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13来源:深圳侨报 2022年10月16日
焕发勃勃生机的吉华街道。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把党旗高高插在了疫情防控第一线。
充满文化韵味的吉华二十四史书院。
吉华科创新城是吉华街道发展的重要“引擎”。
吉华街道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十月秋风送,奋进脚步疾。伴随着龙岗区“一芯两核多支点”的冲锋号角的全面吹响,吉华街道也在发展中提出要利用位于深圳中心地带的有利条件打造“鹏城一颗心”,通过规划出“北产南城”两块发展空间,打造“党建吉华、文化吉华、科创吉华”三张亮丽名片,描绘以浸染了革命鲜血的红色、厚植于吉华沃土之上的传统文化所代表的黄色、象征着未来科技发展的蓝色,以及辖区山林连绵的绿色描绘吉华的四种颜色。在“1234”的节奏声中,吉华街道也随之踏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六年前,经区划调整,吉华街道从布吉街道新分设成立。历史长河浪花激荡,六年来,吉华街道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踔厉奋发、追赶超越,在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推动各项事业平稳健康发展,在推动基层组织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新旧动能转换、环境品质提升、民生事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时代画卷生动铺展,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吉华街道将以更加饱满的激情和更加昂扬的斗志,持续谱写播种与收获的发展新篇章。
“党旗领航”定位时代坐标
2021年底,吉华街道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党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利用高等学府和基层党建的不同站位,实现党建工作优势互补、融合互动、协调发展,形成校街互动互助、资源共享、同步发展的党建工作新格局,为吉华高质量发展凝聚青春力量。
这是吉华“党建联创”赋能基层治理的一面金字招牌,吉华街道全市首创与国内顶尖学府党建“联姻”,为龙岗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提供“吉华加速度”。近年来,吉华街道把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作为“一把手工程”,这个底子薄、管理难度大的街道,依靠有效提高治理精细化、精准化水平,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社会管理治理新路。
该街道还注重“党建+社会治理”的模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今年,街道坚持党建带群建、党群共建,创新打造“群众自治+志愿服务”的治理模式,组建“吉华邻里”社区志愿服务队,由社区党委直接领导,按每500名居民中有10名居民志愿者的标准组建总队,再结合楼栋分布和人数情况划分分队,挑选相关专业技能、志愿服务经验、个人特长的居民划分专业服务小队,在每个社区形成1个总队+N个分队+N个专业服务小队的“1+N+N”队伍架构,为社区居民提供全面的生活服务。
另外,吉华街道还在今年8月发布流动党员“风筝计划”,增加流动党员的归属感。该计划通过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教育、服务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流动党员工作的组织领导。街道机关、社区、“两新”组织将紧密配合,努力做好基层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充分调动流动党员积极性、主动性,实现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
接下来,吉华街道将立足能力作风提升年,不断健全“1+3+7”基层党建体系,继续扩大“校街党建融合”等特色品牌效应,全面加强机关、社区党建,抓紧落实“两新”党建“活圈”“强园”“上楼”系列工作,真正做到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带动街道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经典传承打造文旅高地
沿着吉华街道甘李路一路向西上行,没多远便可看到这样一个客家村落,蓝天白云、绿意盎然、小桥流水,随处可见的亭台楼阁盛满悠悠古韵,依依垂柳道不尽百年风华,一条条青石小道似在诉说着令人神往的古老传说……说到这儿,不少龙岗人也许能猜到笔者所说之处。没错,正是甘坑古镇。
从凋敝破败的偏僻角落到国家级文旅特色小镇,如今的甘坑古镇可谓在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间静默地书写着一个百年老村的“变形记”。这个百年村落的转型缩影,既是龙岗建区30年这一伟大洪流中所激荡起的璀璨浪花,也是吉华街道重视文化街区建设的缩影。
甘坑客家凉帽起源于清代,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如今,甘坑人虽早已不再以编织凉帽为生,但这份手艺通过另外一种形式“传承”了下来,那就是文创IP。近年来,吉华街道联合华侨城集团,以片区客家文化载体,陆续打造了“小凉帽”等多个知名文创IP,其中《小凉帽之白鹭归来》作为中国首部IP+VR原创电影,斩获第7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两项大奖,同系列动画更是连续三年获评全国年度优秀国产动画片,各类文创周边产品也广受市民的喜爱和追捧。
如今,甘坑古镇的IP开发之路越走越宽。在甘坑古镇北区,华侨城文化集团又规划打造了一座以二十四史IP为文化根基的东方书院——二十四史书院,构建起二十四史文献系列展览、东坡书屋等特色书店群、小凉帽亲子绘本屋、花兮茶会雅集和记忆民谣音乐晚会等五大文艺内容,同时举办作文、绘本、音乐三大文艺赛事,以“让阅读更美好”为宗旨,将阅读、旅行、社交与教育融为一体,打造深圳人的文艺家园。
另外,吉华的玉石文化产业根基深厚,辖区内现有玉石生产加工厂50余家,销售门店480余家,相关从业人员近8000人,产业影响力辐射全国,曾被授予“深圳市文化产业基地”荣誉称号,是名副其实的“深圳玉都”。
吉华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吉华将充分挖掘和利用辖区丰富的文化资源,以片区特色文创经济助力龙岗区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构筑“一站式”文旅体验群落,加快推进甘坑古镇“一镇两园两村”建设,规划打造“全球客家文化展演中心”文化新地标,构建“文化+生态+旅游”的“一站式”文旅体验群落。值得一提的是,吉华街道将通过塑造“鹏城之心”城区文化IP,持之以恒推进全域全员全程全面文明创建,继续深耕、提炼和延伸吉华深厚多元的文化底蕴,让吉华街道不仅与地域上的“鹏城之心”相称,更与文化上的“鹏城之心”相匹。
“建管创治”驱动城区蝶变
近年来,吉华街道通过开展城市建设,引入城市管家、创建文明城市、加速河道治理的手段,“建管创治”多措并举,使城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在水径生活了8年,感觉社区环境每年都有进步,每天都有不同的感受。”水径社区的朱晓女士见到自己家园的巨大变化欣喜不已。有不少居民还打趣道:“现在不用去外面旅游,也能欣赏到美景,现在的吉华哪都好玩儿。”的确,这些年吉华各社区都在打造符合社区特色的主题公园,公园里鸟语花香,富有人文气息,是居民朋友休闲运动的好去处。尤其是甘坑河碧道工程的竣工,为吉华乃至龙岗居民增添了“洗肺”的好去处,徜徉其中,碧道傍水而修,水清岸绿,古风扑面,每天吸引不少市民前来漫步打卡。
除了城区环境,最让市民津津乐道的就数身边的河流了。“以前都不敢开窗,楼下的那条小水沟阵阵恶臭,不过现在改变太多了,不仅水质清澈,难闻的味道也消失了。”阿兴和父母住在三联社区,他说的那条河就是塘径水,几年前,很少有居民愿意从河边走过,更别提到河里嬉闹了。可如今情况大不一样,得益于街道大力开展水污染治理工作,完成了包括塘径水在内的6条河(其中黑臭水体4条)黑臭水体消黑整治任务,全面提升辖区河湖防洪安全水平及综合水环境品质。
一些较为老旧的城中村面貌也迎来“蝶变”,包括华龙新村在内的多个城中村,此前不仅电话线、网线“漫天飞舞”,甚至还有人圈养家禽、严重扰民。可如今,以华龙新村为代表的众多城中村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整齐划一的停车位、干净整洁的村道、配合垃圾分类工作增设的垃圾集中投放点……据悉,作为全市第一个创新试验点,吉华切实发挥好“城市管家”在超大型城市环境治理中的“前哨站”作用,不断提升辖区的环境卫生品质和城市整体风貌,在全市塑造起人与自然、城市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新样本。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其他兄弟街道,吉华街道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环境,辖区山水林田湖草各类生态用地约11.34平方公里,占辖区总面积的60%,既有凉帽山、白砂岭、银湖山“三山”相望,也有甘坑水、水径水、塘径水、蕉坑水、鸭麻窝排洪沟、左支沟“六水”相依。接下来,吉华将坚定不移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街道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以生态休闲为主基调,加快凉帽山公园、雪竹径公园建设,联动三联郊野公园、银湖山郊野公园打造“四园”环抱的特色公园群,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都市核心区,最终形成生态绿廊、郊野路径、城市碧道、慢行街区紧密交汇的绿色低碳休闲体验空间。
聚力服务升维产业格局
经过近六年的蓬勃发展,吉华街道工业已初具规模,装备制造、现代服务、电子科技、节能环保等产业稳步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工业发展基础。这当中不得不提在吉华这片热土上兴起的直播行业。
现如今,“直播+电商”成为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新风口,在这样的风口下,吉华街道大力助力辖区企业积极谋求新方向,通过大力推进同心驿站舒心计划、宣讲师培训等一系列举措,让“电商+直播”产业在街道发展初具规模。其中,深圳市阁兰秀服装设计有限公司组建13人的直播团队,涌现出高薪招聘电商直播运营人才、培养多名电商主播、建立新业态“直播+电商”团队,销售额从第一年的300多万元、第二年700多万元,今年年底预计能够突破1500万元;此外,深圳众星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还成为直播行业的孵化公司,专业从事“传媒行业投资、网红IP孵化、短视频+直播”等服务的传媒企业,为辖区输出源源不断的直播人才。
“作为创新活力之地、山清水秀之地、人文荟萃之地、安居乐业之地,吉华街道的设立,给正处在奋力开创高质量可持续快发展新局面的大布吉片区注入了新活力。”吉华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吉华街道既处深圳市“20+8”产业布局中的“龙岗西部先进制造园区”内,又与龙岗区“3+4”产业规划格局深度融合,是龙岗“西核”信息数字核的重要组成部分,片区与现状坂雪岗科技城仅一路之隔,具备承载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辐射的政策优势和天然区位优势。
诚然,吉华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化创新驱动、激发产业活力,目前片区在电子信息、新型显示、生物医疗、应急安防、绿色低碳等高新科技和新兴领域分别集聚了一批优质企业,并拥有华南片区唯一一家“国家级中小企业上市孵化基地”、深圳市唯一一家“国家应急产业基地”等多个金字招牌,巍特、红门等多家龙头企业拥有多项全国乃至全球专利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强,在相应领域均有不同建树。
据统计,吉华辖区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6家,其中小巨人3家、省级专精特新4家、市级专精特新20家,超亿元企业49家,超10亿元工业企业4家,深交所A股上市企业1家(金龙羽集团)。
未来,吉华将把科技创新作为吉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积极投身龙岗区“信息数字核”建设,充分发挥中海信产业园、“寻找中国创客”基地等平台揽才作用,打造以吉华科创新城为龙头的“创新引擎”;另外,重点孵化培育以逗点生物、因赛德思医疗为龙头的医疗生物产业,以朗田亩半导体、维酷光电为龙头的高端科技制造产业,同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效应,引导一批拥有“BT+IT+低碳”核心技术的优质企业在吉华片区集聚发展,助力片区优势产业补链、延链、强链。
策划:凌海英 统筹:王佳妮 陈瑜 文/图:杨剑锋 冷佳 黄展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