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16来源:深圳侨报 2022年10月16日
横岗街道高水平打造“科技智造城、创意生活谷”。
把党支部建在急难险重工作一线。
即将开放的塘坑背水库群碧道。
大运AI小镇变身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地。
十年跋涉、十年笃行,十年的大道如砥,浓缩于此,如一幅时光卷轴,铺展民族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横岗人民凝心聚力、砥砺奋进、昂扬阔步、真抓实干,在“变”与“不变”中续写璀璨华章。
这十年,横岗街道的行政版图变了,但推动城区治理精细化的初心不变;
这十年,横岗街道的发展定位变了,但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决心不变;
这十年,横岗街道的城区品质变了,但为民缔造美好生活的匠心不变;
这十年,横岗街道的治理方式变了,但为幸福生活加码的恒心不变。
这十年,是横岗街道不松劲、不停步的十年,是凝聚人心的十年,更是努力攻坚克难、夯实基础、提升品质,高水平打造“科技智造城、创意生活谷”的十年。
行政版图变了 城区治理精细化的初心不变
这十年,横岗街道的行政版图经历了两次调整。第一次调整是2016年12月26日,原来的横岗街道一分为二,分为横岗街道和园山街道。新设立的横岗街道总面积从原来的70.6平方公里变为23.1平方公里,下辖的社区从15个变为9个,管理服务人口从原来的54万变为30余万。第二次调整是今年3月9日,原来的六约、红棉社区调整为六约北、六约南和塘坑社区,华侨新村、志盛社区合并为新的华侨新村社区。
每一次的优化调整,从行政版图上看只是界限重新划分,改变的是区域面积及人口数量,不变的是基层政府竭力推动城区治理精细化的初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
以今年的社区规模优化调整为例,调整过程中涉及人员调整、场所建设、界址确定、组织选举、户政信息门牌变更等方方面面的工作,这对于全街道、社区的党员干部来说是对能力、作风、担当的一次深刻考验,压力前所未有。但横岗的党员干部们扛住了压力,从2017年起开始筹划,2019年正式提上议事日程,再到今年2月16日区委常委会最终审议通过了街道社区优化调整方案,这期间他们做了大量的走访调研、意见征集、充分论证、协调沟通等工作,同时还克服了当前疫情的影响,以及各项市容环境、土地整备、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重点工作交织叠加的影响,历时之久、艰难之多,可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调整后,横岗街道各社区的规模比之以前更为适度。特别是改变了六约社区占据街道总面积及人口数量“半壁江山”的情况,改变了“小马拉大车”的现象,使各社区工作强度更均衡、行政资源与管理任务更匹配、群众办事更方便,同时为社区后续发展腾挪了空间。
社区规模优化调整的难度和意义如此之大,街道分设的难度和意义更加不言而喻。随着区域面积和管理服务人口的改变,横岗街道进一步优化现有行政力量和公共服务资源,抓好城市管理治理各项工作,提升管理服务效能,破解基层治理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更好地推动城区精细化治理。
发展定位变了
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心不变
十年前,横岗街道的发展定位是“科技智造城·山水宜居地”。十年间,随着街道分设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其发展定位也从原来的“科技智造城·山水宜居地”、“科技智造城·和谐宜居地”全新升级为如今的“科技智造城·创意生活谷”。
随着发展定位的改变,不难看出横岗街道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十年来,该街道始终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依托,下决心打破企业数量规模及档次偏低、土地资源紧缺等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铆足干劲,推动街道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下的横岗,正紧抓“双区”建设和综合改革试点重大机遇,围绕区委提出的“一芯两核多支点”区域发展战略,在高质量发展上坚持“通筋、换血、润肺、强四肢”思路,以大项目引领大发展,全面提振经济发展质量。
横岗南片区是龙岗区“一芯两核多支点”的重要发展支点之一,规划定位为深圳光学智谷、东西龙岗ICT产业链接中枢、产教融合先行区、“三生融合”典范区,重点发展ICT(移动终端及周边设备)、时尚创意、电子元器件(光电显示)、生活服务(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等。目前该片区已被纳入龙岗区第二批平方公里级重点利益统筹项目,和龙岗区大面积产业空间土地整备攻坚行动的第一批计划推进实施。
另一边,与横岗南片区相互呼应的横岗东北部区域,变身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地——大运AI小镇。目前小镇已吸引了一批头部企业、科研机构、新锐科技公司进场。未来,大运AI小镇将依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信息学院等大学人才智力、创新资源,打造成集研发、生产、生活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国家级人工智能聚集引领小镇,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作为横岗街道传统特色产业,眼镜产业从十年前启动产业转型升级之路。十年来,横岗街道在推动眼镜产业转型方面努力尝试,勇于探索。成立横岗眼镜时尚协会、申请“横岗眼镜”集体商标,推动深圳眼镜产业标准联盟落户横岗,举办面向全球的眼镜设计师大赛,面向全市评选十大时尚眼镜品牌、打造眼镜时尚E城并使其成为深圳文博会分会场,规划打造“横岗眼镜”总部大厦……一系列的举措彰显了横岗街道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心。期间,虽然面临制造业外迁之弊,但“横岗眼镜”的产业链仍十分完整,辖区的嘉宝、横岗、新马、王潮等多个商贸型眼镜城在全市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为此,横岗街道一方面推动眼镜产业、珠宝产业与时尚产业融合,促进眼镜产业、珠宝产业朝着时尚化、个性化目标发展;另一方面配合龙岗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打造“一站式”时尚眼镜街区(小镇)。根据初步设想,该项目依托嘉宝、新马等六大眼镜城对龙岗大道两侧2.3公里长沿街风貌进行统一提升,逐步形成时尚眼镜文化特色街区。
城区品质变了
缔造美好生活的匠心不变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会见中外记者时就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十年来,横岗街道始终聚焦人民群众需求,主动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努力补齐城区品质短板,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让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便捷的交通、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幸福的美好生活。
十年间,横岗街道辖区新增了不少教育资源,横岗中心小学于2013年9月学校转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横岗中学于2015年开始增设小学部,2011年建校的横岗高级中学成长为广东省一级学校,梧桐学校将由36班改扩建为54班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六约学校将进一步扩建成108班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增横岗外国语小学等;学前教育方面,横岗街道着力推进公办园建设,公办园数量从十年前的2所增加至20所,占比51.28%,在园幼儿人数占比54.8%。
医疗卫生方面,横岗街道持续加大重点项目的推进力度,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扩建工程(二期)、华大医院项目已于今年3月相继动工建设、深圳市第二眼科医院早在2021年完成土地整备房屋签约工作,不出几年,这些医疗项目将建成落地,横岗街道医疗服务质量将得到大大提升。
城区品质的变,还体现在交通路网、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等方方面面。
十年来,横岗街道的交通路网建设不断完善,打通吉榕路、红棉路、沙荷路等“断头路”,拓宽、新建恒心路、龙安路、沙荷路-盐排高速立交(二期)、富康路等。特别是2018年9月29日,断头十年的红棉路、沙荷路全线通车,不仅摘掉了“最豪华断头路”的帽子,兑现了对百姓群众的承诺,也让市民出行更加便利。至此,横岗内部形成龙岗大道、红棉路、沙荷路三条东西走向的干道。恒心路(横岗段)市政工程位于横岗中部,是贯通横岗南北走向的交通大动脉。今年,打通恒心路项目入选龙岗区重点攻坚任务。地铁轨道方面,今年即将建成通车的地铁14号线将在横岗片区设六约北、四联站。届时,横岗将与市中心区快速相连,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值得一提的是,龙岗区“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的4座全市性客运交通枢纽便包括了横岗四联。
变化显而易见,感受真真切切。但横岗街道提升城区品质的举措并不局限于此。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提升也让市民为之点赞。十年来,横岗街道针对城中村、老旧小区、工业园区、主次干道、公园等重点区域环境,持续开展蝶变攻坚行动,同时深化文明创建“包框行动”和“督查督导”机制、强力推动市容环境全域提升,使辖区面貌换新颜;创新推行“商户联盟”自治模式,鼓励各商户投身环境提升工作;成立全区首个引进文化名家的文明促进会,提升辖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内涵,助力文明城市创建……近三年,横岗街道的文明城市创建全区排名保持在前三名,居民的幸福感持续提升。
十年来,随着横岗人民公园“拆墙透绿”、埔厦街心公园、怡锦社区悦山湖街心公园、沙荷路生态公园、塘坑背水库群碧道、治水提质等工程项目的完工,出门见绿、推窗见景、入园见花、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情景正成为现实。数据显示,十年来,横岗街道的公园数量从原来的10个增加至如今的22个,增加的公园面积约为92929.35平方米。
未来几年,横岗街道将加快打造茂盛世居客家文化广场、警察文化主题公园、平盐铁路生态连廊、AI小镇大运郊野公园、红棉体育公园、怡锦绿道等一批公园、绿道休闲运动场所,全面优化辖区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
一项项民生工程回应了群众心声,一幅幅最新最美的民生画卷徐徐展开。横岗街道坚持用匠心办好一件件民生实事,用更加美好的城市环境为市民带来更多触手可及的幸福感。
治理方式变了
为幸福生活“加码”的恒心不变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从十年前的“织网工程”到现在的新时代“枫桥经验”,横岗街道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首位,走出了一条由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群众等不同社会主体共同治理城市公共事务之路,通过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形式的多样化、治理机制的科学化,不断丰富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内涵外延。
十年来,横岗街道以“融合”为主线,相继推出党员“红细胞”工程、功能型党组织、“力量党建”、“1+2+N”、“红三角”(机关、社区、园区)融合式党建等基层治理模式,以及打造基层党建“领跑”体系,同时指导各社区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治理品牌。如怡锦社区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建立“红色议事会”制度、华侨新村社区打造的“红色共治会”工作体系等,9个社区创新培育的15个社区品牌项目成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重要支撑。“两新”组织同样深度融入基层治理格局,辖区五大园区五朵“花”竞相绽放,比如,横岗文创园党委打造“两新”组织党员志愿者服务综合枢纽,持续深化培育“横岗先锋假日学校”“雷锋集市”等13个志愿品牌项目。如今,横岗街道打造了一批接地气、受欢迎的“党建+治理”特色品牌,开展了一系列文明实践活动,相关经验做法曾得到中组部、市区相关领导的肯定,以及在“学习强国”、《广东党建》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推广。
“民生微实事·大盆菜”项目作为基层政府部门转变职能、创新基层治理方式与服务的创新举措也取得了明显成效。项目以道路修缮、职业培训、文化讲座、文化体育活动等百姓身边的微实事为切入点,由社区居民“选菜”“定菜”,使公共服务资源得到精准配置。
基层治理方式的转变不仅更好满足群众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也为横岗街道赢得了不少荣誉。2013年推行的信访调解司法确认制度在全省推广,2018年松柏社区获评广东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称号,2020年获得了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街道(乡镇)”称号,2021年街道团工委被评为“全国优秀五四红旗团委”……
近年来,面对疫情大考,横岗街道的治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同样得到深度检验。其中,“0510”塘坑社区疫情阻击战中,成立16个网格临时党支部,200多名党员干部组成疫情防控“红色突击队”,执行上门采样、人员转运等紧急任务,并发动机关干部、志愿者集结了一支1700余人的“攻坚战斗队”,广泛参与到卡口执勤、物资配送、核酸检测等各项工作,全力落实临时管控区1万余人保供任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31件,完成147万余人次核酸检测,用最小的代价实现了最大的防控效果,成为了“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的一场生动实践。疫情防控相关做法还登上央视新闻。
横岗这十年的“变”与“不变”,启发着每一位横岗人,撸起袖子加油干,全力以赴向前跑。站在十年之后的新起点,以及新时代的变局之下,每一位横岗人将继续在“变”与“不变”中守正创新、担当作为,把蓝图变为现实,把愿景变为实景,把横岗建设得更美好。
策划:庄国栋 统筹:冯雪峰
文:陈惠霞 彭东伊 图:樊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