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区政协聚焦“双核引领、多轮驱动”发展战略召开政协主席专题协商会议

凝智聚力 78条金点子助“双多”提质扩容

版次:A07来源:深圳侨报    2019年11月25日

区领导张勇、吴书坤、陈广文、黄惠波、臧动、陈红、杜楚明、张静、徐向明等参加会议。

区领导点评

龙岗区委书记张勇:

党委政府一定要对城市的认识有一个准确的判断,要持续不断地对所辖城区有新的认识,提前谋划,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规划甚至重建一个片区;既要把现有的好产业留住、发展好,还要把未来的产业谋划好,集中设计、打造一批专业园区,把各种产业发展要素在空间布局上落地;对“4+9”重点片区规划建设要不吝展开讨论,对能够达成共识的要排除一切干扰,坚定不移地全力往前推进,通过共同努力,使龙岗面貌得到真正转变、发展越来越好。

龙岗区政协主席吴书坤:

半年多的时间里,委员们付出了很多,在百忙之中坚持用脚步丈量,走访很多部门、片区深入调研,经过多方研究、协商,不断优化意见建议形成最终的调研成果也就是协商意见。“双多”战略不是一时的,是长期发展并不断完善的,我们要有坚定精神,一年接着一年干才能看到成效,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尽快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这样“双多”战略才能一步步向前跨进,引领未来发展蓝图。

11月21日下午,龙岗区政协举行2019年政协主席专题协商暨1号重点提案办理情况票决评价会议,1号重点提案办理情况和主办单位办理情况票决评价结果显示均为全部满意。

无调研不发言、无依据不议政、无新意不献策,这是龙岗区政协一贯坚持的履职原则。为推动“双多”战略落实,发出政协声音、贡献委员智慧,龙岗区政协今年以“龙岗区‘双核引领、多轮驱动’(简称双多)提质扩容实施策略研究”为题目开展重点课题调研,组织13个调研小组用6个多月时间深入13个重点片区、20多个政府职能部门、11个街道、400多家有代表性的企业和产业园区以及省内外地区广泛开展调研活动,累计召开67场重点课题调研座谈会,通过座谈调研、实地走访、个案分析、文献研究等多种方法途径,系统梳理涉及规划定位、产业布局、空间供给、创新驱动、内涵提升、协同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为主席专题协商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重点课题调研组深入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按照重点片区一区一策的发展要求,把深调研报告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行动,提出78条解决措施,从规划、用地和项目着手,形成“4+9”片区整合规划,为正编制中的“双核引领、多轮驱动”战略实施方案提供参考,为龙岗区更高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空间和项目支撑。

会上,14名区政协委员代表围绕提升大运新城创新智核引领力、补齐宝龙科技城发展短板、发挥高铁枢纽价值、探索横岗南片区“二次创业”新路径等方面提出协商意见。区领导张勇、吴书坤、陈广文、黄惠波、臧动、陈红、杜楚明、张静、徐向明等参加会议。

区政协委员施文丽(代表课题调研组) 落实先行示范区要求 加快实施“双多”战略

委员发言摘要(按照发言先后顺序)

聚焦两个强化:一是强化战略共识和落实信念。大运新城代表的是以国际大学园为核心的知识创新体系,坂雪岗科技城代表的是以华为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体系。二是强化顶层设计和机制保障,设立专门的开发机构,并试行先进的城市开发建设指标体系和城市设计落地体系。

聚焦五个发展:一是联动发展,重塑产业发展大格局;二是创新发展,打造区域创新策源地;三是协同发展,建立区级联席会议制度;四是内涵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吸引力;五是留白发展,加大空间储备力度。

区政协委员毛冬宝(代表大运新城组)

高站位强化赋能 提升大运新城创新智核引领力

以提升大运新城创新“智核”引领力为重点,实现国际大学园到国际科创城的转变,建议:

一是聚焦创新资源集聚,打造科技创新新引擎。争取将大运新城纳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点建设片区,建立海外人才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

二是聚焦产学研一体化,打造创新发展制高点。以“开放、整合、共享、协同”为主线,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建设国际大学园创新创业共享中心。

三是聚焦辐射引领,打造东部协同发展辐射源。以“对接、互补、联动、组合”为主线,推动“核”引领“轮”协调运转。

四是聚焦校企城融合,打造创新驱动机制试验区。建立税收、投资、土地厂房租用、人才引进培育和科技创新政策支持服务体系。

区政协委员冯艳虹(代表宝龙科技城组)

补齐宝龙科技城发展短板 打造高新示范园区

借鉴国际一流高新园区经验,开出以下三剂药方:

第一剂是“高”药:建议把产业链相对完善的集成电路产业以及企业数量多且产值较大的以医疗器械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培育为宝龙“硬核”产业集群。

第二剂是“新”药:构建与国际大学园产学研合作通道,形成“大运为宝龙的创新技术源泉,宝龙为大运的产业转化空间”“核轮联动”发展格局。

第三剂是“善”药:建设一流园区环境,一方面在以智慧家园为中心的宝龙二路等区域打造科技商业街区,另一方面借助地铁14号线建设契机,高标准建设配套设施。

区政协委员高伟(代表东部高铁新城组)

发挥高铁枢纽价值 铸就东部高铁新城

借鉴日本新横滨枢纽的建设经验,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龙坪联动,站在大区域协同高度上谋划枢纽周边“5公里”的发展方向,改变现状以站点为中心的不均衡扇形发展模式,适度调整枢纽以北的水库林地等生态用地。

二是加快土地整备,加快行政征收介入拆迁的条件和程序研究,通过大规模土地整备、片区统筹等“一揽子工具箱”推动拆迁工作。

三是创新体制机制,采用TOD综合开发及站城一体化等前沿理念,探索建立地方政府与国家铁路部门深度合作机制,建议通过铁路上盖,复合开发国家铁路交通设施用地,打造空间高效利用、垂直复合发展的站城综合体。

区政协委员李军强(代表国际低碳城组) 强品质优内涵 探索国际低碳城发展新路径

为助力国际低碳城高质量持续发展,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是规划调整。合理降低土地贡献率,提高控制单元可实施性。探索建立深圳国际大学园拓展区,形成科技创新族群和创新型产业聚落。

二是分区管控。建议丁山河以西严格执行低碳理念和相关标准要求,重点发展低碳环保产业;丁山河以东以制造产业发展为主,打造深圳东部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

三是品质驱动。依托外围自然山体,加快谋划建设国际低碳城郊野公园,加快推动片区整体品质提升。

四是探索绿色GDP考核模式。建议引入生态补偿机制,探索绿色GDP考核模式,强化政策支持和保障。

区政协委员蒋波(代表阿波罗未来产业城组)

拓空间重实效 阿波罗未来产业城再起航

第一是“严”字诀。对违背合同、未落实合同约定的企业严格依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置或清退,加快盘活已批未建土地。同时,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产业监管体系。

第二是“扩”字诀。一要挖潜周边生态用地。如启动区南部和西部两块生态用地可引进“六大类”重大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落地,或者通过指标腾挪形成连片产业空间。二是推动高压线下地,发挥综合管廊作用。三是争取启动区用地指标倾斜。

第三是“联”字诀。推动地铁16号线南延纳入深圳市轨道四期修编,强化与“东核”大运新城的联动。

区政协常委李彬(代表龙西-五联组)

赢在未来 打造生态型、花园式“深圳东部科学城”

一是打好规划牌。建议把该片区规划定位为“深圳东部科学城”,并积极争取政策定位支持。

二是打好生态牌。通过开展清林径南侧山体自然公园规划和清林径碧道建设,合理布局与自然生态相融合的科技、人文教育研究机构。

三是打好产业牌。在规划指引下,通过土地整备、利益统筹、城市更新等多种手段,有序引导推进片区产业空间升级。同时,挖掘红花岭片区产业用地,包括废弃的采石场。

四是打好交通牌。争取地铁31号线纳入轨道五期规划;加快协力路及沿线道路改造工作,加强黄阁路北延、爱心路北延相关研究和实施;加紧推动创建路、创业路、龙西中路等主次干道建设。

区政协委员于海清(代表盛平-龙园组)

点亮扮靓龙岗河 激活做好夜经济

一是截流蓄水,点亮扮靓。建议在龙岗河龙园段下游建阀蓄水,在满足防洪要求的前提下,适当提高龙岗河龙园段水位。同时,借鉴印象西湖、潮州韩江湘子桥等灯光塑造手法,完善三河四水交汇地区河岸灯光设施。

二是创新模式。一方面试行24小时夜间经济,如选取几条支线道路,培育打造集购物、餐饮、娱乐、学习、影视、休闲于一体的24小时夜间经济集聚区。另一方面,引导片区在精神、健康消费等领域创造更多新需求,如创新“夜宿博物馆”开发模式、增设文艺剧场、举办夜光音乐会等。

三是完善配套。加快各项规划落地,引进大型主题酒店,引导外来游客在夜间消费、停留;疏通内部交通,增设夜间停车位,延长公共交通夜间运营时间,串联龙西-五联、中心城、大运等地,提供高品质文化生活配套服务。

区政协委员马靖翔(代表横岗南组)

推动“一规划三融合” 探索片区“二次创业”新路径

一个规划,即高质量编制《横岗南片区统筹发展实施规划》,形成精确可行的战略蓝图和行动举措。

三个融合,即核轮融合、产教融合、产城融合。一是以核轮融合推动片区发展。横岗南片区南侧水库周边可挖潜空间约64公顷,是深圳国际大学园拓展区最佳选址,可引入两所知名高校。二是以产教融合推动片区产业转型升级。横岗南片区可有效承接坂雪岗科技城及大运新城创新资源外溢,推动传统产业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三是以产城融合推动片区城市功能提升。以塘坑水库等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打造环水库生态绿环,并通过存量用地开发,着力完善文教卫体及市政交通等基础配套服务设施。

区政协委员孟丹(代表坂雪岗科技城组) 核心引领创新驱动 打造领先全球的国际通信科技城

一是擦亮通信科技“核弹头”。将其定位为建设领先全球的“国际通信科技城”,重点推动5G、人工智能等重大创新载体应用布局和升级迭代。

二是集聚创新人才“核动力”。建议制定关键领域技术人才引进补贴、海外人才引进鼓励等针对性措施;借鉴松山湖经验,探索可转让人才安居房相关政策研究;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构建人才“服务链”。

三是优化环境配套“核装置”。建议积极探索土地整备新机制,通过加快推进深圳国际博览中心和坂田体育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来突破土地整备难题,尽快开展全街道配套设施统筹研究。

四是强化引领带动“核辐射”。强化坂雪岗作为龙岗“西核”的辐射带动力,着眼于其强大的产业溢出、配套需求和交通联接,如华为等龙头企业。

区政协委员曹硕(代表深圳北部新城组)

极点带动补位发展 在深莞联动上“先行示范”

一是交通上强枢纽。在平湖枢纽站内增设铁路口岸、空港值机、跨境巴士等区域交通高端服务;加快平南平盐铁路复合通道改造以及宝坪大道、沙坪大道、丹平快速二期等快速路建设,加快地铁10号线东延段规划建设,着力构建联通东西“双核”、东莞凤岗等重点区域的交通通道。

二是产业上促升级。大力推动平湖物流基地土地功能性质转为新型产业用地,以ICT高端研发制造、金融共享服务外包和跨境贸易等产业,推动片区向高端发展转型。

三是布局上谋联动。发挥好“雁田水库”环境优势和深莞结合区位优势,打造“平湖雁田科技生态城”,与“深圳北部新城产业圈”形成优势互补的发展态势。

区政协委员闵玉辉(代表布吉新城组)

新时代 新思路 新布吉

布吉新城规划要紧抓主要矛盾,分清轻重缓急,有序推进,提出以下“四步走”思路:

第一步,通“动脉”。一是市区联动,新增两条通道对接罗湖,老街片区由西环路接清水河三路,罗岗片区由禾坑路连接翠竹路。二是建议建立片区内主干道路拆迁责任库,全区范围内的城市更新项目均可参与拆迁,采用“飞地”模式捆绑。

第二步,补“短板”。一是最大化挖潜土地资源,补充急缺性配套设施。建议将留用地落实在全区其它储备用地上,或直接给社区股份公司货币补偿。二是综合整治+高度复合开发,注入提升型配套设施。

第三步,做“减量”。一是降低居住人口量,向外围低密度区域疏解居住人口。建议东站核心区域与外围低密度区域联动。二是降低高密度建筑量,可通过商品小区化改造实现。三是减少交通出行量,植入产业,促进职住平衡。

第四步,激“活力”。借助二次开发改造,加强“夜间经济”和“体验式商贸业态”注入。同时,主动与“西核”坂雪岗科技城对接,大力发展会计、法律等高端配套服务。

区政协委员严志荣(代表云创小镇组)

擦亮云创品牌 打造龙岗西片区转型发展新引擎

一是加快降准落地,拓展小镇发展空间。加速推进沙湾河河道截排闸工程实施,创造好前提条件。

二是启动规划调整,推动部分项目实施。对明显没有污染、环境压力小的项目,特别是深创生物等片区内重大产业项目以及有关“断头路”项目,要加快开展相关前期工作。

三是出台支持政策,促进产业集聚升级。建议区政府借鉴龙华“大浪时尚小镇”经验,给予资金扶持等方面的政策倾斜,特别对“潜力股”可以通过签订补贴和奖励“对赌协议”等创新做法。

四是改善基础设施,提升片区品质形象。交通方面,加快推动“涉铁路”“涉高压线”等问题的解决;公配方面,积极配合推动平湖、南湾物流组团用地规划优化调整;环境方面,点线面协同推进“站城一体”综合开发、布澜路以及平吉大道绿化美化综合提升、南湾郊野公园以及黄牛湖水库公园二期项目建设。

区政协委员詹声铭(代表甘坑新镇组)

打造独具文旅魅力的龙岗西片区“城市新客厅”

一是优化规划调出空间。加快对沙湾河截排隧道工程的论证和实施;探索生态线内成片用地统筹开发新模式;优先启动域内6平方公里左右法定图则空白区域的编制工作。

二是优化交通打通关节。争取地铁21号线纳入轨道五期,高站位规划地铁25号线甘坑站片区,推动云巴试点建设,并力推域内道路互联互通和扩建改造,同时进一步研究新增与坂雪岗科技城的东西向直接联系通道。

三是优化服务强化公配。加快片区内五大公园(甘坑郊野公园、凉帽山公园、白沙岭特色公园、三联郊野公园、秀峰公园)、8公里山脊景观带建设。

四是优化产业促进升级。以甘坑客家小镇为龙头,推动小凉帽IP、文化数字创意等相关产业发展。同时,聚焦智能研发、科技孵化交易等,推动产业升级。

文:钟玲 图:蒙萌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