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纯粹之心抒文学之志

著名作家王祥夫畅谈文学创作之路

版次:C17来源:深圳侨报    2018年10月12日

大量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我没有上过大学,但是教了十年的大学,仔细一想,还是得益于读书。

我父亲是一个非常喜欢阅读的人,所以家里藏书很多,那时电视机还没普及,平时只能读书。12岁之前,我把当时各大院校编著的中国文学史读完了,而且找了一整套鲁迅全集,读得懂的读不懂的都读。但不幸的是,在我12岁时,父亲去世了,所有的重担压在了母亲身上,家中共5个孩子,没有条件供我继续上学,只能辍学到照相馆工作。当时认识一个图书馆管理员,我经常免费给他照相,为表答谢他便让我去他那儿借书。就像老鼠掉进白米缸,别提有多高兴,我拿起一个小提箱就去图书馆挑书。一开始看美术方面的,后来看文学、古典名著,如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的书。

当时,整个图书馆几乎被我翻遍。有一次我去借书,管理员看了看书单,说这本书不在馆内,借不了。我说:“你拿着我这一个书单到这一边的书架去,往后走第四个,最上面那一个。”他十分惊讶,问道:“我们图书馆的事你怎么知道?”他立刻去证实,一会儿就把书拿出来了。当你读书读到这一程度时,就可以开始写作了。很幸运的是,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在《萌芽》上,那是当时最好的青年刊物。

读书,尤其是读好书,可以给你打开无数个观望世界的窗口。读七写三,不读书就不要写作,所以即使我现在已经是作家,但依旧要保持大量的阅读。

经验比理论更重要

作家、艺术家与普通人的区别在于他们的阅历远远大于普通人。我教书十年,知道了经验比理论更重要,写作近30年更知道经验的宝贵。一个真正的作家和艺术家,需要的是经验而不是理论,有时候我们从理论入手,反而不会写作了。

经验是在生活积累中形成的。生活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作家要懂得观察,发现后找一个好的角度形成笔下的故事。同样的故事不同的作家写出来是完全不一样的,正如一座山,你从不同的路去攀登,看到风景一定不是一样的。学会关心生活和周围的民众与社会,你会发现很多精彩的东西。

另外,写作技巧、分析问题的方法也很重要。性格决定命运,方法决定成就。有时候短篇小说重要的不是你写什么,而是你怎么写。每一个成功的作家都是一个成功的语言学家。小说要有人读才存在,没有人读就相当于不存在,所以好的作家必须要有这样的能力,当读者翻开他的小说后就不想放下。

语言该如何锻炼?不是写作时才算锻炼,平时就该锻炼。比如散步中,看到前边站着一个老爷爷,马上分析,哪一部分是焦墨,到哪一部分是淡墨,然后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现在不也是这样吗?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把当下环境变成语言——我在台上演讲,大家坐在台下聆听,摄像师在走动……很快这些就变成了文字。语言文字的训练便是如此,不是在电脑和纸张上,而是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把你眼中所见心中所想变成语言文字。

树立贵族作家精神

我培养过写小小说的作家,虽然刚开始发表的文章比较好,但是他最终还是失败了。小小说是可遇不可求的,你可以写,但不要专攻,不是你没有才华,而是它会让你怀疑自己的才华,丧失信念和自信,散文诗也是如此。写作就如同吃水果,要么吃梨,要么吃苹果,若梨和苹果嫁接到一起后,味道就变了。有志于文学,想当一个作家,或是正在写东西的人,要么不写,要写就正儿八经地写诗歌、散文、1万字左右的短篇小说、3万字左右的中篇小说等。

我们这一代,最缺的就是像林语堂、托尔斯泰这样的贵族作家,他们的写作不是为了生活,也不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而是为了一颗“文学心”,如面对宗教般的虔诚。我们国家就是太缺少贵族作家,像我这一代的作家,从事文学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挣钱养家,从农村走出去。当然,不是有钱就是贵族,贵族是一种精神,对待文学最纯粹的精神。没有任何目的去当一个作家,这在我国还很少。但是,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和知识结构条件的成熟,我相信80后、90后作家会慢慢产生贵族。

那么,文学的力量来自哪儿?第一是同情心,一个作家面对社会和生活,不管其如何变化,必须要有同情心;第二是正义感,作家必须要有正义感,没有正义感怎么写正义感;第三是斗争性。正是基于“同情心、正义感、斗争性”这3点,那些优秀的“底层文学”作品才散发出动人的、独有的、与现实秩序永不妥协的光彩。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和心灵去面对社会,看待世界,把写作和阅读当作是一辈子的修炼,当你认真对待它时,它也会给予你莫大的信任。

文字整理:陈洁

图片:深圳侨报通讯员 潘金辉 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