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06

坪山区东江纵队纪念馆 缅怀华侨将军 传承东纵精神 2024年08月19日

华侨支援抗战展示墙。

东江纵队纪念馆。

深圳侨报记者 柯东波 文/图

名片:坪山区东江纵队纪念馆于2000年12月2日建成开馆,是广东省最早建成的东江纵队主题纪念馆,坐落于坪山区坪山街道东纵路230-1号。2023年5月11日,坪山区东江纵队纪念馆举行了“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揭牌仪式。

华侨将军故里,演绎抗战传奇。位于坪山区中心地带的江岭社区是东江纵队司令员、著名华侨将军曾生的故乡,坪山区东江纵队纪念馆就坐落在这里。

走进深圳市坪山区东江纵队纪念馆(以下简称“东江纵队纪念馆),浓浓的“红色文化”让人在重温峥嵘岁月的同时,更能真切感受到东纵精神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魅力和传承。

致敬华侨将军

1995年11月,曾生逝世,东江纵队老战士提议在这位华侨将军的家乡修建东江纵队纪念馆。1998年,深圳市东江纵队老战士联谊会发起筹建东江纵队纪念馆的倡议,迅速得到深圳及省内外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联谊老战士会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以民间捐资和政府资助方式筹集资金,历经两年多,东江纵队纪念馆于2000年12月2日建成开馆,成为广东省最早建成的东纵主题纪念馆。

东江纵队纪念馆由大厅、展厅、文物厅组成。大厅内有电光显示作战图、大型沙盘等,不仅展示了东江纵队的诞生与发展的光辉历程,还可以直观地了解东江纵队的活动范围。其中,东江纵队史迹展由“抗日救亡,武装准备”“组队抗敌,突围东移”“返回敌后,恢复发展”“挺进港九,营救精英”“艰苦奋战,扭转局面”“东纵成立,杀敌立功”“北进东进,全面发展”“挺进粤北,抗战胜利”“自卫坚持,谈判北撤”“成立广纵,转战华东”“边纵成立,威震南粤”“广纵南下,并肩作战”“东纵战士,老兵新姿”等13个部分组成。馆存陈列的658幅珍贵历史照片和历史文献、70件老战士捐赠的实物、15幅革命历史题材的油画、14幅动态作战示意图等,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一幕幕惊心动魄和感人肺腑的历史画面,清晰地佐证和记录着东江纵队发展壮大的全部历程。

抗日战争爆发后,许多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纷纷通过募捐、义演、义卖、献金等方式支援敌后抗日武装。据不完全统计,共有1500多名华侨子弟和港澳青年先后投身抗战。走进东江纵队纪念馆,驻足于“华侨支援抗战”展区,沧桑的文字记录、黑白的老旧照片、破损的文物藏品……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多角度、全景式再现了以曾生、林文虎(又称老虎仔)及钟若潮、王丽夫妇等为代表的华侨英雄事迹。他们以毁家纾难的报国情怀、前仆后继的英雄气概、不畏牺牲的献身精神,投身伟大的抗日战争,与祖国人民共赴国难,结成举国御敌的坚强力量,以血肉之躯铸就了中华民族不屈的钢铁长城。

记录传奇故事

“我们是广东人民的游击队,我们是八路军、新四军的兄弟,我们的队伍驰骋于东江战场上,艰苦奋斗、英勇杀敌,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这首歌唱的是东江纵队这支英雄的队伍。

1910年12月,曾生出生在惠阳县坪山乡石灰陂村(今坪山区马峦街道江岭社区)一个华侨家庭。其父是一名澳大利亚华侨,曾生幼年时便赴澳大利亚读书,1928年才回到家乡坪山。

1938年10月,日军进犯华南,中共中央决定派人到东江敌后建立根据地。在此国家危急存亡之秋,28岁的曾生以一腔热血主动请缨在东江燃起烽火,先后创立了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和东江纵队。在曾生的领导下,东江纵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拥有1.2万人的队伍。在远离党中央和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处于日伪和国民党顽固派夹击的情况下,东江纵队坚决执行党中央指示,高举抗日旗帜,转战东江两岸,积极配合全国抗日战场和盟军对日作战,在东江和北江广大地区,建立了总面积6万平方公里、人口450万以上的根据地和游击区,成为华南抗日战场蜚声中外的一支坚强武装力量。

1920年,林文虎出生在泰国曼谷的一个华侨商人家庭。他少年时喜欢练拳,曾在泰国全国拳击比赛中获得拳击冠军。“七七事变”后,他毅然决然放弃了自己的拳击事业,回到广东参加抗日游击队,立下许多战功。1948年3月,时任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南支队第三团副团长的他带队在东山坳、沙鱼涌、山子下、红花岭等地连战皆捷,因而部队指战员称他为“老虎仔”。1950年,林文虎在万山海战中壮烈牺牲,被中央军委海军司令部追认为全国第一位“海军战斗英雄”。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25日香港全面沦陷,数百名被日军搜捕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突然“神秘”失踪,几个月后却安然出现在抗日大后方。这场秘密大营救是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指挥下,由香港八路军办事处、广东地方党组织及东江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前身)共同谱写的一曲英雄赞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江纵队还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营救盟军和国际友人、侦集侵华日军情报、建立电台等方面。

传承东纵精神

“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是华南抗日纵队中实力最强的一支部队,也是华南地区最早成立的一支抗日纵队,被誉为‘华南敌后抗日劲旅’。”在东江纵队纪念馆内,讲解员向来访者生动讲述东江纵队的历史:东江纵队以血肉之躯,支撑起了敌后第三大战场的开辟,“东纵精神”也在历代人的传承中历久弥新。

“东纵精神是穿越时空的,青春奋斗更需要这种精神的激励。”90后的小李来到坪山创业的第一天,就与他的创业团队成员来到东江纵队纪念馆,仔细地看完馆内的资料和文物,以及《东江纵队》纪录片,感触良多。他认为,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党和国家的拥护与热爱应该成为新时代年轻人的信仰和追求。

“讲好东纵抗战史,持续挖掘、深耕、活化东纵文化,让东纵文化在新时代和新征程中,永放光芒。”东江纵队纪念馆馆长吴育添表示,将以获评“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为契机,进一步挖掘东纵华侨华人故事,用“活”侨资源、发扬红色传统,架起中外文化交流“彩虹桥”,为助力深圳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