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山多举措推进空气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版次:A07来源:深圳侨报 2022年05月17日
深圳侨报记者 刘雯琪
地铁、征拆等多个项目同时开展,在建工地每年200个以上、处于土石方阶段的90余个,辖区线性工程、管廊工程等大面积开挖……作为高速发展中的城区,坪山目前面临这样一个难题——空气环境质量达标压力巨大。
那么,该如何破解?坪山从规划到行动,一步一个脚印,源头管控、精准施策,全面推进空气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去年,坪山全年空气优良率达97%,全市排名第3;PM2.5年均浓度降至18.8微克/立方米,较2016年下降42.7%。
制度引领 统筹推进
据了解,坪山组建由区领导及各责任单位“一把手”组成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群,建立实时预警、实时整改、实时督办工作机制,形成“每日一巡查、每月一通报、每季度全覆盖、每工地必整改反馈”的闭环管理模式。同时,还将扬尘污染防治纳入区级绩效考核、区级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充分落实主体责任。
机制是保障。坪山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局坪山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坪山管理局、各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工作人员组成联合执法队伍,步入常态化、规范化和长效化工作轨道,建立每周2次的“日巡+夜查”联合执法行动机制。
坪山还着力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大气治理格局,针对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区政府领导班子成员连续26天开展夜间泥头车现场检查,督导工地、道路扬尘污染防治落实。
精细管控 科学治污
坪山建立健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机制、大气质量管理专家会商例会机制,借助专家力量为大气“把脉问诊”。
大力推行“科技+”治理,重点抓好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不断完善监测网络,新增挥发性有机物组分在线监测、臭氧激光雷达等大气监测设备,结合空气子站、企业在线监测设备、工地视频监控设备、红外光谱遥测成像扫描设备等,初步构建起点、线、面结合的大气立体化监测网络,提升智能化监测监管能力,为大气精准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现场+视频”扬尘污染防治精细化管控成效明显,在建工地TSP和视频监控数据100%接入智慧平台实时监控,对不规范施工行为及时识别和管控。
加强监管 全民参与
为推动建筑工程领域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切实提升辖区建设工地文明施工、绿色施工、安全施工水平,坪山以建筑工程施工噪声综合管理体系改革为契机,通过精准、专业的帮扶指导,推动创建10家“绿色示范工地”,为整个坪山施工工地噪声、扬尘防治提供规范样板。
守护“坪山蓝”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坪山每一名居民的担当。坪山大力鼓励企业选用污染防治先进技术;倡导绿色低碳出行等低碳生活方式,积极推行新能源机动车;督促指导餐饮企业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减少对居民正常生活影响。同时,加大宣传科普、教育培训,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接下来,坪山将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工作主线,带动多污染物、多污染源协同控制,努力实现环境空气质量达国际先进水平,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