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蛟龙行动》使用的水下机器人。

水下机器人演示现场。
龙岗融媒记者 赵薇 文/图
作为中国首部潜艇题材电影《蛟龙行动》,凭借震撼的潜艇追逐、水下打斗等精彩画面,吸引了众多观众。而这些令人惊叹的水下场景背后,离不开龙岗企业——深圳鳍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鳍源科技”)的有力支持。
“对于中国电影工业水下拍摄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蛟龙行动》摄影指导鲍德熹对龙岗企业制造的电影级水下机器人给出了极高评价。
全球首创水下机器人
赋能《蛟龙行动》震撼视效
作为首部潜艇题材电影,《蛟龙行动》在创作的各个环节都面临巨大挑战,尤其是大量的水下拍摄场景,成为创作团队必须攻克的难题。摄影指导鲍德熹在接到拍摄任务的前四个月,就开始考虑使用水下遥控操作机器辅助拍摄。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龙岗企业鳍源科技的水下机器人,随即展开测试。
“传统水下拍摄方式在捕捉演员疾速游动等画面细节时存在明显不足。我们全球首创的电影级水下机器人,凭借自研超高功率电机矩阵,提供超强能力输出,能实现快速达到拍摄机位、快速跟拍和更大范围运镜等电影拍摄需求。”鳍源科技CMO叶绿绿介绍道。
在构图稳定性方面,传统水下拍摄对摄影师的潜水技术和摄影能力要求极高,在棚内造流或户外真实环境中,想要稳定构图更是难上加难。而鳍源科技的水下机器人搭载创新抗流悬停声呐模块,令水下机器人在上述作业环境中可以实现超长时间任意深度、角度固定拍摄。
拍摄时长也是传统水下拍摄的一大痛点。受潜水摄影师氧气量和设备散热问题的限制,单一场景的拍摄时间难以延长。鳍源科技的电影级水下机器人在满电状态下,可实现超4小时的水下作业,大幅提升了拍摄效率,助力《蛟龙行动》完成400多个小时的水下场景拍摄。
在沟通与操作流程上,以往岸上与水下的沟通仅依赖水下喇叭,信息传递不畅,导演的拍摄意图也难以充分执行。如今,鳍源科技革新了作业流程,导演、摄影指导和操作手在岸上就能完成电影机参数调整、跟焦变焦、机器人运动控制以及环境监看等操作,实现全局掌控。
在运镜多样性上,传统水下拍摄受限于摄影师的运动速度、稳定性和自由度。鳍源科技的水下机器人凭借自研6自由度矢量大功率电机,实现了360度全姿态无死角的电影级精准运镜和多种复合运镜模式,为《蛟龙行动》打造出潜艇运动大环拍等诸多精彩高潮场面。此外,该机器人可搭载包括RED RAPTOR XL在内的各种专业电影机,还能装配不同电影镜头,负载能力高达60KG,有力支持了《蛟龙行动》的IMAX制作与全程8K拍摄。
水下AI卓越领航者
龙岗助力企业蓬勃发展
位于龙岗区坂田街道的鳍源科技,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已成长为水下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企业。鳍源科技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面向全球市场的水下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该公司在多样化泛民用行业市场,为客户提供水下0米-500米的生产力工具及系统解决方案,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该企业不仅在影视行业取得了显著成果,更在海洋工程、应急救援、生态监测等多个领域突破了水下关键技术壁垒,为推动水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叶绿绿表示,企业以海外市场为主,80%的业务在海外,产品覆盖近130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和日本。近两年,企业也在国内积极探索应用场景。在这一发展进程中,龙岗给予的全方位支持,为企业前行提供了重要支撑。
鳍源科技所在的创业园区,为企业提供了良好发展空间,搭建交流平台,助力企业成长。同时,园区将附近的雅宝水库开放给企业使用,为水下技术研发提供了绝佳的测试与演示场地。
龙岗区与鳍源科技保持紧密沟通协作。相关部门深入企业调研,既帮企业掌握最新政策与行业动态,也让政府了解行业需求与营商环境优化方向。
在产业落地支持方面,以智慧水务领域为例,鳍源科技与龙岗区人民政府、区水务局密切沟通,成功推动智慧水务产业园挂牌。多方共同探索行业落地场景,助力鳍源科技在智慧水务领域快速发展。
“用科技驱动创新,不断自我突破,持续为水下行业创造更大的价值,重新定义水下无限可能是我们始终坚守的初心。”叶绿绿表示,未来,鳍源科技将在水下人工智能领域持续深耕,为全球水下技术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