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调到龙岗区水务建管中心实践锻炼的干部江卫平
版次:A03来源:深圳侨报 2018年10月23日
江卫平(右)查看施工现场情况。
深圳侨报记者 刘芳菲 文/图
“我是一个技术型的干部。” 抽调到龙岗区水务建管中心实践锻炼,负责宝龙街道浪背水、茅湖水黑臭水体治理工程的干部江卫平看着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缓缓抛出这样一句话。若非下雨,此时的他仍会出现在工程现场,协调处理各类难题。
下沉两个月来, 在江卫平与宝龙街道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下,浪背水、茅湖水黑臭水体整治进度由8月底的4%,上升到现在的70%-80%,预计10月底或11月初就能提前完成截污考核任务。
理想+实干
运用专业知识降低征拆难度
从同济大学毕业后,江卫平没有留在上海,而是选择南下深圳追逐梦想。“我错过了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的周期,不想再错过深圳大运的周期。”来到深圳后,江卫平又从南山转至龙岗,投入龙岗发展建设的浪潮。
今年8月20日,就职于龙岗区住建局的江卫平被上级选中,成为一名驻河抽调干部。刚一接手工作,江卫平便化压力为动力,认真做好调研工作,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现有施工技术,不断化解施工难题、降低征拆难度,为河道施工赢得宝贵时间。
浪背水截污工程项目由于施工作业面迟迟无法打开,工程进度严重滞后。特别是2号节点附近,其右岸是屠宰场,日常经营活动繁忙,无法提供施工用地和通道;左岸是同乐农场,为基本农田控制线。针对这一问题,江卫平与其他抽调干部一方面不断进行协调、谈判,一方面优化施工方案,将钢板桩作为基坑永久性支护设施,有效降低施工红线旁房屋、围墙的开裂、倒塌概率,大大减少了征迁工作量。
耐心+用心
通过设计工艺节省征拆费用
“耐心+用心”,是江卫平又一项工作秘诀。在推进茅湖水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时,抽调干部们遇到了不小的麻烦。该工程5号节点右岸有两家化工厂,厂内均有甲类仓库、甲类厂房、厂用变压器和变电房(涉及安全许可申报,迁改难度较大)。5号节点左岸上游为鱼塘,塘基在基本农田控制线上,下游为制冰厂,厂里有液氨制冷设备,“液氨易燃有毒,如果按原有U形槽设计方案施工,极易发生液氨泄漏。”
面对诸多难题,工程一度陷入困境。“我们先后做了10多套方案,经过反复对比、研究,最终决定废除U形槽设计,采用人工顶管截污的方法,用设计工艺解决了征拆难题。”江卫平自豪地告诉记者,新方案所需征拆费用为原方案的1/200,为政府节省了上千万元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