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新时代深圳市社区(乡村)振兴战略研讨会在光明举行

如何实现社区(乡村)振兴 听听专家学者怎么说

版次:Q09来源:深圳侨报    2018年12月17日

与会嘉宾为解决社区(乡村)振兴发展建真言、献良策。

制图:张喻

深圳侨报记者 谢青芸 文/图

“改革开放40年了,迳口社区仍然跟不上原特区的发展速度,我们真的很期待专家为社区发展出些好点子、金点子。”在第二届新时代深圳市社区(乡村)振兴战略研讨会上,光明区迳口社区归侨项观德如此说道。

继2018年1月成功举办第一届新时代深圳市社区(乡村)振兴战略研讨会之后,12月12日,市知联会联合光明区再次围绕“新时代深圳市社区(乡村)振兴战略”主题,在迳口社区举办第二届新时代深圳市社区(乡村)振兴战略研讨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深圳虽然没有农村,但依然有农业,有农村转变过来的社区。坐落在光明区的迳口社区便是其中一例,当前迳口社区的发展主要面临三大瓶颈:一是基本生态控制线内面积占总面积的99.8%,剩余可供开发利用的面积极其有限;二是探索如何导入新的产业,让群众在发展当中受益;三是迳口社区以农业为主,如何获利又不能伤害投资者发展的冲动。

“打造深圳未来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将有力的支撑深圳创新之都的建设,深圳的农业是有未来的。”“光明未来社区建设方面,可以从绿色、创新和共享三个概念出发……”研讨会上,深圳市农业局原局长何永志、中国农科院基因组研究所所长黄三文、北京大学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陈可石、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所长刘祥、中国人民大学专家哲学院教授张立波等知名专家学者,就社区(乡村)振兴发展模式、产业融合、共享经济、政策扶持等方面,研究探讨深圳市社区(乡村)产业、生态布局及原特区外社区(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光明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专家学者这么说

关于深圳农业,我经常听到两个错误的观念:一个是农业是低端产业,在深圳没有未来;第二,农业科技是国家的事,与深圳关系不大。随着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先进制造业技术高技术以及新材料的发展,未来农业即将到来。未来的农业将与医药产业深度融合,成为大健康产业。加快未来农业的科技布局,将有力支撑深圳创新之都的建设。

——中国农科院基因组研究所所长黄三文

光明区要打造科学新城,光有科学家不行,还要有科学家的后花园。迳口社区旁边有水库、森林、高尔夫球场,我第一次来就觉得这里很好,是深圳其他社区小镇所不能比的,建议可以在这里打造集鲜花市场、高科技温室、生态餐厅、音乐会、时尚广场、农科论坛、亲子培训基地、花田等于一体的“时尚生态谷”。

——北京大学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陈可石

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要打造实现都市农业的升级版,有四个方面的核心要素:一是有非常良好的生态资源;二是要有强大的基础设施;三是要和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结合,比如生物基因、人工智能等;四是要有强大的品牌运营能力,集包括科技元素、会展、展示、品牌发布于一体,让都市农业变成一个有趣的地方。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所长刘祥

从后现代角度来说,在大的景观宏观的规划之外有一些小的空间,表面看起来貌似多余,其实可以为大的景观、整体规划提供多重意义。迳口社区在建设过程当中如果跟学校结合,跟社会机构协作,能够提供比较多的研学内容和项目,满足并且创造学生的研学要求,在全国范围上讲是很有意义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张立波

未来,光明的社区建设方面,可以从绿色、创新和共享三个概念出发。强化生态环境,在这个底线坚守的基础上实现合理的功能布局。创新最根本的是要培育创新型的产业,如新兴农业等。共建共享就是要抓住光明科学城建设的契机,主动融入全区智慧基础设施的建设,形成互通多网协同、数据共享的智慧建设的体系。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民盟市委会城市规划与建设委委员樊行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