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惠民保”如何“惠民”?

深圳医保机构详解五大保障升级点

版次:A06来源:深圳侨报    2023年05月22日

龙岗融媒记者 刘芳菲

拓展医保目录内保障内容、升级住院自费保障、提高门诊合规自费药保障、新增罕见病保障待遇、纳入“港澳药械通”特色保障。众所周知,相较于原重疾险,“深圳惠民保”在保障责任方面实现了五大提升。那么,医保目录外自费方面保障水平有了哪些提升?把哪些罕见病高价自费特效药和“港澳药械通”纳入特色保障?针对“深圳惠民保”如何惠民,日前,深圳市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详细解答。

突破医保目录限制 保障覆盖医保目录内外

当大病袭来,高额医疗费用,特别是基本医保无法覆盖的自费费用往往使一般家庭不堪重负。“深圳惠民保”着眼于此,不仅扩充了医保目录内的保障,进一步提升报销比例,还突破医保目录限制,大大提升了医保目录外的自费保障。

在医保目录内保障方面,相较于原重疾险仅提供住院自付费用保障,“深圳惠民保”待遇一纳入了住院、门诊特定病种,包含单行支付的国谈药品费用以及在符合规定的本市双通道药店发生的上述医疗费用,赔付比例从70%提高到80%。该负责人解释,另外,大幅提升医保目录外自费方面的保障水平,实现住院自费合规药品和检验检查费用、门诊自费合规药品费用同步纳入保障责任。

具体而言,“深圳惠民保”待遇二把住院自费的主要部分,包括药品、检验检查费用纳入,起付线1.6万元,报销70%,年支付限额120万;待遇三将只要是在定点医疗机构使用的自费合规药品纳入保障,4万以上部分,支付50%,限额是50万。

值得一提的是,原重疾险提供的17种特药保障已逐步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由医保基金按规定支付;还有两种特药即注射用盐酸伊达比星及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则进入“深圳惠民保”待遇三,继续按照原重疾险“不设免赔额,报销比例70%,年度支付限额15万”进行保障,确保待遇不降低。

纳入罕见病高价自费特效药

和“港澳药械通”特色保障

据报道,我国罕见病患者数量约2000万人,目前仅有5%的罕见病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罕见病的用药价格十分昂贵,罕见病患者往往需要终身用药,一般家庭很难负担。

“一些国内比较公认的罕见病,自费费用特别高昂,有些年费用甚至可以达到百万以上。”该负责人强调,对于医保目录外的罕见病药品,患者及其家庭面临着基本医保没法报销,普通商业保险无法参保理赔的困境,经济压力巨大。

这些都进入到“深圳惠民保”罕见病保障设计考量中。“在罕见病保障方面,‘深圳惠民保’纳入了6种罕见病、7个自费药,包括黏多糖贮积症 (I型)-注射用拉罗尼酶浓溶液 (艾而赞)、黏多糖积症(II型)-艾度硫酸脂酶β(海芮思)、黏多糖贮积症 (4A型)-依洛硫酸脂酶α(唯铭赞)、糖原累积病II型-阿糖苷酶α(美而赞)、戈谢病-注射用伊米酶 (思而赞) 、维拉苷酶α (维葡瑞)、低磷性佝偻病-布罗索尤单抗注射液。报销比例与连续参加原重疾险或者‘深圳惠民保’的年限挂钩,最高支付70%,年支付限额50万,可有效解决深圳罕见病患者用药负担。”该负责人表示。

“港澳药械通”保障则是大湾区特色。“港澳药械通”是经国务院授权,允许临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以及临床急需、港澳公立医院已采购使用、具有临床应用先进性的医疗器械,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使用的一项政策,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百姓带来了更高效、更优质、更便利的医疗服务。

“深圳惠民保”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进,将“港澳药械通”部分药械纳入保障范围,包括注射用维泊妥组单抗、厄达替尼片、磁力可控延长钛棒,个人负担费用年度累计4万元以上部分,支付50%,年支付限额50万元。这样参保群众在市内指定医院就可以使用目前境内未上市的港澳药械,且获得一定保障。比如将用于治疗脊柱侧弯的“磁力可控延长钛棒”,青少年植入这种钛棒后,日后脊柱发育伸长时,可在体外遥控钛棒,延长至相应长度,免去多次“开刀”延长钛棒的痛苦,对很多家庭来说是一种福音。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