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龙街道持续发力打造宜居宜业生态城区,交出群众满意答卷
版次:A06来源:深圳侨报 2020年12月30日
宝龙街道持续发力打造宜居宜业生态城区。
宝龙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开展“垃圾减量日”主题宣传活动。
“爱心妈妈”公益联盟传播文明正能量。
走在宝龙街道的大街小巷,城区环境变美了,公共秩序更好了;在路旁、公园、小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处处可见,文明新风扑面……过去四年,随着深圳文明城市创建深入开展,宝龙街道持续发力打造宜居宜业生态城区,解决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让辖区更加和谐宜居,让市民更加满意,美丽宝龙建设再上新台阶。
短短四年时间,宝龙街道文明创建工作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不少工作走在全区、全市前列:成立全市首个街道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全市首个推出全套VI系统的街道,发布深圳市首个街道城区手绘地图,组建全市首支特邀文明监督员队伍等,彰显了宝龙担当和作为。
首创
多个“率先”擦亮品质城区新形象
11月5日,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绿色环保,从小做起”——宝龙街道宝龙社区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专场,宝龙街道居民张女士带着儿子前来参与。张女士与孩子一起学习垃圾分类等环保知识后,有感而发:“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启动以来,宝龙街道以此为载体,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我们都很喜欢参与,这些活动得到辖区居民一致好评。”据介绍,宝龙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全市首个街道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宝龙街道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南景新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长廊和企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为依托,以文明花园小区、文明城中村建设为基础,构建多层级街道文明阵地,力争打造具有宝龙特色的工作品牌,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提供宝龙经验和样板。
过去四年,宝龙街道诞生不少“宝龙首创”:发布深圳市首个街道城区手绘地图,展现辖区重要机构和自然文化场所,涵盖宝龙简介、产业优势、人文资源、生态资源、综合服务资源等六方面。成立龙岗区首个以辖区妇女为主体的文明美德社团组织——宝龙街道“爱心妈妈”公益联盟,同步整合7个各具特色的社区文明美德传播组织力量,推动社区组织从单一行动向汇聚融合转变,变社区“独奏”为“大合唱”。以“爱心妈妈”特色志愿服务品牌为抓手,把文明美德传播的触角延伸到企业、学校、社区等不同领域,吸纳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背景下,紧随龙岗区委区政府创建更高水平文明城市的建设步伐,组建全市首支以“两代表一委员、五老志愿者、辖区居民”为主体的特邀文明监督员队伍,凝聚广大群众的思想共识,共同绘就“文明宝龙”新蓝图。宝龙街道还成立全市首支应急抢险义工队,拥有近百台大型抢险救援机械设备和车辆,可以开展城市救援、山地救援、灾难救援、水上救援等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紧急救援和人道救助领域等志愿服务工作和公益活动。
如今,宝龙街道的整体形象体系深入人心,街道Logo与官方宣传语“产城汇融·智造宝龙”高度融合,进一步明确了街道的辨识度,整体蓝色背景体现了天蓝水清的生态环境,象征着创新、发展的理念,不仅体现当前街道发展生机勃勃,还象征着创新造就无限潜力。事实上,这背后蕴含着宝龙街道在城区形象塑造、文化发展上敢为人先之举:2018年12月3日,宝龙街道正式发布形象Logo及宣传标语,标志着该街道成为深圳首个推出整套VI视觉识别系统的街道。随着Logo正式发布,一系列延展应用相继推出,增强了市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助力街道荣获2019年媒体“最具融媒传播力”称号,成为当年全市唯一获此奖项的街道。同年,城区手绘地图的发布描绘了一个生产、生活、生态“三生”汇聚融合,辖区由“制造”向“智造”全面转型的形象蓝图。2019年12月23日,一幅以“你陪我长大,我许你繁华”为主题的创意城区形象手绘画在《深圳晚报》封底亮相,宝龙街道成为深圳首个以创意城区形象手绘画的形式在报纸刊登的行政单位。手绘画形象生动地勾勒出宝龙的点点滴滴,呈现出宝龙街道成立以来的重点民生项目及特色文化,进一步擦亮了“产城汇融·智造宝龙”的城区新形象。
吹哨
“党建+”激发文明城市创建新活力
抓好文明创建,关键是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过去四年,宝龙街道党工委始终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通过开展文明创建问卷调查、交通文明劝导、垃圾分类实践及收集群众微心愿等活动,充分发挥党支部示范引领作用,切实当好文明创建工作的宣传员、示范员、监督员、引导员;通过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组织活动等,找准党建和文明创建的切入点,把创建工作各项要求落实到每个党支部、每名党员。
今年6月16日,宝龙街道宝龙社区一声“哨响”,城管、市政、执法队等部门集体前来“报到”,共同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样本框排查工作,并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融入企业安全生产环节中。这是宝龙街道按照“党建带创建,创建促党建”工作思路,落实“吹哨报到”工作机制的一次生动体现,基于此,一种新的、更有效的创文管理机制在宝龙逐步成型。
何为“吹哨报到”工作机制?“结合台账管理,街道强力推进‘吹哨报到’机制,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促进问题的解决。”宝龙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吹哨报到”主要涉及三个方面,首先是街道党工委“吹哨”,党员干部“报到”。宝龙街道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纳入每周扫楼、敲门行动中,由街道宣传部统筹,根据问卷调查内容,设计宣传折页等宣传品,派发给各社区运用于入户宣传,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市民对创文工作的知晓率。其次是牵头部门“吹哨”,配合部门“报到”。街道21类样本框全部明确创建的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各自职责分工明确,由牵头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总牵头人,负责“吹哨”,各配合部门闻哨声而动,与牵头部门配合完成该类样本框创建任务,改变以往条块分割,零敲碎打的创建工作模式,形成工作合力。最后是街道“吹哨”,市场主体“报到”。街道加强和花园小区、加油站、酒店及移动营业厅、超市等市场主体的配合,在线上由街道主管部门建立各行业工作群,发布相关信息;线下则强化督促,跟进问题整改情况,从而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支持文明城市创建、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共享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吹哨报到”工作机制的建立,让党建引领与文明创建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为龙岗区文明创建工作贡献了“宝龙力量”。
提质
“绣花”功夫打造宜居宜业生态城区
走进宝龙街道南约社区大浪居民小组,新铺的沥青路面干净整洁,居民楼外墙经过粉刷“换装”后焕然一新,底层原先密密麻麻的店铺招牌和广告牌在进行统一设计后显得格外清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文明创建宣传内容随处可见,不少居民认为如今的生活环境更加宜居舒适,居民的素质得到较大提升。大浪居民小组居民张姐对这一喜人变化感触颇深:“在这里住了四年,目睹了综合整治过程,如今环境卫生、用电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得到很大改善,日子越来越美。”大浪居民小组是宝龙街道高标准实施城中村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2017年开始,宝龙街道实施“美丽宝龙”计划,全面加大城中村综合整治力度,以文明建设引领小区实现蝶变。
过去四年,宝龙街道以“绣花”功夫打造宜居宜业生态城区:常态化“行走宝龙”,成立市容巡查督察队。建立全区首个城中村垃圾分类体验馆。新改建社区公园7个,实现社区公园全覆盖。完成40条道路景观绿化提升,建成5公里“花卉景观大道”,完成47个城中村综合整治提升。大田世居暨大田匠作文化村作为深圳首个政府主导型文物古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示范项目,获评广东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25个典型案例之一……这一系列举措助推宝龙城区面貌加快改善。此外,街道治水提质成效显著:经过近年来的整治,宝龙街道10条河流中8条已基本消除黑臭,南约河、同乐河防洪标准达50年一遇,其他河流达20年一遇,基本消除大面积积涝的问题,尤其是同乐片区逢雨必涝现象得到有效解决。截至2020年12月29日,2019年-2020年街道全面消除黑臭及河流水质保障工程任务网管工程累计完成120.25千米;2020年水污染治理工程管网建设累计完成管道铺设100.529千米。此外,宝龙街道为加大水污染治理投入和效果,今年还建设太原水调蓄池、爱南路调蓄池、同乐河中游调蓄池,实施太源水暗涵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同乐河碧道、炳坑水库碧道。交通配套持续完善:十年“断头路”碧新路完成征拆,并建成通车;投资20多亿元、高标准谋划的宝龙街道基础设施提升改造,EPC项目加快建设;推动成立宝龙交警中队,建成7个社区和16个企业(园区)交安站,进一步规范道路交通秩序。这四年来的巨大变化,不断提升辖区群众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宝龙街道执法队三中队副中队长张猛和同事把日常工作和文明创建工作结合起来,持续发力整治占道、超门店经营及巷道各类乱搭建、堆积物等现象,并凝聚合力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据介绍,宝龙街道通过“行走宝龙”、垃圾不落地、大干100天、五净行动、城中村综合整治等方式,大力推进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工作,为“美丽宝龙”加分,并取得显著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深圳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宝龙街道在构筑街区新风景,打造环境新秩序,构建绿色新生态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巩固“美丽宝龙”三年建设成果,全面实施“美丽宝龙”新三年行动,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如,提升同乐河、南约河景观,着力打造滨水休闲景观带;完成“千米”碧道建设,努力实现水清、河畅、岸美;强力整治市容“三乱”,建立环卫企业“红黑榜”;加强工地、道路扬尘整治,改善道路交通环境;主动融入龙岗“山环水润”总体生态格局,加快推进石鼓岭公园、龙湖体育运动公园建设等,构建特色大公园体系。
短评 形成具有“宝龙精神”的文明内涵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事关宝龙街道发展的未来和辖区群众的福祉。宝龙街道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全过程,抓巩固、抓提升、抓特色,促进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水平双提升,推动“文明城市”向“城市文明”转化,助力“美丽宝龙”建设更优。
文明是一项系统工程,宝龙街道成立后,全体干部职工不断探索,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创新、担当、进取、实干”的“宝龙精神”,下足“绣花”功夫,将文明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逐步实现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共赢,形成富有宝龙特色的文明内涵。此外,宝龙街道大胆尝试、探索新的工作机制,形成创建范围全覆盖、创建层级全调动、创建效果全提升的良好局面。
随着管理精细度逐步提高,宝龙街道越来越多市民积极主动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眼下,行人闯红灯、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和占道经营等现象大幅减少,停车排队、行车礼让、垃圾分类等情景屡见不鲜,大街小巷干净整洁、舒适宜居。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宝龙街道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厚植为民服务情怀,充分调动百姓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积极性,为文明城市创建提供不竭的动力。
策划/统筹:于乔 张玲
文:郑敬辉 杨洁 何婧 吴名厚 付木林 陈展扬 张秀云
图:宝龙街道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