被打造成全市首个近零碳与可持续发展示范社区。以如今的眼光看来,古时客家人的生活方式本身就相对低碳环保,而如今打破时空界限,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再次在这座老围中兴起。
“在近零碳社区,扫码就可以登录碳账户,这是一个对个人自愿减排行为进行检测、计量、管理、奖励和引导的综合管理系统。”据介绍,近零碳示范区聚焦清洁能源、绿色建筑、资源再利用、云碳智慧平台、绿色出行等板块,集零碳技术体验中心、零碳科普教育、零碳技术成果展示、人才培养和产业孵化等多个功能于一体。
在即将开幕的2021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第九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中,更是随处可见低碳元素。片区内既有建筑物及周边环境应用了绿色建筑、清洁交通、污水循环、废物回收、能源低碳等十大技术系统,近百项先进技术;海绵城区建设理念贯穿城区规划、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在碳达峰、碳中和的道路上,一个绿色低碳技术的示范区正在加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