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03来源:深圳侨报 2020年06月04日
本报讯 (龙岗融媒记者 尹萌 通讯员 蒋小平) 近日,记者走访龙岗区不可移动文物兰桂书室发现,这所有着112年历史的老屋经过抢救性修复,重现当年风采。
兰桂书室位于园山街道荷坳社区,据《荷坳厚德堂陈氏族谱》记载,此书室由荷坳陈氏静安堂陈毓之次子陈瑞屏所建,始建于清朝光绪末年。陈瑞屏在建完书室之后考取了秀才,但未曾入仕,一生皆留在荷坳教书。这间书室属于私塾,建成之后,陈瑞屏一家人都居住于此。
此后百年,兰桂书室几经修缮,受传教士和留洋归国村民影响,内部装修越来越西化,甚至采用了大量极具西洋特色的浮雕,被专家称作“深圳洋化风格最突出的古建筑”,因而也成为深圳最有代表性的私塾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兰桂书室归于贫下中农居住。1980年后,再也没有人居住,年久失修,渐渐成为一座危房。
为了保护这座有着112年历史的古建筑,龙岗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对其进行修复,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参照老照片和长者口述,让兰桂书室重现民国旧貌。
如今,修葺一新的兰桂书室面阔11米,进深15米,总面积165平方米,内有“三间二进”。大门门额上书颜体行楷繁体“兰桂书室”4字,檐下雕有人物故事砖封檐,屋梁画彩墨山水花卉、名诗雅句。但最具特色的是各边门周边的西式浮雕,浮雕内容包含花盆、花卉、动物等等,上面镶嵌玻璃,风格接近基督教教堂。
中西合璧的兰桂书室不仅是荷坳片区兴办教育的痕迹,也是中西文化碰撞的宝贵见证,具有较高保护价值和观赏价值。园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争取将书室活化利用,探索打造特色图书馆,让兰桂书室以全新风貌开门迎客,继续传承文化、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