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曹文轩做客龙岗,带领读者推开“写作之门”
版次:A08来源:深圳侨报 2020年01月20日
嘉宾简介 曹文轩,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主要作品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青铜葵花》《蜻蜓眼》等。其中,《红瓦》《草房子》《青铜葵花》等100余种作品输出国外,被译为英、法、德、俄、希腊、日、韩、瑞典等文字。曾获中国安徒生奖、“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宋庆龄文学奖金奖等重要奖项50余种。2016年4月获国际安徒生奖,这是世界首位华人获此殊荣。2017年获“影响世界杰出华人”大奖。 曹文轩和现场大小读者分享写作“秘诀”。
龙岗融媒记者 何小娟
通讯员 刘苏艳 文/图
地上有一片羽毛,你会联想到什么?有一位著名作家用自己“无中生有”的神奇本领,将这片羽毛编成了一本童话故事。1月18日晚,中国首位国际安徒生奖得主、著名作家曹文轩教授应邀来到深圳书城龙岗城,现场与广大龙岗读者分享写作与阅读的故事,带领读者朋友一起推开“写作之门”。
用知识充实头脑
用阅读培养眼力
“读书的意义成千上万,但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有眼力的人,必须要阅读。”曹文轩以自身经历告诉大家,眼力来自哪里?来自书本里的知识。
《草房子》是曹文轩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首次出版于1997年,2019年9月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该小说讲述了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江南水乡一个动人的童年故事。《草房子》出版至今一共印刷了500次,中国没有第二部畅销小说能达到这个记录。
他在写完《草房子》相隔半年,又为中国的孩子们创作了另外一本长篇小说——《青铜葵花》。这本书英文版于2017年在美国上市,一连拿下《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时代周刊》四大排行榜以及许多重要的国际奖项。
“《青铜葵花》和《草房子》里写的故事,跟我一起长大的朋友都知道。为什么他们不能写出《草房子》和《青铜葵花》?是因为我比他们聪明吗?显然不是。”在曹文轩看来,原因其实很简单,“我很幸运,得天时地利人和,后来看的书比他们多,大量的阅读帮助我培养了一种眼力,就是发现从前、发现现在的眼力。当我回头看我的来路,发现自己无数短篇、长篇小说里的故事,都是靠眼力去挖掘的。”
曹文轩经常跟孩子们讲,财富就在你自己的脚下,你得有发现财富的眼力和目光,否则这个财富就会是零。他还经常打一个比方:你在路边看到一个木头盒子,并把它捡起来,要用它收看电视台节目,显然不可能。因为这个木头盒子没有接收装置,没有接收能力。“如同人的大脑,在没有得到知识装备之前,就像被人家当做废品扔掉的木头盒子。”曹文轩告诉孩子们,想让你的脑袋变成一个特殊的木头盒子,能够接收这个世界上的强、弱信号,你一定要明白一个最简单最朴素的道理——用知识充实你的头脑,有多少知识就有多少财富,有多少知识就有多少经验。
写作的灵感需要
靠阅读大量知识才能获得
从一片羽毛身上,你会联想到什么? 曹文轩将这片羽毛编成了一本童话故事——《羽毛》。它讲述一根羽毛,一会儿被风吹到这边,一会儿被风吹到那边。“我属于哪只鸟呢?”从某一刻开始,羽毛开始不停地问自己。她问过翠鸟,问过布谷鸟,还问过苍鹭、大雁、孔雀、天鹅……尽管鸟儿们的姿态各异,对羽毛的态度或冷漠或热情,但他们给羽毛的答案都是一样的:“不是。”羽毛琢磨的问题,其实也是人类思考的根本问题: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属于谁?《羽毛》这本书也被喻为中西合璧、离哲学最近的绘本。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有这样的想象力和虚构力,是因为阅读给了我大量的积累与沉淀。不要小看那一个一个的琐碎故事,这些故事背后隐藏的都是很深的哲学问题,是无形之中阅读能量的爆发。”曹文轩告诉大家,他曾经有过15年的哲学阅读史,这些知识就在他创作过程中发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写作需要创造力,就是所谓的“灵感”。在曹文轩看来,“灵感就是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的突然爆发,灵感需要靠阅读大量的知识才能获得。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你必须要阅读。”曹文轩把他的写作“秘笈”交到了现场小读者们的手里。
“天下的事情成千上万,所有的事情都要回到读书上来。你如果想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一个完善的人,你必须阅读。”分享的最后,曹文轩深有体会地说,不仅读书,做人也是如此,一个人要有正确的历史观,也必须阅读。
互动问答
观众: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带着孩子一起阅读,是该教他们去领略技巧,还是靠他们自己阅读潜移默化中获得?
曹文轩:潜移默化!你的问题也能通过阅读解决,经常有人问我读书方法是什么,它需要你在阅读中慢慢体会。比如想把《青铜葵花》读好,只读这本书是不行的。反过来说,你要读《青铜葵花》这本书,才能把其他的书读好,也就是说读书一定要有量的积累和沉淀。就像我的语文老师所讲,如果你以为一门语文课只是语文教材,想把语文课讲好是不可能的。因为语文课就像一个山头,你要把这个山头攻克下来,需借他山之力。所以孩子们学语文也一样,一本语文课本并非语文的全部,你必须读很多很多的书,才能把语文学好。
观众:作为学生的家长,我读了30年的科班书,一直有一个疑问,科班书都是经典的理论,现在有青少年版、文言文版,还有经典版,家长应该如何给孩子选择合适的书?
曹文轩:在我看来,一个小孩就像一年四季一样,分春夏秋冬,读书也分春夏秋冬。你要在春天的时候读春天的书,就是适合他这个年龄的书。我现在不太赞成很小的孩子马上读《红楼梦》,当你能够读的时候再读,我甚至不太赞成把《红楼梦》改编成一个青少年版,不如等他长大了,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再读。当然,如果孩子能看得懂也不要反对。总之,不同的季节、人生,读不同的书。
观众:我在2016年读了《草房子》系列,很怀念小时候那种青青的河水、杨柳,书上描写的意境让我深有体会,请问您对“意境”的理解是什么?
曹文轩:“意境”这个词,是中国美学特有的范畴,西方文学只有深刻,没有意境。什么叫意境?我举个例子。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个作家叫费明,他有一部长篇小说叫做《桥》。《桥》里面有一个细节,奶奶老了,满头白发。她看到小孙女一头黑发,这黑发让她想到了白发,产生了一种伤感。可是那个小孙女怎么安慰奶奶的呢?她说:奶奶白头发黑头发,到了夜里都是黑头发。这是一种境界,这个境界其实是费明先生的境界。费明先生是读书人,读书让他变成一个有境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