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里奋楫争先 征程上阔步前行

龙岗区用能动力和创造力奔跑在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上

版次:A04来源:深圳侨报    2022年10月16日

魅力龙岗。资料图

龙岗融媒记者 沈荣

湾区潮涌,春风遍地。南中国大地上的卧龙之岗——龙岗一路征程一路歌。

在这里,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内,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机构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不断叩开未来之门;在这里,产业的链条越织越密,“IT+BT+低碳”产业格局持续升级,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持续涌现;在这里,空间的保障成为广泛共识,“一芯两核多支点”挺起高质量发展的脊梁;在这里,民生的配套极大完善,读好书、有良医、最宜居成为吸引大众目光的“流量密码”;在这里,交通和文体全面开花,既能在“家门口”欣赏高雅艺术,还可以随时加入“湾区一小时生活圈”,诗和远方亦可兼得。

这是属于所有龙岗人的极致浪漫。如今,龙岗正带着“三十而立”的意气风发,迈着铿锵的脚步,朝着打造“创新龙岗、东部中心、产业高地、幸福家园”的目标加速奔跑,用实际行动让宏伟蓝图一一落地。

创新奔涌 不断书写高质量发展美好故事

一个地区发展水平如何?经济数据是硬指标。党的十八大以来,龙岗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由1881亿元到4496.45亿元的巨大跨越,规上企业增加值由1273.09亿元增加到2198.2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20.9亿元(不含大鹏、坪山)增长到292.22亿元。

亮眼数据背后是创新带来的“核聚变”。

2014年4月28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获得批准设立,选址龙岗大运新城。2016年,港中大(深圳)迎来新邻居——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一所由深圳市人民政府、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三方合作办学的高校。深圳国际大学园不仅打开了龙岗与全球各大创新高地频繁交流的窗口,更为龙岗区的发展装上“创新引擎”,汇聚更多基础研究平台、人才智力和创新资源。

2020年12月29日,龙岗区人民政府与港中大(深圳)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合作共建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深圳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深圳)等科研创新平台集中落户龙岗。

如今,这一片区各类创新资源加速集聚。片区现有3所诺贝尔奖实验室、2家深圳市十大基础研究机构、42家创新平台、5家产学研融合新型科研机构。港中大(深圳)已面向全球招聘引进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图灵奖获得者在内的470余名国际知名优秀学者和研究人员,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东部创新资源的集聚区。

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向南10公里,星河WORLD领创天下园区里,华大北斗、光子晶体等各行业新秀正快速成长出圈,一批又一批创客和初创企业迈入成长的快车道。

“连续创业者”郑港就是其中一位。2017年,他带领团队在星河领创天下成立深圳光子晶体科技有限公司,如今这家专注于透明高清和AR显示赛道底层核心技术的企业已经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里蕴含着巨大的创业潜力,只要有创新的梦想,都能找到相应的实现路径。”郑港说。

提及创新,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从全球范围来看,当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4%时,就意味着比较高的科技创新投入,不少发达国家都低于4%,而龙岗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常年维持在10%以上。统计数据显示,龙岗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逼近万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八成,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市1/3。创新已经成为龙岗城区高质量发展的基因,助推龙岗成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阵地之一,并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产业汇聚 三大产业集群勾勒宏伟蓝图

建区伊始,龙岗区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走过了产业“由小到大”“由大到高”“由高到强”的“三大步”蜕变,产业链条日臻完善。

说到手机,你会想到哪些品牌?其实,市面上多数手机的芯片、镜头、主板等模块制造都采用深圳先进微生产的精密设备。“公司之所以选择落户宝龙科技城,就是看中这里聚合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产业,既方便原材料采购,也有利于产品销售。”深圳先进微联络与宣传部部长陈军说。

目前,龙岗区集聚亚太地区第一大网通设备制造商和第一大服务器品牌商华为、第一大移动终端玻璃盖板制造商伯恩光学、第一大移动终端外壳制造商比亚迪精密、第三大移动终端精密小件制造商领益科技、第一大专网通信设备制造商海能达等一批行业巨头,从芯片设计、通信软件开发与测试、光纤及信号传输装置等,每个细分行业都有至少两家规模以上企业在龙岗经营,带来的是培育和形成了一批上下游关联产业,链条被拉长和丰富,成为龙岗优势。

2020年,龙岗区提出“IT+BT+低碳”发展思路,三大产业集群自西至东依次排布,同时,大力培育壮大建筑业、文化创意、跨境电商、军民融合产业,加快构建“3+4”区域产业格局,勾勒出龙岗未来产业发展的蓝图。此外,龙岗区还不断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目前,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共涉及企业2054家,占全市比重13.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67家,千亿级企业1家,百亿级企业3家,成为龙岗区蓬勃“生长力”的有力注脚。

今年6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出台,提出培育发展壮大“20+8”产业集群,明确支持11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细分领域和2个未来产业在龙岗发展。为此,龙岗区加快推动深圳(宝龙)先进制造产业园建设。该产业园属于深圳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之一的龙岗东先进制造业园区核心范围,按照“低成本开发+高质量建设+准成本提供”供给模式,快速建设的全市首个低成本、高品质的产业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8月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了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名单,龙岗区28家企业通过审核,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截至目前,龙岗区已培育国家级“小巨人”企业48家、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118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420家,国家、省、市三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在全市各区均排名第三。这预示着中小企业实体经济在龙岗这片沃土上正茁壮成长。

民生为先 公共服务与内在气质“两翼齐飞”

2011年,随着大运会主场馆落定,“开往大运春天的地铁”3号线驶过,拉近了龙岗与深圳市中心的距离,带动了地铁沿线的城市化进程。而后,地铁5号线、10号线相继开通,大运枢纽也将在今年内投入使用,将实现3号线、14号线、16号线和深大城际的四线换乘,成为未来深圳东部最大综合交通枢纽。

十年来,龙岗区打通137条“断头路”,次干道及以上道路密度提升至3.1公里/平方公里。全区高、快速路网结构从2012年初的“二横五纵”提升为“四横六纵”。随着外环高速一期、二期通车,平湖火车站重启、深圳东站和坪山站投入使用,以及深汕铁路、深大城际、深惠城际、龙大城际的推进,龙岗区正加速融入“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如果说交通的蝶变是龙岗区以“路”为笔书写的丰收答卷,那么教育、医疗和文化事业的繁荣则彰显出龙岗区的气质和活力。

“十三五”期间,龙岗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新改扩建39所,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6.39万座。学前教育方面,龙岗区幼儿园总数达493所,总量、年增量均列全市第一。此外,龙岗还引进知名教育品牌合办学校14所,培育形成龙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龙岗区外国语学校(集团)、龙岗区幼儿教育集团,有力促进学校协同优质发展。深圳国际大学园内,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双峰并峙,高端国际教育资源加速汇聚……

医疗卫生事业关乎每个人的身心健康。十年间,龙岗区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汕头大学医学院等多所知名高等医学院“牵手”,成立国际医疗交流中心,不断吸引高水平医疗资源;引进高精尖缺医疗人才,全区医师人数达8355名;先后完成市人民医院坂田院区、区骨科医院一期、区慢病院改造等8个医院项目建设,着力补齐民生事业短板;在全市率先实现全区11个街道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全覆盖,为基层公卫和社康服务构筑坚实网底;深化中医药传承创新、治未病工作站建设,让百姓共享优质中医药服务的“龙岗经验”荣登全国2021年中医药发展成绩单榜首……

高质量的文化体育活动最能抚慰人心。在龙岗,很多人见过内马尔踢球、苏炳添跑出世界最佳成绩,看过女子冰球、国际象棋、国家田径队等国家队的训练。伴随着深圳·红立方、龙岗文化中心等高质量大型文化场馆的拔地而起,粤港澳大湾区舞蹈周、深圳声乐季、高雅艺术进基层等文化大餐琳琅满目……近年来,龙岗区还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功创建全省首个精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打造“五城一廊”(即创意之城、阅读之城、音乐之城、油画之城、活力之城,以及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项目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为抓手,让龙岗成为书香浓、琴声扬、创意强、活力足的魅力城区。

生态赋能 漫步可见“碧水绕”开窗可赏公园城

“神仙湖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一天中每个时辰都有它特有的美,当你沐浴着初升的太阳来到湖边时,各种各样的鸟总会吸引你的目光。除了鸟,形态各异的花儿争奇斗艳,只需绕着湖边走一圈,花儿的数量比我在香港一年看到的还多。”这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对位于龙岗区大运公园内神仙湖的评价,不难看出,湖畔的美景让他陶醉。

翻开龙岗区“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建设“成绩单”,可以清晰地看到,生态、绿色已经成为龙岗区的崭新名片:全区绿化覆盖率达50.56%,549公里绿道绵延,62条干支流纵横交错,42座水库星罗棋布;PM2.5均值15.8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93.7%,空气质量长期位列全国第一梯队;荣获“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获评全国唯一的“2022年度低碳榜样政府案例”……

丁山河是龙岗河一级支流,长6.6公里,流经坪地街道坪西社区、高桥社区、怡心社区、中心社区,终点为环城南路桥下,流入龙岗河河口。2013年,丁山河上游的景观提升工程全面启动,2017年初,丁山河综合整治工程正式进场施工,2021年,丁山河公园对外开放。如今,漫步丁山河,远眺可观白鹭浅翔,俯身可看鱼儿嬉戏,走进附近的深圳国际低碳城、新桥世居,还能再来一场高质量的低碳生态之旅。

实际上,丁山河综合整治只是龙岗区大力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的缩影。近年来,龙岗区40条黑臭水体全部通过市级“长制久清”考核、780条小微黑臭水体全部销号,66个纳入监测的河流断面中49条达到或优于Ⅴ类水标准,优美的水环境成为龙岗最鲜明的城区底色,更成为龙岗人家门口的自然之美。

如今,山环水润已成为龙岗的一张生态名片,而公园则是这张名片最好的注脚。

近十年来,龙岗区不遗余力打造“公园之城”,让市民、游客尽享生态之城、健康之城。截至目前,共建成公园253座,基本形成“郊野公园一综合公园一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实现社区公园全覆盖。其中,龙城街道拥有龙城公园、大运公园和嶂背郊野公园3个大型公园,市民尽享民生福利。

城市因水而美、产业因水而兴、人民因水而乐。2020年,龙岗区以碧道建设为契机,推动水务基础设施开放共享。目前,龙岗区已全面启动23条碧道建设,总长124.99公里。根据规划,到2022年底,将累计完成84公里碧道建设,到2025年累计完成140公里。

登高望远 朝着建设深圳东部中心大步向前

高质量完成“十三五”规划各项工作,龙岗区正跑步迈入“十四五”的伟大征程,继续跨越山河、追逐梦想。

龙岗区将加快建设“创新龙岗、东部中心、产业高地、幸福家园”,坚定实施“一芯两核多支点”区域发展战略,奋力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深圳东部中心,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优异的“龙岗答卷”。

城区要发展,产业要勃兴,离不开空间的支撑,唯有大空间才能承载大项目,唯有大项目才能驱动大发展、抢占大机遇。在这一点上,龙岗区着眼未来,通过各种方法更有效释放土地效能,为“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拓展出更加广阔的空间。

以平湖街道为例。全球招商(平湖)项目位于平湖街道辅城坳社区,是龙岗区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承载区的战略要地。2020年,深圳市政府将已基本稳定的辅城坳社区留用地划入全球招商用地范围。2021年9月,深圳市委、龙岗区委决定在全球招商(平湖)地块原有任务已完成的基础上,追加9.14公顷扩容任务。扩容任务涉及新增签约172户,拆除房屋面积8.7万平方米,并要求在2022年3月底前完成交地。重任面前,平湖街道以“1+8+24”阵型发起“大兵团”作战,确保项目地块全部完成签约。“现在的征地拆迁主要服务产业发展,土地整备就是产业整备。”平湖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有了这种理念,平湖街道正走上一条“让空间等项目”的良性发展之路。

空间之外,龙岗区还有着更为广阔的总体布局——聚焦打造“湾东智芯”,全面建成高水平深圳东部中心核心区和“城市新客厅”;立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潮头,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低碳智造集聚区;做好区域联动大文章,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承载区、千亿级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区的产业高地。

到2025年,龙岗区将实现“IT+BT+低碳”三大产业集群式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达到万亿规模,生物医药、绿色低碳成为新的“产业支柱”;实现“十分钟文体服务圈”全覆盖,基础教育大步跨进全市第一梯队,就医问诊“小病不出社区、大病不出龙岗”,15分钟、30分钟、1小时“三个交通圈”加速构建;基本建成产业基础扎实、创新动能强劲、城市功能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法治氛围浓厚的高水平深圳东部中心,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新的大幕已经拉开,新的征程已经开启。一个充满活力、创造力和吸引力的现代化城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宜居宜业的诗意之城正加速由蓝图变成现实。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