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的 战略转折

——党领导龙岗地区在解放战争中走向胜利

版次:T10来源:深圳侨报    2020年09月30日

龙岗区红花岭烈士纪念碑公园内有关红花岭阻击战的雕刻。

1948年7月江南支队沙鱼涌奔袭战战斗英雄合影。

龙岗融媒记者 颜晶

抗战胜利后,根据《双十协定》要求,1946年6月,东江纵队北撤山东;此后面对国民党军队的“清乡”运动,平湖、上木古等地的宝安地区党组织和坪山、龙岗、横岗等地的党组织坚持地下活动,其中黄光为龙岗特派员;1946年9月,惠东宝地区的武装人员和复员战士纷纷公开拿起武器反抗;1946年11月底,江南地区党委书记尹林平传达区党委决定:“江南地区要迅速重建武装,恢复武装斗争”。

叶维儒、曾建、李群芳(龙岗籍,后成为护乡团第二大队副大队长)等同志回到坪山、龙岗开展重建武装工作。1947年2月,“惠东宝人民护乡团”成立,后发展成江南支队,活动于深圳地区开展人民武装自卫斗争。斗争中,各乡积极组建武装斗争行列,涉及龙岗的有叶维里、万云生建立的沙湾武工队,张玉书建立的横岗武工队,丘能建立的龙岗武工队。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龙岗地区的武装力量始终坚持武装斗争,经历了漫长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全面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清剿”,直至1949年成立粤赣湘边纵队,发起战略大反攻,推动深圳地区全境解放。

本文收录了李群芳、邓华等老战士回忆解放战争中的“江南大捷”(沙鱼涌攻坚歼灭战、山子下伏击战和红花岭阻击战三场重大战斗胜利)相关细节,重现战场画面。

江南支队一团团参谋邓华

回忆沙鱼涌歼灭战、山子下伏击战

解放战争至1948年,广东人民武装斗争的形势和全国一样发展很快很好。蒋介石感到末日的来临,急派“国舅”宋子文任国民党广东省长,妄图巩固其后方作垂死挣扎。中共华南分局指导以“惠东宝人民护乡团”为基础成立“江南支队”,其中一团团长罗汝澄兼任政委,黄友、肖伦任副团长,团参谋工作由邓华负责,团政治部门工作由方光汉负责,团给养工作由黄祥负责,全团约600人。

1948年6月中旬,一团奉命到坪山、龙岗等处集中,接受战斗任务。7月起,先后组织参加沙鱼涌、山子下、红花岭三次重大战斗,三次战斗的胜利,有力挫败了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为深圳地区的全面解放奠定了基础,老战士们将这三场战斗统称为“江南大捷”,其中,山子下伏击战、红花岭阻击战分别在原横岗镇、龙岗镇境内。

沙鱼涌歼灭战

1948年7月,正当敌人在部署对坪山地区进攻之时,尹林平和支队领导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先发制人,在敌人未进攻前,先吃掉较弱的沙鱼涌之敌,以打乱敌人的“清剿”部署。

驻守沙鱼涌之敌有154师23团的1个营部、1个步兵连、1个机炮排以及海关税警等。沙鱼涌之战,是一场攻坚硬仗。面对武器装备优良的敌人,我团不仅在军事上作周密研究,组织战斗部署,还抓紧做思想政治工作,全体指战员表示,不把沙鱼涌之敌消灭掉决不回来。尹林平和支队决定于1948年7月10日黄昏从坪山出发,奔袭沙鱼涌。当晚恰遇暴风雨,山洪爆发,道路被淹,同志们用手巾或绳带结扎在背后,一个接着一个拉着前进。部队到达葵涌时天已破晓,不能按计划到达作战区,于是决定暂时撤回坪山以东的田心村。

7月15日晚,支队下达进攻沙鱼涌的战斗命令,我团即按照原战斗部署进行。当前头部队搜索前进到敌人排哨前面的山脊时,突然发现山顶上有一个班哨10余人,班哨、排哨相距不到300米。我团指挥员当机立断,立即命令前头突击部队就地掩蔽,监视敌人,作好战斗准备。

凌晨4时,总攻信号发出,我军突击部队直冲进敌阵。我杨抗生排不到10分钟就把班哨的敌人全部消灭。不到30分钟的激战,排哨和出入路口碉堡里的敌人也被全部消灭,随后与敌展开街战。三团钢铁连此时已把海关敌人的外围岗哨消灭,冲进海关与敌展开激烈战斗。

在圩内所俘获的敌人中,发现有敌营长的妻子。我团领导对她说明我党我军政策,让她带领家属劝敌放下武器。但敌人顽固抵抗,在此情况下,我团领导继续做其思想工作,让她代送信给敌人。敌连长黄右仁接到信后动摇了,并提出保证他们兄弟生命安全、个人财物不能没收、去留问题由各人自由选择3个要求,我军随即表示同意。随后,黄右仁带领数十名敌军投降。

圩内最后一个据点是敌人的营部,我军向其喊话劝其投降,但敌人置之不理,负隅顽抗。正在此时,我军连长魏贵发现敌营部驻地的后山有一棵大树延伸到敌营部屋顶,经团领导同意,我军战士爬树到达屋顶,向屋内连续投下数枚手榴弹,敌人被炸得慌乱一团,我军正面突击部队趁机冲入,全歼敌人。

经过3个多小时激烈战斗,沙鱼涌之战取得胜利,这是江南部队重建武装斗争以来的首次重大胜利,是我军反对敌人第二期“清剿”打响的第一炮。

山子下伏击战

沙鱼涌歼灭战给了敌人一个沉重的打击,但敌人并没有因此放弃第二期“清剿”计划。7月22日我支队接到情报:敌154师和税警总队、保8团、保13团进抵横岗、盐田、约场、淡水等地,拟在23日分四路合围坪山地区的我部队。当时团部和支队领导机关驻碧岭。

从横岗到坪山有两条路可走,一条途经铜锣径,是大路;另一条途经山子下大山坳,是小路。为不失战机,支队决定采用两面设伏,互相接应的打法。估计敌人走大路可能性大,决定第一团全团和第三团钢铁连在铜锣径设伏,由罗汝澄、黄友、肖伦、林文虎指挥,第二团两个连在山子下设伏,由李群芳、叶源指挥,两个伏点相距约2500米。

7月22日黄昏,我军部队由碧岭出发,23日凌晨4时进入伏击区。23日9时左右,在山子下设伏的第二团对敌战斗打响。一团白虎连立即投入战斗,集中两挺重机枪和轻机枪火力,从两面向敌人展开猛烈扫射,掩护第二团部队向敌人冲锋和压制敌人企图抢占我白虎连的山头阵地,向敌人发射两发60炮弹。与此同时,我白虎连出动一个排,从该连阵地的山下向敌人发起冲锋,毙伤敌人不少,缴获几支步枪。

二团打响后,一团领导对敌人到底是一路来还是分两路来的情况一时不明,作片刻观察和考虑后,即命令赤龙、黑豹两个连立即从山子下西侧的开阔地向敌人背后出击。三团钢铁连同时向山子下敌后出击。敌人见到我军数百人向其西侧背后出击,知情不妙,其后面部队放弃抵抗,立即掉头拼命向深圳方向逃遁。此战,毙伤敌营长以下135人,俘敌180人,击溃敌200余人,敌仅剩80余人逃回深圳,缴获2迫击炮、60炮各1门,轻机枪14挺、卡宾枪5支、长短枪200余支,子弹1000发,电台1部,军用物资1批。我团伤1名战士。

江南支队二团团长李群芳

回忆红花岭阻击战

1948年7月间,宋子文以空前庞大的兵力发动对我江南部队的第二期“清剿”。当时我任江南支队第二团团长。我部在尹林平和支队指挥下,相继取得沙鱼涌、山子下两次歼灭战重大胜利。7月25日,敌4000余人分4路向我部进犯:保安第13团两个营1000余人从淡水来袭;保安第8团两个营从澳头来袭进占坪山;虎门“靖海”部队两个营1000余人进占龙岗;第154师23团两个营进占沙鱼涌。

当时,我支队驻于坪山西南10公里的马拦头,我判断敌人可能合击我部队于坪山西南山区。支队领导估计在坪山地区歼敌有困难,拟将主力部队东移,转出外线歼敌。但考虑到在坪山地区歼敌仍有可能,加上胜利后部队士气高涨,求战心切,因而决定在坪山地区打一两次胜仗,再转出外线作战。

我部队在马拦头呆了一个星期,由于敌人经我军两次打击,加上连日大雨,不敢轻率冒进,没有战机。随后,三团钢铁连返回东莞,一团黑豹连、二团主力护送干部和物资去了海丰,只剩一团两个连和二团两个连。7月30日夜,我部队向东转移,驻于田心村。8月1日,发现敌1000多人集结于淡水,企图拦击我东移部队。我部队折向转移,3日凌晨3时驻于龙岗西北3公里左右的楼下村和石窍村。

3日晨,敌徐东来等部2000余人由龙岗方向向我军扑来。我军警戒分队首先与敌尖兵连打起来。战斗打响后,尹林平立即命令一团占领楼下村附近高地,坚决阻击敌人。同时,命令二团迅速抢占红花岭。

敌人在进攻楼下村时,受到一团猛烈阻击,不能突破一团阵地。因而,敌人以一部分兵力继续向一团阵地进攻的同时,集中主要兵力抢占红花岭,激烈的争夺战就此展开。当时,我部驻地一带地势平坦开阔,只有红花岭海拔300米,沿主峰相延而下,山下是一片片田地。红花岭居高临下,可控制山下周围地区,成为敌我必争之地。

遵照尹林平的命令,我和叶源政委带领二团的两个连、一个小鬼排,立即抢占红花岭。一声令下,队伍以最快速度,于7时全部登上红花岭主峰及附近几个山头,夺得作战的有利地势。登上红花岭后,一大片敌人布满山脚和对面的几个山头,这是敌徐东来的保安第8团和“靖海”部队。因距离不远,清晰地看到徐东来骑着棕色大马在山下来回跑动。徐东来与我们打了10多年仗,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他想在红花岭和我们一决雌雄,一队队敌兵正沿着红花岭几条山梁爬来。

我立即命令黄才和叶士儒带领飞豹中队在主峰前面的山腰展开,黄观生连长和罗特指导员带领新编连镇守在靠近龙岗方向的另一个山腰,每条小山梁都派出1个班坚守,这样构成上下左右交叉的火网,彼此互相支援,配合作战。团的指挥所设在主峰上,留下手枪队和一个班作为预备队。

激烈的战斗从7时20分开始,敌八迫击炮、六炮和轻重机枪猛烈向我军阵地射击。顿时山峰上硝烟弥漫,尘土蔽天,碎石横飞,红花岭成了“黑花岭”。多次进攻无果后,徐东来恼羞成怒,指挥整团向我军冲击,企图一口气冲占山峰,消灭我军。在激战中,有一些敌人拼命涌近我军主峰阵地,新编连指导员罗特发扬共产党员冲锋在前的优良传统,率领两个班,亮出刺刀,扑向敌人展开肉搏。我军战士凛凛的刀光迫使敌人慌忙溃退。

我部队一直奋战几个小时,一次又一次重创敌人,至12时左右,打退敌人第8次冲击。正午,烈日如火,遍山红土,没有一点水源,经过半天残酷恶战,战士们汗流浃背,又渴又累,但个个表示誓死固守阵地,连受伤的同志也强忍着伤痛,手握钢枪,紧盯敌方。一些战士实在顶不住酷热,不得不以尿解渴。

13时许,敌人进行第9次冲击,一场更大的恶战展开。守在前面的飞豹队中队长、战斗英雄黄才身先士卒,带领战士奋战,指挥战士端起刺刀顺着山梁冲向敌群。守在右边的黄观生连长带领新编连的两个排,与接近面前的敌人展开肉搏。守在左边的罗特带领战士,以猛烈的火力打击敌人的强攻。

就这样,我们以猛烈的火力和英勇顽强的反冲击,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艰苦的战斗仍在进行,直到17时,我们打退敌人第12次进攻。这时,连长黄观生负伤,指导员罗特重伤抢救无效牺牲,还有一些同志牺牲和受伤。部队有的冲散了,建制打乱了,兵力越来越少,8挺轻机枪打坏4挺,1挺重机枪也打坏了,子弹很少了。在这紧急关头,我们更加沉着,毫不畏惧,准备与山头阵地共存亡。

敌人又组织进攻了,他们分两路包围我军阵地。眼看情况越来越紧急,我与叶政委互望了一眼,两人不约而同地把携带的文件撕毁,准备与敌人决一死战,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敌人登上山峰。在这关键时刻,林文虎带领的三团钢铁、铁鸟两个连从清溪牛湖跑步赶来增援。敌人在我援军猛烈火力打击和我团拼死阻击下,死伤累累,慌忙溃退,第13次冲锋被我军打垮。

夕阳西下,尹林平和支队机关率一团向约场方向转移,二团和三团部队转移到清溪牛湖村休息。红花岭战斗,3个团打得英勇顽强,击退敌人的进攻,固守了阵地,重创了敌人,取得战斗胜利。特别是二团部队艰苦奋战,击退敌人13次冲击,始终扼守着红花岭阵地。这次战斗共毙伤敌军200余人,我部队伤亡20余人。

●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消灭。在广东,宋子文两期“清剿”相继失败,再无力组织较具规模的“清剿”。

●1949年1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宣告成立,尹林平任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深圳地区在“江南大捷”后的战略反攻旋即展开。

●1949年11月15日,宝安县各界庆祝解放大会召开!

●1950年4月18日,深圳地区全境解放!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