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

基于A-STEM的语文写作与美术写生融合教学初探 深圳市龙岗区同心实验学校 方金翠 2021年12月15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让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语文学科本身就涉及到很多学科的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内容、方法等方面适当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跨学科融合教学是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深圳市龙岗区A-STEM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大力推进A-STEM教育,全力开发一批基于学校实际、体现区域特色、符合未来需要的A-STEM课程。该课程突出强调人文的引领性,其中对于美有这样的解释:观察美、感受美,对美属性有系统化的认识,并能主动去设计作品、创造美。而新课标对初中语文写作也提出要求,要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两者在美与写作方面的要求是一致的。

美术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语文写作与美术写生的共通之处,进行跨学科教学探究。

一、语文写作与美术写生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增值性

1 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在一堂课里可以融合语文写作和美术写生教学,这一下子就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因为感到新奇而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参与课堂。这样,每个人都能行动起来,去细致观察,并随时做记录,与老师交流、探讨,获得新知,学习的效果会越来越好。

2 教学内容丰富学生认知

七年级语文写作教学中,我们通常采用讲授和练习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学生的视野不够开阔,很多时候局限于老师讲授的那一点点内容。而把学生带出教室,到美丽的校园里或生活中去观察鲜活的花草树木等生命,绘于纸上,写于文中,感于内心,学生观察美、感受美、书写美的能力会不断增强,也能发现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美丽的生活。

3 教学过程增强学生创造力

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创造力的首要条件,只有具备了创新的意图、愿望和动机,才能更好地探究并勇于创新。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中学阶段,对中学的学习内容和方式还比较陌生,当然也会充满期待,而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将美术元素、内容,甚至教学方式也融合进来,将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让他们对学习新知充满期待,对创作产生热情,这就具备了培养创新意识的先决条件。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以“诗情画意之同心的春天”为主题进行了观察写生与写作融合教学,语文老师进行观察写作指导的时候,参考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此文将眼前的花与人联系起来,悟出了生命的哲理。老师指导学生写作也不能只是停留于写花的形、色、味等,更要写出花的神韵,或悟出道理。课前,美术老师制作观察绘画记录单,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并将其绘制出来;语文老师在课前给学生准备了几个思考题,如:你知道这棵树(或一株花)的成长经历吗?它和你的成长经历有何异同?从它身上,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或力量?这样,学生就能将浅显的“形”的观察和内在的“神”的思考有效融合起来,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的教学尝试是开放性的,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植物,也可以观察不同的植物,获得不一样的感受,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被打开了,不再局限于某一种植物某一个观察和思考角度,发散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培养。在创作(绘画和写作)中,学生可以将自己观察到的、感悟到的,甚至幻想到的,以艺术的笔触呈现出来,实现课堂学习的增值。

有的同学在作文中写:“花瓣像一个个快乐的小精灵,飞舞在空中,飘落在小路上,像是给小路铺上了一层花地毯。”正是因为有了细致观察和切身体会,她才能写出花儿飘落的美妙情形;有的同学这样写:“树上还结了一些像豌豆的果实,我从地上捡起一个掉落的‘豌豆’,打开来一闻,竟然有一种甘蔗的气味呢,真好闻!”你看,如果没有自己动手去剥开果实,怎么知道它的气味是怎样的呢,更不会获得如此美好的享受呢;有的同学还作了小诗:“小花三月开,米黄弧形瓣。没有牡丹艳,却有九里香。”如果不观察,孩子们根本就不会知道还有一种花叫九里香,而她在格律并不严整的小诗中,既写到了花开的时节,又写到了花的色彩、形态,还用了对比,写出了花的香气四溢,不得不为这样的孩子点赞;还有的同学写簕杜鹃的时候是这样联想的:“簕杜鹃的茎又细又长,上面长了很多小刺,或许是为了保护自己吧。再看根部的土壤,早都已经干裂了,而簕杜鹃花儿却开得正艳呢!我不禁陷入了思考,它在如此干旱的环境中依然努力生长,尽情绽放自己,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中遇到挫折,是不是也应该像它一样坚强,尽全力战胜困难,绽放自己的光芒呢?”正是观察到了簕杜鹃生长的不易,才会联想到自己身处逆境时,也不能轻言放弃。像这样的文字还有很多很多,孩子们通过观察、感悟、写作、绘画,获得了在教室里的语文写作课上无法达到的良好成效,不仅提升了语文写作水平,而且提高了审美素养。

二、语文写作与美术写生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广泛性

语文与美术的融合可以说自古以来就有,古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丰富了诗与画的内涵,看来,诗歌与绘画很配呀。有诗情、有画意,才完美;有图、有文,才生动鲜活。

1、描山、绘水,可以配诗歌、文字。带学生观察山水植物,画作旁侧,既可以配诗歌,以达到诗情画意之美,也可以写作文,观察、感悟生活,引发深度思考。

2、写人、状物,可以画素描。初中生写人作文相对较多,可以根据写作的人物特点,进行素描绘制,把人或物的形与神都表现出来。

3、叙事、小说,可以作绘本。叙事文章或小说(含科幻小说),可以将故事情节以绘本形式创作出来,使得故事更生动更鲜活更感人。

当然,写作与写生的融合方式还有很多方面,以上只是初中教学中常用的几种,在实践中可以先图后文,也可以先文后图。这样的跨学科教学尝试,在其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中,让语文和美术课程都变得开放而有活力,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效率越来越高了,对美的观察、感受和创造能力也不断增强。

统筹:李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