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岁龙岗飞手李坤煌出征世界无人机锦标赛
版次:C12来源:深圳侨报 2018年11月02日
大运中心内,七百余架无人机进行赛前表演排练。
穿戴好装备,无人机即将起飞。
操控遥控器,保证无人机顺畅穿过各类障碍。
李坤煌调试自己独一无二的战机。
深圳侨报记者 何小娟 文 张臻斐 图
昨日,在龙岗大运中心体育场新搭建的“中国结”赛道上,体型轻巧的竞速无人机在飞手们的精准操控下,以每小时百余公里的超高速穿过障碍门,绕过障碍杆,在赛道上“嗖嗖”疾速穿越。这是2018世界无人机锦标赛的比赛现场。作为一项由国际航空运动联合会(FAI)官方认证的无人机竞速赛事,此次比赛备受全球关注,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的130余名世界级顶尖飞手集聚龙岗参赛,赛事持续到11月4日。
在这些顶尖飞手当中,瘦瘦高高、肤色黝黑的李坤煌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看上去就是一个安静的小男生,并不显眼。来自深圳龙岗的李坤煌今年19岁,6月刚参加完高考,但却是国内最早一批飞手之一,网名叫做“海浪”。拥有四年飞龄的他,在国内无人机竞速圈可谓大名鼎鼎,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比赛几十场,拿过近30个冠军,其中包括2016年和2017年两届中国无人机竞速公开赛的双料冠军。这一次,他作为国家队的一员,代表中国出征世界无人机锦标赛。
杀出重围
入选无人机世锦赛国家队
8月底,2018世界无人机锦标赛中国队选拔赛在张家口举行。来自全国的顶尖飞手们激情对决,最终李坤煌在一众高手中“杀出重围”,荣耀夺冠,顺利入选国家队8人集训名单。“最开始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能够入选国家队,没想到会获得冠军,毕竟对手都是国内顶尖的飞手。”在李坤煌看来,比起冠军,能够成为国家队的一员,代表中国出征世界无人机锦标赛更让他觉得意义非凡。
跟李坤煌一起入选国家队集训名单的还有沙海泓、陈波、胡乾惕、梁傲琳等人。10月22日,中国无人机国家队提前抵达龙岗,在深圳市体育运动学校进行封闭集训,全力备战首届世界无人机锦标赛。作为龙岗本土飞手,李坤煌感觉回到自己的“地盘”格外自在:“第一次在家门口参赛,非常期待与全世界顶级飞手同场竞技,为观众奉献一届精彩的无人机竞速赛事。”
主场出战世锦赛,中国无人机国家队也面临不小考验。封闭集训以来,李坤煌及其他队友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围绕赛道竞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在昨日的比赛后,李坤煌坦言,“‘中国结’赛道起伏大,弯道急,设置无人机穿越门转弯后才看到,另外信号源干扰大,增加了驾驶难度。”尽管赛道很有挑战性,但在李坤煌看来,这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他会全力以赴。
让李坤煌高兴的是,这次在家门口比赛,家人及朋友都到现场为他加油助威。如今,对于他的这个爱好父母也是全力支持,就连他的昵称“海浪”都是妈妈帮忙起的。“海浪非常凶猛,而且勇往直前,永不停歇,我妈希望给予我这个寓意。”
拼命折腾
3年间冠军拿了近30个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玩无人机竞速的飞手之一,李坤煌从2015年开始参赛,现在也算是无人机竞速圈的“老飞手”了。
“在龙城初级中学读初一时就开始玩航模,一直到2015年,我读初三的时候,才算是真正地接触到了无人机,那种刺激感真的很吸引人。”谈及自己为何与无人机竞速结缘时,李坤煌表示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对科技类产品有浓烈兴趣,从航模到无人机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
“以前玩航模的时候没人带我,完全是靠自己一个人摸索,在论坛潜水学习,光组装航模就花了近一年,才让飞机正常飞行。”因为非常喜欢无人机,李坤煌会拼命折腾。“初二暑假的时候,几乎每天睡觉前都在想要怎么飞无人机。第二天一大早就爬起来动手做,那时候精力很好。”DIY飞行器,组装、调配,以第一视角操控无人机飞行,整个过程对于李坤煌而言都是一件乐在其中的事。“无人机的飞行速度非常快,150公里至200公里的时速,让我有种欲罢不能的刺激感。”
伴随着无人机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外的无人机竞速比赛亦热火朝天。李坤煌也开始尝试参赛。2015年10月,16岁的李坤煌参加了人生第一场无人机竞技比赛——中韩无人机技术挑战赛。赛场上,他接触到了一群有着相同爱好的小伙伴,并加入了“超级脉冲”俱乐部,开始组建自己的小团队。李坤煌所在的“超级脉冲”俱乐部现已经有了接近300个注册会员,像他这样经常参加比赛的核心成员有16个。
从2015年至今,李坤煌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比赛几十场,冠军也拿了近30个。获得2016年和2017年中国无人机竞速公开赛的双料冠军后,李坤煌在国内无人机竞速圈声名鹊起。
无人机竞速号称“空中F1”,最大的特点就是“高速”!从0到100公里的加速可在2秒内完成,这样的提速可以说能够“秒杀”全部超跑。无人机竞速比赛由于穿越机没有GPS导航和智能避障,推重比高达8:1,完全由飞手手动操控,这对飞手的调校拼装、临场反应和操控技巧均提出了极高的要求。“F1是一个二维的,而我们的无人机在空中飞行有更高的要求,因为它是三维的,立体空间的,难度非常高。”李坤煌认为,他的优势在于空间思维能力较好,“很多人说我在竞技无人机方面有天赋,练习时间少也能取得不错成绩,但我认为这和我之前接触航模也有很大关系,锻炼了我的空间思维能力。”
DIY战机
期待成为无人机职业飞手
许多人认为,玩无人机是一项非常“烧钱”的运动。竞速无人机物料、维修费用加起来每年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但这种“烧钱”情况在李坤煌身上却不存在。虽然那时候还没有赞助商,但他每月的花费也并不多:“刚开始接触航模、无人机的时候,一个月也就花300元到500元左右,甚至会更少。一两个月买一套电机也就花几百块钱,一年只有一到两部飞机。后来参加比赛有了名气后,开始有赞助商赞助,现在基本也不怎么花钱了。”如今,拉赞助对李坤煌来说不算难事。
李坤煌参赛的“战机”都是自己组装的,包括桨叶、电子调速器、飞行控制系统、摄像头等零配件基本都有相对固定的生产商赞助,包括FOXEER、格氏电池、创世泰克、好盈科技、SKYZONE等,而且上述不少生产商就在龙岗。李坤煌说,深圳是无人机之都,占据了全球民用小型无人机约70%的市场份额,这是深圳发展无人机竞速的一大优势。
“但是,目前在中国,无人机竞速仍旧是一个十分小众的运动,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李坤煌介绍,从赛事组织上来说,一些国家已经拥有了比较完善的联赛体制,俱乐部运营也已经非常成熟,“以东亚邻居韩国为例,竞速无人机的学校培训和赛事已成体系,市场推广程度高,具备完整产业链。他们的赛队已经非常专业,有教练、领航员,还有机械师和翻译,飞手只需专注于训练和比赛。但在国内,即使是知名俱乐部,也还不具备这样完善的人员配备。”除了对于飞手本身的要求之外,合适的训练场地、科学的训练方法、相匹配的零部件生产各个方面都影响着无人机竞速行业的发展。
“龙岗发展无人机竞速运动具有较好的环境和条件。”李坤煌说,像大运中心及大运公园可以为无人机竞速运动提供场地,而且龙岗有很多无人机配件的生产商,这些都是龙岗具备的优势条件。谈到未来发展时,李坤煌坦言:“我当然有想过往职业发展,但是现在还不是很明确。这跟这个行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这个赛事各方面都发展得越来越好,我当然愿意成为一名职业飞手,去参加各种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