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社会实践基地 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大鹏新区学生校外实践教育纪实

版次:B03来源:深圳侨报    2019年09月06日

新区学子参观深圳昆虫科技馆。

新区珊瑚保育志愿联合会志愿者带领学生开展调研。

登上深圳市天文台夜观星象,去大亚湾核电站探秘核能发电,到美丽乡村种植瓜果蔬菜……在新区教育和卫生健康局的组织领导下,2018年5月16日,19个优质社会教育资源单位被授予大鹏新区首批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以来,极大丰富了新区学子提升综合素养的“第二课堂”。

一年多以来,19家校外实践基地和新区各中小学校积极合作,先后开展了一系列丰富的实践活动累计240余场次,受众人数近7000人次,取得了初步成效,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依托资源优势 打造学生“第二课堂”

地处深圳东南部的大鹏新区,三面环海,一面靠山,拥有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辖区内不仅有深圳唯一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鹏所城、深圳唯一的国家地质公园——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还有深圳第二高峰、动植物资源丰富的七娘山,4个珊瑚礁密集分布区;更有国家级科研单位——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国家基因库、能源企业……

如何将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变成大鹏学子们的“第二课堂”?“这些资源涵盖国防、科技、地质、天文、海洋、生态、人文、劳动等多个领域,为新区校外实践教育活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延伸、创新教育空间,打开学校封闭的校门,让教育融入社会提供了有力保障。”新区教育和卫生健康局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在校本课程、学生社团、综合实践教育等多方面落实“产教结合”,让社会资源教育化,搭建培育学生生活等八大素养的新平台。2017年底,新区教育和卫生健康局就社会资源(校外活动阵地)整合工作开展了研究,并在调研本土社会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挂牌成立新区首批19家学生校外实践基地,打造学生“第二课堂”。

首批挂牌成立的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均为专项性基地,分为科普教育基地、爱国(国防)教育基地、生命教育基地、海洋文化及环保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五大类。为促进学校与校外实践基地的互动,新区教育和卫生健康局面向19家校外实践基地,聘请了5位相关领域的专家担任特色副校长以及科技、农业、海洋生态、国防、地质科普等领域的12位专业人员担任校外辅导员。

据了解,特色副校长和校外辅导员纷纷发挥自身特长,为新区青少年开展丰富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活动及综合素养相关活动。比如大亚湾海事局的海事副校长及校外辅导员多次走进新区学校,组织开展海洋海事培训,同时邀请新区青少年走进海事基地参加帆船赛、海洋日主题活动,受到各校的积极点赞;珊瑚保育校外辅导员到学校开展潜爱课堂,全覆盖新区各校,精彩的课堂激发新区学生浓厚的兴趣;大亚湾核电站科技副校长及校外辅导员与新区学校携手开展核电科普进校园活动,并常态化接待新区各校的学生到大亚湾核电站开展科普研学活动。

搭建合作平台 深化校外实践教育

新区教育和卫生健康局积极统筹协调学校与校外实践基地双方的供需关系,为双方的合作搭建坚实的桥梁。各学校将校外实践基地活动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安排专人跟进校外实践基地事项,与校外实践基地保持密切的联系,并及时将活动的图文资料收集留存。各校外实践基地在活动中优先考虑本区学校的预约,为本区学生开通“绿色通道”。

全方位多角度完善实践活动评价机制,新区建立学校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评估机制、实践基地成果评价机制,分别对学校和校外实践基地在管理制度、课程设置、活动开展等方面开展评价,进一步提高校外实践教育的成效。同时,完善“雏鹰争章”学生评价机制,进一步激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为进一步调动和发挥新区校外实践基地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加快打造和完善大鹏“全生态”教育体系,新区教育和卫生健康局于近期开展了大鹏新区学生校外实践示范性基地评选活动,通过示范点的引领作用,带动其他基地在实践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为新区少年儿童开拓更宽广的活动阵地,为校外基地的建设提供范例保障。此外,该局组织开展大鹏新区校外实践案例评选征集活动,实践案例结合区域内19家校外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南澳中心小学的“旅游小记者在行动”、人大附中深圳学校的“研学实践记录”、大鹏中心小学的“鲲鹏期待行为”、葵涌中心小学的“垃圾分类实践”、大鹏第二小学的“公益小导游”等荣获优秀案例奖。通过实践案例评比,各校对于校外实践活动的设计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位一体”推进 科学育人结出硕果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新区各中小学校开展了丰富的校外实践活动,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的校外实践活动累计27场,受众人数4563人;校外实践基地进校园开展活动累计210余场,受众人数2400余人。其中,古城博物馆基地与大鹏第二小学合作建成“古城小导游”志愿服务队伍,在节假日为游客免费讲解古城历史,持续多年开展公益小导游服务;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基地与大鹏中心小学合作建成“小小讲解员”红领巾小义工队伍,利用周末时间,持续一年开展公益讲解活动……

校外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是实践活动规范化开展的重要因素,新区各学校通过自主研发或与校外实践基地合作研发校本课程、校本教材,比如大鹏第二小学自主开发《古城小导游校本培训教材》、大亚湾核电站与华侨中学合作开发《走进核电》教材、潜爱大鹏珊瑚保育基地自主研发《潜爱珊瑚》课程教材等,这些都为校外实践活动的持续性、常态化、系列化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如今,新区学校与校外实践基地逐步建立起稳定的合作方式,双方形成合力,不断促进新区校外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常规化开展。”新区教育和卫生健康局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新区校外实践基地将扩大到周边区域,如盐田中英街博物馆等。到2020年,全区建成一批区县级社会实践教育示范性基地和校级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基地,形成一批社会实践教育特色项目和精品课程,基本形成广泛深入持久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的良好氛围,基本形成社会实践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紧密配合、三位一体的科学育人大格局。

文/图:党群 蔡晓君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