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吟唱让你拥有对抗外扰的利斧

——读魏先和诗集《安静下来》

版次:B07来源:深圳侨报    2019年05月17日

《安静下来》 作者:魏先和 出版社:羊城晚报出版社 简介:诗集里的每一篇诗歌都饱含深情,从字里行间能看出作者当时的喜与忧、苦与乐以及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每首诗看似平凡,可平凡中彰显着不凡的文学功底。

花一天的时间读一本诗集,这于我是一次巨大的考验,因为我已经很久没有完整地读完一本书了,更何况是高冷的诗篇。但是,从拿到《安静下来》的那一刻,我就下决心要看完这本诗集,而且,还要用心来看。

《安静下来》共四卷:第一卷《太阳的背面》,主要写心有所思;第二卷《声音落在屋顶上》,主要写游有所思;第三卷《风的缘故》,主要写乡有所思;第四卷《水里的月亮》,主要写情有所思。在《太阳的背面》,诗人絮絮叨叨,大概是诗人与自己的对语;在《声音落在屋顶上》,诗人游山玩水,谈今论道,大概是诗人与物的对语;在《风的缘故》,诗人写故乡,释放乡愁,大概是诗人与故乡的对语;在《水里的月亮》,诗人写爱情、亲情,大概是诗人与情的对语。整本诗集,不管诗人倾诉的对象是谁,都是诗人与灵魂对语。

也许是同样的经历与境遇使然,我最喜欢的是诗人写父亲、写故乡、写乡愁的诗,比如《雪压屋顶》《蛙声》……特别是那首《那是我的父亲》,百转千回,荡气回肠,是让人泪眼婆娑的节奏:

如果你看到一个老人

绊倒在庄稼地

请你扶起他以及和他相依为命的庄稼

那是我的父亲,他已病痛多年

或者你看到那个老人

在一棵老槐树下打着盹

请你叫醒他

并告诉他红绳头已经找到

那是我的父亲

我怕他一个盹儿错过黄昏

黄昏里我笑容满面的母亲

再如果老人拉住你的衣角

叫唤我的名字

请你陪他聊一会儿天

听他口齿含糊地谈论他的亲人

那是我的父亲

无论如何,请你陪他一会儿

别让他一个人立在深秋

别让他一个人立在深秋

深秋将尽,我还在路上

我喜欢魏先和的诗,因为他的诗,不做作,不堆砌,不故作高深,进得去,出得来。除了写乡愁的诗,我还特别喜欢他那些精短的诗歌,浸透诗意,蕴含哲理,清新而耐人寻味,隽永而直抵灵魂。

比如开篇诗歌《如果我不呐喊》:

夜越来越沉,我用手推了推

沉如胸口的巨石

隐在睡眠里的人

呼吸轻如飘浮的羽毛

如果我不呐喊

夜还以为我成了它的一部分

远处的灯光

也不会惊醒之后,越墙而过

这首挑战“夜与黑暗”的诗,实际上是诗人在挑战命运,挑战人生的境遇,或是面对沉闷的人世间表现出一种独立而特立独行的态度,一种人性的觉醒,一种与命运的抗争。

当然,我并不是说具备以上属性的诗歌就是好诗歌,但至少,诗歌不具备这些属性,是很难成为好诗歌的,因为,诗意不能脱离文字飞翔。对于一个读诗的人,诗歌要有能够进入读者生活的力量,叩击读者的灵魂,或者说诗歌应该是读者生活的参与者。如果诗歌不能进入读者的生活,无病呻吟,让人看来不知所云,那么,这样的诗歌,就算它是美妙的,与读者有什么关系呢?

对于诗歌而言,灵魂很重要。魏先和的诗,只对内心书写,不对外物张扬,那是灵魂的吟唱。魏先和在送给我的诗集上写着:“用诗歌按住鸡飞狗跳的日子!”我想,这是诗歌的态度,也是诗歌对于诗人的意义与价值,让诗人安静下来,不与名利苟且。

魏先和的诗,发自灵魂深处,能够抵达彼岸,让我们安静下来,对抗外扰,安抚内心——语言的利斧,剖开心灵的冰河,语言之光照亮灵魂,让生活稍微轻松一些,再轻松一些。

行走于人世间,与世道人心妥协,让生活安静下来,挺好。 (张旭)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