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听听这些填报 高考志愿的“经验和意见”

版次:A04来源:深圳侨报    2022年06月22日

唐炳康

陈新润

甯馨悦

龙岗融媒记者 陈雪英

通讯员 余昕蓓 隋莎莎

再过两天(6月25日),2022年全国普通高考成绩将陆续放榜,高三学子即将面对填报志愿的问题。在每年的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考生和家长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迷茫和纠结。考生如果能多了解志愿填报的“经验之谈”,就可以避免一些错误,并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为此,本期教育周刊特邀请龙岗区横岗高级中学生涯规划教师兼高三年级长唐炳康、布吉高级中学的高三年级长陈新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大一学生甯馨悦,结合他们的经验,就高考志愿填报为考生和家长提供一些建议。

相比去年,今年填报志愿考生需要重点注意哪几个问题?

唐炳康:广东省从2021年新高考后,志愿设置采用了“院校专业组”模式,即以一个院校加一个专业组为一个志愿单位。将每一个志愿细化到专业组。考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可以直接选择志愿为某个学校的某个专业组,专业调剂限于同一专业组内调剂。相比去年而言,今年考生填报志愿时,不仅仅是考虑某大学去年投档最低分数和排位,更需要参考去年某大学某专业组的最低投档分数线和投档最低排位。

填报志愿时,院校、专业和地域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在做选择时,考生如何协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唐炳康:一般来说,如果高考成绩较好,选择院校、专业、地域都较好,如果高考成绩中等,选择院校、专业较好,地域适当妥协,如果高考成绩不理想的,选择专业、就业较好的,院校、地域适当妥协。如果已经对自己非常了解,确定自己将来从事的工作领域,志愿填报时,应该主要考虑专业。

当然,实力相当的学校由于地域的不同,录取分数会有所不同甚至有很大的差距,这是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该注意并可以合理利用的。

此外,填报志愿时,考生不能只盯着经济发达地区的院校,而应该兼顾落后地区。一些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也有不少很好的大学,这些大学的分数一般会比经济发达地区的同类院校低一些,填报志愿时,考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从而扩大自己的选择范围,降低风险,提高录取概率。

陈新润:正如题目中所列的顺序一样,我认为填报志愿时,应考虑院校第一,专业第二,地域第三。同等条件下,先上好学校,再考虑专业,并服从调剂。学校是门槛,是平台,是多数人未来几十年的一张名片。名片越响,考生在未来找工作可能越顺利。比如,深圳各区教育局近二十多年来,每年从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院校招聘了大量的优秀毕业生。这六所院校其实就是其中一个门槛和平台,如果以后想做老师,可以优先考虑这几所学校。而不同院校相同专业的好坏,大多数人是无法区分的。至于地域,我认为这是最不需要考虑的,好男(女)儿要志在四方。深圳的考生应放眼全国,走出深圳,走出广东,去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去体验不同地区的生活,在一个地方生活与学习四年与去那里旅游是完全不一样的。

甯馨悦:曾经听一个机构老师说过一句话:“本科看学校,硕士看专业,博士看导师。”这话可以给大家一点启示,但也要视情况而定。

如果自己有着明确的兴趣专业,并且有信心在这个领域做好,建议优先考虑专业。但要注意的是在新高考模式下,由于不分文理,只有物理和历史大类,很多学校把各种专业捆绑在一起,同一组类别里可能同时有想报的专业和该校最冷门的专业。我在填报志愿时的做法是,把所有我想填报的组别(其中含有我的意向专业)中自己最不喜欢的专业列出来,设想假如我去到这个专业能不能接受,能接受就填,觉得自己绝对不喜欢绝对不能接受的就舍弃。

我当时倾向语言类专业,但也没有觉得一定要坚持,所以我对专业是没有明确的喜好的。院校就成了我的优先选择。先分类,985、211和双非,我的想法是能去更好的学校就去,毕竟一定程度上,学校的档次是代表了很多东西的。而且现在填报是按照专业组来,也就是说同一个院校可以填报很多次。

至于地域,个人认为这不应该是优先考虑的因素,除非有一些很特殊的原因,但它可以作为不选择某一所学校的原因。比如我报考时虽然不对哪座城市有特别的喜好,但我不会考虑西北地区,不存在歧视,就是怕自己适应不了那边的气候和环境,也不打算在那边就业发展。

分数出来后,考生和家长会在“稳”和“冲”之间博弈,一方面想要根据分数选择一定可以录取的专业和院校,但又会想要放手搏一搏一些热门专业或排名更靠前的院校。此时应该如何选择?

陈新润:这是不矛盾的,而且是应该掌握的填报技巧。新高考志愿填报采用的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填报原则,尽量保护高分考生。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结合自己考试成绩、排位及高校和专业的往年录取分数、投档最低排位等情况,适当拉开填报的院校专业组之间的梯度,以提高被录取机会。然后根据“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原则进行填报。填报合理的话,既可以搏一搏一些热门专业或排名更靠前的院校,又可以保证有学可上。

甯馨悦:我有两个小建议:第一,建议全部选“接受调配”,这是一个保险做法;第二,“冲”的院校一定要慎重考虑该校的冷门专业能否接受。

现在关于高考志愿填报的信息非常多,家长和考生身在其中,难免有些“当局者迷”。面对海量的信息应该如何辨别?

唐炳康:考生和家长需要提前对广东省的高考政策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明白哪些政策非常重要,哪些和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重要政策当年是否有变化。像常识、动态、公示、政策等等,权威渠道大致这么几条: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我要考大学、当地考试院及高校官网、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高考高招类报纸等。

其次,结合自己的高考成绩定位,确定目标院校,并认真阅读院校招生章程。部分院校、部分专业由于名称相近,但是实际差别较大,需要我们考生和家长认真辨析,切记凭经验和想当然。

陈新润:面对海量信息,考生和家长应重点关注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和心仪院校官方网站或公众号发布的相关信息。同时,又要合理利用互联网,从网络快速准确获取往年相关数据、专业介绍、就业前景等以供参考。最终要结合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不忘初心,努力圆梦。预祝各位考生都能报上心仪的院校。

甯馨悦:最重要的资料就是学校发的填报指南,数据是最可靠的,往年的数据和新一年的通常不会有太大出入。其次是各大院校的官网,可以在官网上查找往年的分数线、录取情况和招生简章,有一些学校招生是有特殊要求的。要分清楚哪些是官方消息,哪些是空穴来风。最后,也可以寻求一些志愿填报机构的帮助,我当时就是找了机构的,老师们也比较有经验。不管什么信息,都要和自己的真实情况和实力结合起来考虑。毕竟选择大学是人生中的重要选择,从多方获得消息、综合考虑、慎重选择,总是好的。

策划/统筹:陈雪英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