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多地举办“手牵手 向前走”深港青少年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版次:Q14来源:深圳侨报 2022年01月10日
内画亲子手作活动。
文化行走地图活动。
体验皮影戏。
深圳侨报记者 谢青芸 通讯员 罗秋映 文/图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深港两地地域相近、文脉相亲,连日来,我市多个街道举办非遗文化体验活动、寻找社区历史、参观美术馆等活动,让深港两地青少年既能增进沟通和交流,又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化行走地图:
深港青年不断发现深港融合文化
近日,由福田区社会建设专项资金资助、福保街道指导的“手牵手 向前走”深港青少年携手成长计划系列活动之“Fun梦湾区”深港青年文化行走地图第一次和第二次活动分别在福保街道福保社区和石厦社区举行。
“Fun梦湾区”深港青年文化行走地图第一次活动在福保社区举行,30多名深港澳青年行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流连于木星美术馆、Kenna xu画廊、艺术放映工作室。活动中,大家开展了“流动破冰”游戏,深港澳青年们跟着音乐慢慢放松下来。随后大家走进木星美术馆、Kenna xu画廊和艺术放映工作室参观学习。在木星美术馆,深港澳青年们近距离地感受风格迥异的艺术表达,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三十个深港澳青年也有三十种探索“木星”的体验。在Kenna xu画廊,周围老式的居民楼与充满设计感的画廊对比出别样的韵味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深港澳青年们揭开Kenna Xu画廊神秘的面纱,去窥探抽象艺术的一角。最后一站,深港澳青年们来到艺术放映工作室,工作室负责人分享创业理念,青年们听得入迷,时间在此刻仿佛也沉淀下来。
“Fun梦湾区”深港青年文化行走地图第二次活动来到石厦社区,本次文化行走地图制作工作坊的主题为“古今交汇in石厦”,扎根石厦历史,共建人文湾区。来自深港澳地区的青年们开动脑筋,为社区的建设提出了宝贵建议。其中,第一组根据老人、年轻人、儿童等不同群体,设计了历史文化旅游路线和网红打卡路线;第二组为新来深的青年设计了吃喝住行四个维度的线路,从安顿、适应到深入了解石厦社区;第三组制作了精美的地图,并在此基础上添加了自己的想法,以完善社区建设,如,增加绿化面积,改直道路;建立儿童乐园,呵护儿童安全成长等。各组用心分享、深入思考,为社区融入和参与设计提供了许多好点子,为挖掘、传承石厦社区历史文化等提供了参考借鉴。
内画亲子手作: 让跨境家庭感受非遗魅力
近日,福田区南园街道侨联与深圳新家园社工机构举办同心同根文化体验活动,共招募17组跨境家庭,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举办非遗内画亲子手作活动,目的在于让跨境学童感受非遗传统文化的魅力,加强香港青少年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
内画艺术源于清朝道光年间的传统手工艺,是用一个特制的弯钩小毛笔在水晶或玻璃瓶子里内壁反着画画写字,格调典雅,笔触精妙。传统内画的载体是鼻烟壶,后来发展成各种艺术摆件和挂件。港籍学童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玻璃瓶进行内画创作,一笔一划,细致入微,不一会儿,一朵朵小花、一串串葡萄就从玻璃瓶中透出来,一个个普通的玻璃瓶也化身为一件件艺术品。
丰盛的历史文化盛宴让跨境家庭成员们流连忘返。大家纷纷表示,这次活动让大家体验到了内画的独特魅力,增强了中华文化的认知感和自豪感。
体验皮影、糖画等非遗文化:
培养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感
近日,福田区园岭街道侨联组织约60名深港澳青少年开展了“手牵手 向前走——深港澳青少年零距离体验非遗文化” 活动,增强港澳青少年的文化归属感及爱国情怀。
活动现场,皮影、糖画、扇画、剪纸、草编、鱼皮画等十个“非遗”项目玲琅满目,呈现了一场极具文化内涵的非遗盛宴。在“非遗”手艺人的带领下,深港澳青年们热情高涨,人人化身传承人,揣着由软软面团捏出的趣味小动物,举着彩绘好的扇子,欣赏着精彩绝伦的皮影戏,现场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青少年是粤港澳大湾区中最年轻、最活力的一个群体,园岭街道侨联将更有效地搭建文化交流平台,促进深港澳三地交流,并利用血脉同存的文化根基,通过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