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

追忆峥嵘岁月 弘扬红色文化

版次:Q13来源:深圳侨报    2021年03月08日

文化名人夜渡场景复原。

白石龙会议场景复原。

陆路营救场景复原。

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正门。

深圳侨报记者 柯东波

通讯员 栾文斌 文/图

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主要纪念发生在1942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东抗日游击队,从日本占领下的香港营救出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精英等800余人以及国际友人100余人的“胜利大营救”事件,曾荣获“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广东省统一战线基地”等荣誉称号,并于2020年正式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还获评“深圳市华侨文化交流基地”。

目前,该纪念馆收藏了大量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史料及文物,是国内唯一以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事件为主题的红色文化纪念馆,也是深圳市唯一的主题性纪念馆。

还原“胜利大营救”事件

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位于龙华区民治街道白石龙老村1号(纪念馆所在民治街道原属宝安区,现属龙华区)。

2005年,宝安区政府在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营救文化名人旧址”的基础上,建成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龙华区2017年正式挂牌设立行政区后,开展了纪念馆改造提升工程,于2019年7月重新开馆。

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左边是文化名人雕塑群,庄重肃穆;右边是文化名人大营救广场,背后的墙壁上雕刻了大营救中的文化名人浮雕头像。该纪念馆展览面积826平方米,共设三个展厅,展览历史文物92件组,历史图片287幅,历史场景模拟3处,并设置沉浸式投影、幻影成像等多媒体展示系统。其中一号展厅主要展示大营救事件背景;二号展厅为白石龙天主教堂(营救文化名人旧址),主要展示大营救任务部署会会议图文资料及实物,设置了尹林平和曾生、王作尧等人部署会议的蜡像复原场景;三号展厅主要展示大营救具体营救过程及名人资料。展览内容主要来源于当事人的回忆录、口述史和省市区三级收集的档案资料,展示文物主要来源为社会征集、政府集中采购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提供。

该纪念馆还增设了多媒体人物墙,上面有百余名营救文化人士、民主人士和盟军安全脱险背后无名英雄的头像。

追忆荡气回肠的红色历史

时间的流逝没有声音,却能激起无数回响。走进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从那一件件文物、一张张图片,以及历史场景模拟中,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那段红色历史的声响是那样的荡气回肠。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广东大亚湾登陆,广东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民族危难时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挺身而出,奋起抵抗。

在第二次反共高潮的“皖南事变”发生后,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茅盾等数百名中国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精英先后转移到香港,他们高举抗日爱国旗帜,发通电、办报刊、演剧目唤起民众一致抗日,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日军疯狂搜捕困留在香港的文化人士和民主人士,他们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任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急电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中共广东党组织和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务必将他们安全营救至内地大后方。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挺进港九,建立联络站、开辟交通线,从而成功营救他们到宝安白石龙等抗日根据地,并安全转移至大后方。

这次胜利大营救保护了中国的“文脉”和精英,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建设和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堪称载入史册的光辉篇章。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入侵,国共两党在国家处于危急存亡的关头再次选择合作,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抗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江英雄儿女用激情和生命捍卫了民族尊严。中共南方临时工委、中共南方工委、中共广东省委先后选派大批干部进入东江地区,联系土地革命战争失败后潜伏下来和隐匿外地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恢复和重建党的组织,建立发展抗日武装,于1939年2月重新建立了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至1939年冬,东江地区党员人数发展至2200多人,是当时广东省党员人数最多的地区。

东江党组织发展队伍的同时,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组织青年抗日同志会和青年抗日先锋队等抗日救亡团体,争取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回国回乡参加抗战,组织建立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和香港青年回乡服务团,以各种形式宣传抗日,唤起民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东纵司令员曾生在1988年12月13日举行的东团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上说:“在抗战烽火中成立的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是广东乃至华南地区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一个华侨回乡服务团,在全国来说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它对于祖国的抗战,尤其是对于东江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向侨胞讲好中国抗战故事

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融合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华侨文化特质,具有独特文化魅力、教育意义和较高传承价值。该纪念馆还拥有配套齐全的活动场地、参观场所、展览场馆、宣传设施和真实可靠的文物、图片、史料、音像、文字说明等,有完善的管理机构、专职管理人员和专(兼)职讲解员及比较完备的规章制度等,为海内外侨胞提供了一个感受红色文化、追忆革命岁月的好去处。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传承。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以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讲好党建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为使命,将继续加强研究,开展革命文物、文献档案史料以及口述资料调查征集工作,充实馆内文物的文化内涵。同时,还以获评“深圳市华侨文化交流基地”为契机,进一步完善针对侨胞前来参观考察的讲解服务,让广大海内外侨胞重温这段文化大营救历史,进一步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