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下沙村博物馆

看下沙人耕山耘海八百年

版次:Q15来源:深圳侨报    2019年01月07日

曾经的养蚝场景

“龙头”

围吃大盆菜雕塑

曾经的下沙

族谱

蚝民证

侨报融媒记者 张珊 文/图

下沙社区位于深圳市福田区西南部,下沙村博物馆由下沙实业股份公司投资建成,于2005年对外开放。

下沙800多年的发展历史,尽在下沙村博物馆之中。馆内通过具有浓浓南粤风情和岭南风格的传统文化物品,分四大展厅,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下沙村文化。馆内,古旧纯朴的民居模型,逼真的村民围坐吃大盆菜雕像等更是将下沙村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表现得淋漓尽致。

下沙历史可追溯至南宋

关于下沙历史,众多深圳人都早已有所耳闻。南宋时期(距今800余年),黄墨堂迁居来此,成为下沙黄氏的先祖。农村城市化以前,下沙村是一个下辖东涌、大围、村仔、围仔、新村、东头村等6个自然村的小村落,世世代代以种田、捕鱼、养蚝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如今的下沙楼宇鳞次栉比,商铺星罗棋布。在发展现代经济的同时,下沙村不忘历史,建起了下沙牌坊、黄思铭公世祠、美丽的社区文化广场和文化体育中心以及见证下沙历史和展现改革开放成果的场所——下沙村博物馆。

博物馆展出辉煌过往

来到下沙社区,穿过林立的商铺,葱郁的树木,便看见了下沙村博物馆。走进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金色雕像,雕像上刻画着渔民、稻穗、海燕等,好一派繁忙劳作的场景。据工作人员介绍,该雕像正是寓意了下沙人民对如今幸福生活的歌颂。

馆内第一展厅为“骏马堂堂出异方”,主要介绍了下沙的起源。立村先祖黄峭山(俗称“峭山公”)、辛亥革命名将黄耀庭等下沙历史人物和名人的画像、雕塑、史书等是其中的亮点;馆内第二展厅为“耕山耘海八百年”,通过下沙村民居住的瓦房微缩模型和一些农具等,生动形象表现了下沙人过去的生活场景;馆内第三展厅为“天下共享大盆菜”,据说,下沙大盆菜宴已有几百年历史,场面极为壮观,大盆菜宴在2002年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游客和黄氏宗亲;馆内第四展厅为“繁荣强盛看今朝”,富而思进向未来”,以图片展为主,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下沙取得的众多辉煌成就。

据说,在下沙流传着这样一段祖宗遗训:“骏马堂堂出异方,任从随处立纲常;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则故乡。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念祖宗香;惟愿苍天垂庇佑,三七男儿总炽昌。”这是先祖黄峭山所留下的。如今的下沙人,依然继承了“敢为天下先”的骏马精神,创造了众多历史奇迹。建一座博物馆,展现的不仅是800多年的下沙历史,更是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时刻提醒后人牢记历史。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