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Q12来源:深圳侨报 2018年11月26日
生动有趣的立体墙绘。
综合节能65%的绿色甲级写字楼——南海意库创意园。
标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披上彩色外衣的破旧轮胎。
创意咖啡店。
深圳侨报记者 伍思晗 文/图
近日,Lonely Planet(孤独星球)公布了2019年世界最佳旅行目的地榜单,在十大最佳旅行城市榜单中,“黑马”深圳荣登第二位。作为一个颇具创意特色的都市,由废旧厂房改造而成的艺术创意园——南海意库,成为了不少海外游客前来“踩点”的新去处。今天,记者就带你走进南海意库这个小众景点,领略静谧的创意文化与改革开放的故事。
旧貌换新颜 在创意中行走
说起海上世界,在深圳可谓是家喻户晓,“海”味儿十足。这里曾是深圳改革开放的门户,如今也是特区标志性的城市景观。而与海上世界相隔几百米的南海意库,与之相比却更为文艺小众。坐落于蛇口半岛的南海意库,由原“三洋厂房片区”的老厂房经过艺术设计和改造而成。2005年,招商地产正式回购三洋厂区厂房,在基于三洋厂区特殊的历史背景及传承理念的前提下,不改变其现有框架结构体系将之升级,成为有“小华侨城”之称的绿色环保创意写字楼。
走进南海意库,粉刷一新的外墙早已洗去了旧日工厂的风尘,锈迹斑驳的户外楼梯,犹如定格了时间的工艺品。曾经水泥钢筋的楼房在朵朵绿植的装点下清丽可人,这种“本原低碳”的设计理念令一栋栋旧厂房摇身一变成为了节能、节材、节水、环保等方面综合节能65%的绿色甲级写字楼,环保实用的同时更闪烁着建筑者对当前城市环境的人文关怀。
创意园清净的小路上也总是能给前来游玩的观者不少惊喜——破旧的轮胎披上彩色外衣呵护绿植的成长,打翻了的颜料勾勒出生动有趣的立体墙绘,拆卸的自行车再次重组也可让人眼前一亮……旧事物在这里仿佛被施了魔法,焕发新生。主题餐饮、创意零售、咖啡酒吧,各式小店娇俏可人儿。若是累了,不妨挑选一家创意咖啡店歇歇脚,午后阳光洋洋洒洒的散落在木桌前,隔着明窗眺望窗外美景,轻啜一口香甜的咖啡,享受一番别样的静谧时光。
改革先行者 延续特区精神
如今的南海意库已成为市民茶余饭后的静心之地,而它的前半生也颇为传奇。1982年底,蛇口水湾头村临海的滩头土地上,6栋体量硕大外观新颖的四层工业厂房(当时名称为华建工业大厦)悄然竣工。1983年9月,蜚声海内外的日资三洋株式会社驻扎蛇口厂区,开办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开始它在中国大陆的首次生产。三洋厂区见证了蛇口地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发源地的传奇历史,其意义非同一般。陈小艺主演的《外来妹》,便是取景于当时的三洋厂房。
工业区建立之初,三洋的入驻无疑是给中国的改革开放添加了一盏明灯。蛇口三洋是由香港三洋从香港贷款投资的。本来已奄奄一息的香港三洋,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凭在中国的收录机市场,抓住了救命稻草,起死回生,所以率先进入中国设厂,饮到了头啖汤。
据当年的亲历者回忆,蛇口三洋建厂投产,进度神速。香港人精神压力大,做事紧迫,日本人讲究程序,而到这里的中国人都是些勇闯江湖的开荒者,他们如饥似渴,不甘服输,不墨守成规。三者结合与摩擦,取长补短,蛇口三洋实现了奇迹般的发展。三洋带进来的一切好方法好理念,就这样迅速在中国大地扩散。
三洋踏足蛇口时,和工业区签订了25年的合同。后因种种原因,合同还未满,蛇口的生存环境就已经不适合三洋的发展,工业也不适合蛇口的定位,和其他的厂家一样,三洋渐渐迁出了工业区。如今行走在南海意库的街道上,你依旧能在工业区老旧的外墙上,看见早已泛旧却仍然醒目的红色“SANY”字符,三洋人曾经敢闯敢试的无畏精神,也已遍及深圳的各个角落。
重生后的南海意库已是深圳一座开放的街区博物馆,既承载了改革开放的集体记忆,也继续探索开拓着这座城市的未来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