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风险提示指标包括幼虫密度(布雷图指数法BI)和成蚊密度(诱蚊诱卵器法MOI)
在广东,每年的3月—11月是登革热的流行季。据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官网消息,2023年8月全省共报告登革热疫情184例(无死亡病例)。
登革热有什么症状?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经伊蚊叮咬传播,由于会剧烈疼痛,又被称为“断骨热”。在严重情况下,登革热可以致命。登革热的典型症状是高热、三痛、三红和皮疹。
高热:突发高烧(40°C以上)。
三痛:剧烈头痛、全身关节痛、肌肉酸痛。
三红:面红、颈红、胸红。
皮疹: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
目前尚无特异治疗方法
登革热主要通过“病人→伊蚊→其他人”的途径传播。目前,尚无登革热特异治疗方法和特效治疗药物,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预防蚊虫叮咬是避免登革热的最佳方式。所处地区的媒介伊蚊密度越高,发生登革热流行的风险越高。预防登革热从控制伊蚊着手,无积水就无幼虫,无幼虫就无成虫,无成虫就无登革热传播。
龙岗区最新“蚊子地图”来了
2023年9月,龙岗区蚊子地图新鲜出炉。这既是一份龙岗区“蚊子地图”
也是一份登革热“预警地图”。
9月,龙岗区疾控中心联合各街道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对辖区11个街道采用布雷图指数法和诱蚊诱卵指数法监测伊蚊密度,共设置153个监测点,累计调查11063户,布放诱蚊诱卵器3960个。
153个监测点中,符合防控要求79个,占51.6%;低密度点59个,占38.6%;中密度点14个,占9.2%;高密度点1个,占0.7%。
登革热和流感相似?该如何区分?
登革热会有面颈部、胸部潮红、躯干四肢出现红疹等典型症状,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痛、骨关节痛,肌肉关节痛相对明显。
流感患者则会出现鼻塞、流鼻涕、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
如何预防登革热?
10月以来,深圳市气温虽有所下降,但降雨较多,仍需警惕登革热风险。广大居民朋友要继续做好“防登革热三件套”——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
居民小区:
保持环境整洁,每周清理花盆、花托、瓶罐、浇灌用具等积水容器,水生植物定期换水。
定期清理地下停车场的排水井和排水渠的积水。
城中村:
保持地面清洁卫生,每周清理垃圾、瓶罐、挡雨薄膜形成的小积水。
关注居民在楼顶种植蔬菜使用的各类盛水容器。
学校:
关注校园里的积水容器、水生植物、花盆花托、积水的挡雨棚和挡雨布、汽车轮胎、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
做好每日晨午检。
在建工地:
保持建筑工地环境整洁,重点关注地下室、天台、生活垃圾存放处、工棚等场所,定期清除积水,清理蚊媒孳生地。
积极抽排地下室水井、水渠积水,确实无法彻底抽排的,每周投放杀虫颗粒剂。
做好建筑工人尤其是14天内有东南亚、南美洲、云南等务工史的员工的健康监测工作,出现发热、皮疹、骨关节肌肉痛等症状及时就医。
减少建筑工人在不同工地间流动作业,必须流动作业的做好登记和健康监测工作。
改善建筑工人居住环境,配置蚊帐、纱门纱窗、空调、驱蚊液等防蚊设施。
企业:
关注企业内部及周边环境,每月开展2次—3次化学灭蚊。
加强健康教育,提醒从东南亚、云南返深的员工做好为期14天的健康监测和防蚊措施,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据深圳龙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