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学生合唱团

双语天籁之音背后的故事

版次:C15来源:深圳侨报    2018年10月19日

排练现场。

扫一扫,欣赏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学生合唱团双语演唱

■深圳侨报记者 尹萌 文/图

“长夜快过去,天色蒙蒙亮,衷心祝福你好姑娘,但愿从今后你我永不忘,莫斯科郊外的晚上。Не забудь ты, эти летние Подмосковные вечера。”龙岗第四届水上音乐节举办前夕,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学生合唱团正在进行最后的排练。舞台上,他们随着钢琴伴奏时而高歌时而浅唱,中文与俄语相互交错,别具一格。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备受中国听众喜爱的俄罗斯经典歌曲,早已被翻译成中文传唱至今,但在本次演出中,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学生选择用双语演绎,俄语的独特发音为它又增添了几分俄罗斯风情。看了他们落落大方又脉脉含情的表演,普通听众大概很难想象,这群表演者是在用自己并不熟悉的语言献唱。

学习俄语仅两个月 挑战三首双语歌曲

这次参加龙岗第四届水上音乐节的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学生均为大一新生,他们于今年8月入校报到,集中学习了一个月俄语,9月起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学习俄语。在这之前,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从未接触过俄语,短暂的学习让他们初具基础,但要与俄罗斯人直接对话还有些困难,更遑论演唱俄语歌曲了。

水上音乐节的挑战性不言而喻,但对于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的学生来说,有挑战的事比简单平庸的事更具吸引力。所以,招募令刚刚下发,就有不少学生前来报名。最终,一支有着20名表演者的合唱团快速组建起来。他们选择了具有俄罗斯特色又为国人所熟知的三首歌曲:《山楂树》《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并采用一段中文、一段俄语的方式进行双语演绎。

“学习俄语最大的难点是俄语的发音和中文非常不同,例如俄语中最难的发音是颤音р,这个音是中文里不存在的。”“俄语是出了名的‘对初学者不友好的语言’,单词、语法变化多样,想要把俄语歌唱得原汁原味更不容易。”谈起学习俄语的过程,大一新生们叫苦不迭。但为了唱好这三首歌,他们在繁重的学业之余反复训练,最终不仅能够流畅地演唱三首歌曲,还自发设计了舞步动作,以表演唱的形式更好地演绎歌曲。

俄罗斯留学生加盟 遇到中文跟着“哼哼”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用俄语唱歌十分困难,而对俄罗斯留学生来说,用中文唱歌更是难上加难。俄罗斯留学生katya近日刚刚来校报到,她只学会了两句中文:“你好。我是katya。”但在受到合唱团邀请时,她还是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来到中国以后,除了我的室友,我还没有任何朋友,对我来说这让生活变得很困难。我相信在合唱团里能够交到新的朋友。”

katya刚一加入合唱团,就成为“俄语担当”,还帮助其他团员纠正俄语发音。但让她唱中文部分就未免有些强人所难了,几番尝试后,大家一致同意每到中文部分,她就跟着“哼哼”。katya早就会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喀秋莎》,她非常喜欢这两首老歌。不过,听到《山楂树》时,她却皱起了眉头,表示自己从来没听过,得知这首俄语歌在中国传唱甚广,她很惊讶。

“我很喜欢音乐,但以前从没有在舞台上表演过。”katya说,“跟中国同学们接触后,我发现他们很活跃,我希望自己也能变得这样自信、开朗。”

专业之余坚持美育 艺术氛围日渐浓郁

“这次表演给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大一新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机会,也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党群学生工作部负责人沈文华表示。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是一间艺术氛围浓厚的综合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作为深圳市人民政府、北京理工大学和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三方合作举办的大学,将集三方所长,延续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的艺术传统,坚持以美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次参加水上音乐节演出的学生们均来自该校音乐协会,目前校内200余名学生中,有80余名加入了音乐协会,校园里艺术氛围十分浓郁。郝舒婷是该校音乐协会会长,负责本次演出的钢琴伴奏,她表示:“我们每周一到周六,每天早八点到晚八点都安排了课程,课业比一般大学要重,而音乐成为一个很好的放松方法,让我们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充实。”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