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革新也要坚守 圳下村锁住了乡愁

版次:A09来源:深圳侨报    2019年05月16日

圳下村正成为和谐宜居的美丽乡村。

侨报融媒记者 聂朦 文/图

千米高的项山甑,独具特色的客家围屋,沧桑古朴的文昌阁,红瓦白墙的现代民居,点缀在苍翠的山林之间,既显灵动又不失底蕴。这里,便是寻乌县吉潭镇圳下村。

从背靠群山、众峰拱卫的偏远之地,到被挂牌保护的江西省省级传统村落,近年来,圳下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可谓蹄疾步稳,在大力发展乡村经济、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不忘留住珍贵的历史与人文,成为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一片红土地 留住革命记忆

九十多年前,发生在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场战斗,将名不见经传的圳下村永远地载入了史册。

1929年2月2日,毛泽东、朱德所率领的红四军主力在开辟赣南、闽西根据地时途经圳下,并在这里与尾随而来的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一段珍贵的红色记忆亦随之留下。“当时,毛主席和红四军司令部就宿营在文昌阁;朱德和妻子伍若兰则住在恭安围,后来,伍若兰在战斗中为掩护军部撤退而不幸被捕……”如今,在圳下村的老人中间,一个又一个惊险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仍在经久不息地流传着。

“圳下战斗是红四军建军以来最惊险的一次战斗,对研究党史和军史具有重要意义。”该村支部记刘周园介绍,为保护红色遗迹、留住革命记忆,近年来圳下村在对文昌阁、恭安围等红色遗迹进行保护和修复的基础上,通过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了一个以圳下战斗旧址为核心的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圳下的红色名片由此越擦越亮。与此同时,该村还对革命印迹进行内涵提炼,以当代表达传承红色基因,如以“圳下战斗”为主题,建设了一个命名为“红军转运廊”的休闲长廊;为纪念朱德夫人伍若兰,建设了一个命名为“若兰亭”的休闲亭。

一间村史馆 记住来时路

走进圳下村,一间小小的客家围屋尤为引人注目:此屋飞檐翘角坡屋顶,青砖黛瓦马头墙,每个角落里都安放着一部厚重的历史。

这里是圳下村村史馆,不到百平方米的空间里浓缩了千年精华。从新石器时期的陶片器皿,到南宋文天祥的义军在此战斗时留下的种种遗物,再到上世纪50年代留下的一条条打上了鲜明时代烙印的标语和口号,小小的村史馆以历史沿革、村落文化、民俗风情、革命烈士事迹、特色成就等为重点,通过文字、图片、实物、文物等形式,还原了圳下村的千年生活图景,再现一段浓缩的乡村记忆。

“圳下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的村,不管世界变化再日新月异,我们的子孙后代一定要记住来时路。”刘周园介绍道,村史馆理清了古村的发展脉络,讲好了古村的故事,不仅成为展示乡村传统文化、村风民俗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成为了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村史馆建成后,不但村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了,有不少外地来的游客,对它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大概中国人都有一种浓厚的寻根情结吧。”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