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宗祠留乡愁聚乡情

光明区耕隐麦公祠举行重光庆典

版次:Q16来源:深圳侨报    2019年09月30日

舞狮祈福。

耕隐麦公祠重光揭幕。

太公分猪肉。

点睛。

侨报融媒记者 谢青芸 通讯员 赖远美 文/图

近日,位于光明区石围社区(旧称“石围村”)的耕隐麦公祠内锣鼓喧天、醒狮欢腾,经过为期一年多的修缮,有着250多年历史的耕隐麦公祠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来自世界各地的麦氏后人齐聚宗祠,缅怀先祖,共庆盛事。

耕隐麦公祠已有250多年历史

石围社区始建于明朝洪武十四年间(1381年),因明朝时期所建的石头围而得名。相传300多年前,石围一带名为周家村,后来,麦氏兄弟二人——麦耕隐、麦乐善迁来,麦氏族群不断壮大,成为当地最主要的姓氏。塘下围、大围、上石家、下石家、将围、石围、新围和南庄8个自然村里,将围和石围规模较大,因此命名为“将石”。

坐落在石围社区的耕隐麦公祠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是为纪念八世祖麦耕隐在石围开基而建。祠堂占地面积近300平方米,坐西南向东北,进夹两天井,左右廊庑,穿斗抬梁,素色瓦当,青砖红粉石墙,四合院式布局,是麦氏族人商议大事以及缅怀先祖的重要场所。

耕隐麦公祠自建成以来,历经250年风雨,虽几经修缮仍无法抵御时光的摧残,面临倒塌的危险。2016年,麦氏族人发出修缮公祠的募捐倡议,宗亲们纷纷慷慨解囊,仅用半年时间就筹集善款280余万元,宗祠按照原貌修建,历时一年建成。

重建宗祠成维系乡情重要纽带

记者在庆典现场看到,重新修缮的耕隐麦公祠焕然一新,公祠正门立了花岗石门框,重装“耕隐麦公祠”石匾,大门两旁刻着“珠玑衍派,宿国流芳”。尽管落成庆典在晚上举行,前来参加活动的麦氏后人仍络绎不绝,大家举着香火虔诚地祭拜先祖,饶有兴致地参观新建的宗祠,每个人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

主持此次重光庆典的麦志喜是土生土长的石围社区居民。他告诉记者,从他出生起当地就有耕隐麦公祠,小时候一下课他就跟同学们在祠堂里玩耍,满满的童年回忆。“这一次宗祠重建,社区居民的心情都很激动,感觉这不仅仅是宗祠的重建,更是石围社区居民的乡情纽带,在敦宗睦族的氛围中,可以深切感受到那份浓浓的血缘亲情。”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