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

《深圳市海洋发展规划(2022-2035年)》征求意见 大鹏新区在海洋“蓝色经济”方面加快发力 2022年10月08日

美丽的大鹏海景。资料图

本报讯 近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深圳市海洋发展规划(2022-2035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意见的通知。通知表示,为将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部署做深做实,系统性谋划深圳海洋事业发展路径,该局牵头编制了《深圳市海洋发展规划(2022-2035年)(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规划》在各个战略定位之下,均提出具体的发展策略和路径。其中,在市民关注的滨海旅游目的地建设上,《规划》指出,聚焦龙岐湾、西涌、金沙湾等核心滨海景区建设,全方位提升大小梅沙、东部华侨城等景区品质,塑造高品质山海旅游产品,打造梧桐山—大鹏半岛世界级滨海旅游度假区。加强深港合作,深度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和“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发展计划,建设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蛇口滨海文化创意街区。

推进以“海上看湾区”为主题的海上旅游项目,整合湾区滨海海岸、海岛旅游资源,开展粤港澳大湾区水上客运游览观光,丰富深圳滨海生活体验,展示海洋城市新形象。在海洋人才建设方面,将设立海洋专项人才计划,建设海洋领域院士及高端人才工作站和“人才驿站”。构建一所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国际顶尖海洋大学+多个特色海洋学院+若干蓝色职业学校“1+X+N”的多层次、梯度化海洋高校教育体系。

《规划》引起了大鹏新区高度关注。提及深圳海洋的发展规划建设,不得不提及坐拥全市二分之一海岸线和约四分之一海域面积的大鹏新区。当下,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深圳海洋大学、深圳海洋博物馆、“双谷”等一系列海洋发展平台和载体相继在大鹏落地建设,以及南澳码头(口岸)、粤港澳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等项目,将为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提供着海洋科研、沿海产业、文旅等发展提供支撑、承载。随着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的谋划推进,大鹏新区为深圳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打造“深蓝样本”。

其中,今年6月,大鹏新区与南方科技大学举行合作签约仪式。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举办高层次海洋国际论坛会议、全球海洋治理论坛、全球海洋会展、全球海洋科技赛事等活动,促进深圳海洋产业发展,助力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深圳海洋大学定位目标是建设一所国际化、高水平的新型研究型海洋大学,打造全球海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海洋科技创新高地以及全球海洋发展高端智库,成为海洋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深圳海洋产业跨越式发展。

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大地标项目、深圳“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项目之一的深圳海洋博物馆,建筑方案设计国际竞赛结果也于今年3月揭晓。深圳海洋博物馆选址大鹏新区新大片区,背靠七娘山,北朝龙岐湾,东临新大河湿地,拥有山海连城、临河拥湾的优越自然地理环境。该项目将以“中国领先,世界一流”为目标,建设集收藏、研究、展示、科普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海洋博物馆,打造海洋资源收藏展示中心、海洋文化教育中心、海洋科学研究中心。

为助力深圳海洋事业的发展,大鹏新区目前已从产业支撑、科技支撑、海洋文化产业支撑等方面逐步发力,做出“大鹏贡献”。 (陈智美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