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自从走上三尺讲台,“班主任”这一朴实的名称赋予我特殊的职责开始,我始终坚信微心与微小的力量一定能塑成一个孩子的成长之光。于是,整整20余年,我始终坚守初心,用细小的爱去筑成七千多日子的勤恳敬业、乐于奉献,既做人梯又做火炬,既点亮学生又温暖自己……
微心之一
以尊重,补益特色班风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学生的全部秘密就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也是班级管理的基础。
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我坚持在一言一行上去做学生的表率。做操时,学生做操我也做;跑步时,学生跑步我也跑;跳绳活动,我摇绳并指导技巧;拔河比赛我呐喊助威……各项活动中总有我活跃的身影。我既是他们的老师,又是他们的朋友,甚至是他们的学习伙伴。我真切的感受在与他们共同融入到生活与学习每一件细微的事情中时,自己和学生之间是那样贴心、那样平等,那样快乐!
我在网上创建属于自己班的微信、QQ群,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家校之间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我喜欢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锻炼中成长。在“三八”妇女节时,我要求同学对妈妈说一句“妈妈,我爱你!”并亲手制作一个小礼物送给自己的妈妈。当晚小美的妈妈激动地给我打电话致谢,我知道那是一个孩子给重新组合家庭的妈妈爱的回报,同时也得到了其他家长的赞许和好评。学生在这种以“尊重”之蜜酿造的温馨氛围中互相帮助,相互鼓励,形成了良好的也独具特色的班风学风。
微心之二
以呵护,补益幼小心灵
在工作中,我总以平和的态度、宽容的母爱去包容每一个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们不仅有严厉的要求,严格的管理,更多的是对他们的呵护和关爱。
“人性最本质的特点,是希望别人的赞赏”。满足学生这种心理需求,是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力的有效途径。在课上,性格内向的,我赞赏他们文静秀气;性格外向的,我赞赏他们活泼可爱;成绩好的,我赞赏他们是一名有能力有特长的好学生;成绩有进步的,我赞赏他们肯努力,不轻易放弃的拼搏精神。哪怕是学生有了缺点,我也以赏识的眼光去包容他,想方设法点燃起他们心中自信的火焰,拉近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爱和我聊天,因为从老师这里能获得理解、关爱与呵护,他们能毫无顾虑地说出心中的想法,也能让师生之间出现一座稳固的沟通桥梁。
微心之三
以真诚,增辉“特别”成长
近年来,特殊家庭(离婚、单亲、领养、留守等)的特殊学生越来越多。多和他们交流,聆听他们的心声,做他们最知心的朋友、最可信赖的朋友,真诚地表达对他们的尊重和关爱。
我班有一名学生叫小伟,刚上学时,每次周一检查家庭作业,他都是一字未写,说了几次,孩子几乎全当耳边风,当时又气又恨,真是屡教不改,每一个孩子不做家庭作业,都有不做作业的原因,冷静下来后,我从侧面了解到,这个孩子从出生起就失去了母爱,一直跟着爷爷奶奶,母亲般的关爱才是他“良药”,于是我给他写了一封信:“亲爱的小伟,我非常不愿意在这样的情绪中给你写信,但还是想说点什么。从当上你的班主任那天起,我在心里告诉自己,必须严格要求你,不仅因为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而且因为我爱你……人生要树立目标,就要为目标不懈去努力、去奋斗,最终会有收获的。认真做好作业,老师相信你能做到。”后来,我惊喜发现,小伟变了,学习抓紧了,作业也认真完成了。这些特别的爱,给了他自信的力量和前进的动力。
微心之四
以等待,增辉“后来”光芒
在班上,总会有一群孩子的“脚步”慢一点,往往会让班主任着急忧心,甚至无法理解这些“后进”的状态。但我总是想,越是后进生越需要老师的关注、帮助和鼓励。我经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该怎么办?这种情感体验使我对学生少了埋怨,多了理解,少了指责,多了关心。
有一天早上,我正要吃早点,孩子们告诉我:小明不舒服。我赶快跑到教室,发现这只平日里上蹿下跳的“皮猴子”蔫头耷脑地靠在椅子上,脸色苍白。我赶快把他扶到办公室,给他倒了杯热茶,然后用湿毛巾敷在他的脑门上。正要和他家长联系,他又说想吐!在扶他去厕所的路上,孩子吐了我一身污秽物。我顾不得脏,轻轻给他拍背,并安慰他做一个坚强的孩子……他病好返校后,我收到了他自己精心制作的心愿卡,上面写着:老师,你像我的妈妈爱护我、关心我,我一定加油!昔日的恶作剧没了,作业按时交了,字迹也端正了,从“皮猴子”变成了爱学习的孩子。在疫情期间,为了让更多的“慢”脚步不掉队,我还采用电话聊问、视频传递问候与作业、牵手在冬日的阳光下漫步校园谈天说地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去待那些步子一天一天赶上来,去让他们一样在太阳下被折射出更美的光彩!
不忘初心教育路,砥砺前行桃李笑。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是国家万年的根本大计”。教育兴则国家兴。我们培养的不仅是学生,更是国家的未来。师者如兰,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我更清楚如兰花般芬芳的初心才能站好三尺讲台,传承教育薪火;涓流筑梦,我更坚定心中有筑梦的信仰,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能够干什么、必须干什么,一步一个脚印勤勉工作、砥砺前行,就一定能够追逐教育的腾飞梦,共筑心中的中国梦!
统筹:孟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