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坑美食点名录(上)

●王国华

版次:A06来源:深圳侨报    2023年08月02日

□作者简介:

王国华,河北阜城人,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现为深圳报业集团《宝安日报》编委。

作为一名多产作家,他先后出版了《街巷志:行走与书写》《街巷志:深圳已然是故乡》《街巷志:深圳体温》《街巷志:一朵云来》等,获得第八届冰心散文奖单篇奖、广东省有为文学奖第五届“九江龙”散文奖金奖、深圳青年文学奖等。

够格的美食街区,起码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品种全,一是数量大。以此向度考量,全国有多少个街区能上排行榜呢?南坑又能排第几?容我想想,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的地位应该无人反对吧?南坑在深圳怎么也要排在前五名吧?四乘以五,那就是前二十。或曰,你怎么算的,那某某城市的某某路,某某省会的某某街,让你给偷吞啦?别急,世间万事万条路,总有一条通向你想要的结果。吾之周末寻吃胜地,若不占有一席,岂不枉我挚爱?

今天,我就把在这个街区的所见店铺,一一点数起来。

两条主街,一曰南坑路,一曰坂丽路。两路交会处又斜插过一条南坑水库路,三路中间有两个店铺,一为森林火锅,副标题:“地道重庆老火锅”。水帘洞一样的门口两侧各一副对联,上联是“杀猪粉”,配一张图,下联也是“杀猪粉”。但杀猪粉不是湖南特色吗?曾在永州吃过一次杀猪粉,早餐,卖粉的人只卖米粉,卖肉的人只卖新鲜的猪肉。刚杀的猪,冒着热气,买半斤或者一斤,切好,交给卖粉的人,锅里只有猪肉和米粉,煮沸,扔几片辣椒,此外不放任何佐料。一碗吃不够,再来一碗。此处与重庆老火锅粘连在一起,一点都不怪。这里是深圳,允许且鼓励混搭之地。

另一个是纯湘小馆,一家正宗湘菜店。深圳被戏称为湖南第二省会,皆因湖南人多,湘菜连锁店尤其多,如农耕记、小食候湘、芙蓉楼、小辣椒等,但纯湘小馆非连锁,以后也许是。

坂丽路端头是两家小超市,左手边为大红标牌的天福,右手边是易站,号称“中国人自己的便利店”。商标乃一个拿着金元宝的财神爷,确实很中国。

先探看左手边,按顺序一家家走下来。

老北京炸酱面,副标题:“手工水饺 手工面”。其实就是个面馆。光靠“老北京”的招牌肯定吃不开,深圳能有几个北京人?再说有北京户口的人也不一定是老北京胃口。

刀削面。门口已挡上了挡板,不知是准备装修开业,还是已经被其他店盘下来,待拆除。现在的饭店,能开上三五年都算老店了。店铺太多,食客的嘴巴越来越刁,常患选择困难症。

化州深源糖水店。糖水者,简单说就是甜品。常见品种有海带绿豆粥、白凉粉、黑凉粉、花生粥、番薯糖水、西瓜冰、西米露等。两广一带天气濡湿,食欲不振,点一份糖水既解渴又可补充身体里流失的糖分。化州乃粤西一县级市,深圳的糖水店都爱打化州招牌。

幸和自选快餐。里面摆着一排长方形的铁盒子,盛满各种菜品。门口招贴上有推荐的招牌菜:黄金板栗鸡、经典小炒牛肉、麻辣肉片饭、笋尖回锅肉之类。快餐除了主打“快”,还要便宜,看了一下,基本都在20元以下。我有一癖,见价格即估算该店一天大概能卖多少份,进账多少,能否赢利,等等。妻子说我就爱瞎操心。

重庆小面。也安上了挡板。未知新生还是消失。

回转串串麻辣烫。竖立在门口的招牌上以流行的难看字体书写“锅底一元,串串一元起”。店面小,两个服务员正在里边收拾调料,略显拥挤。

紧挨着的两家,共用一个牌子,棕色的木板底,红色的店名,一曰河南烩面水饺,一曰川味面庄,均主打面食,又各执一端。隐隐猜测,或为同一老板,为面食爱好者提供更多选择。

螺蛳粉先生。广西名小吃,是一家连锁店,标牌上附有加盟热线。

湖南湘菜馆。副标注明“快餐 小炒 干锅 铁板 常德土钵”,这种湖南味道不像连锁店那样追求高精尖新,只要短平快。但大路货也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单位附近一家小馆子,辣椒炒肉真好吃。据说最考验湖南厨师技艺的便是这一道菜,简单又见功夫。

皇娘舅大烩菜。也是连锁店,有加盟热线。似乎主营北方菜,标牌上注明,早餐有新鲜豆浆、手工大包子、鸡蛋葱花饼,中餐晚餐是大烩菜、长粒米饭、香辣小炒、老火炖菜加例汤等。隔窗可见一摞一摞的凳子,明显是准备开业的样子。

七号巷炭火。广告语的字体大过店名,“现切烤串才够味”“精酿原浆啤酒、炭烤鱼、小炒”“哈尔滨啤酒买一送一,长期有效”,典型的东北烧烤。近些年东北人口外流,人走到哪里,把胃口带到哪里,倒也拉动了在外的东北消费,哈尔滨的“山河屯铁锅炖”、大连的“喜家德水饺”等,在深圳开了好几家分店,生意都不错。

袁夫稻田自选快餐。门口贴着一张纸,写着“招洗碗阿姨”。一个洗碗机多少钱?为什么还要招一个人,难道人工成本更低?

隆江猪脚饭。一个敦实的中年男人,领子上的扣子都解开,脸膛黑红,嘴里叼着烟,正在摆弄门口的一辆电单车。有一种搭配叫做隆江猪脚饭的老板一定骑电单车,开轿车就显得突兀。老板们看到这句话不要不高兴,希望你们都能开上轿车。门内有一透明的玻璃橱柜,摆在桌面上的卤鹅和猪脚闪着光亮。隆江,指的是潮汕地区的惠来县隆江镇。猪脚者,卤猪蹄也,肥而不腻,软烂香爽。因其简单又有营养,在岭南一带颇受欢迎。不完全统计,深圳有3700多家隆江猪脚饭。

正宗重庆麻辣烫。副标:“特色羊杂羊肉米线”。心想,从这种搭配上,也看不出正宗来啊。但正宗不正宗又怎么样,谁在乎?食客只关心能否吃饱吃好,并不会去注意口味分类。

原味汤粉王。副题为“客家腌面、老火靓汤”。流着汗的女老板,一手拿着漏勺,一手拿着青菜,对着热气腾腾的锅。“锅气”,这两个字自然而然地蹦入我脑海中。

接下来是社区的办公大楼,小广场上挤满叽叽喳喳的小孩子,有的在练习滑板车,有的拿着小小的皮球跑来跑去。妈妈和奶奶们,从20多岁到70多岁都有。奶奶们摇着蒲扇,妈妈们肩膀上挎着包,刷着手机。

美食接着数。

刘小厨杀猪粉。副标为“经营汤粉面、盖码饭”。此或为这条街上最小的店面,左右不能并排两张桌。旁边的潮汕汤粉店同样大小,一辆摩托车堵住了整个门,顾客进去得绕开。

重庆鲜面店。这种店只卖半成品,出售的面有宽有细,有长有短,有黑有白有绿。窃以为最该卖这种面的是陕西人和山西人,他们能把一团面做出花来。也许专业性太强,反而不屑于出售这种大路货,殊不知大路货乃永远的消费主流,起码我挺愿意买这种面回家加工。

中间隔着一个钟表店,一个美容店,一个儿童用品店和一个关了门的凉茶店。接下来是热卖益禾堂,饮品连锁店。两个小伙子坐在里面刷手机,每个人面前摆着一个大大的插着管的杯子。同样帅气的服务生,戴着口罩在整理杯盘。这条街上进驻了太多的连锁店。我相信商家的敏锐,他们一窝蜂地选择这里,自有其内在逻辑。

潮汕牛肉粉店。习惯上,广东分三大民系,广府、潮汕、客家,各有根据地。而在深圳这个区域内,激荡之后沉淀出平衡,谁都没有一枝独大。三个民系的美食也各有一席。作为一个北方人,不解潮汕人为何对牛肉情有独钟,也不问。这家小店的牌子,底色明显旧而浅,推断年头较长,算得上老店。趴在桌上吃粉的那几个人,穿着背心,身上带着一股久居此地的慵懒。

沸羊羊麻辣烫。从门口经过,一股浓浓的麻辣味传出来。年轻的摊主,口罩挂在耳朵和下巴上,嘴巴和鼻子都露出来。她一手掐腰,一手拿着一把穿好的串在锅里涮来涮去。

接下来,拉起了好长的围板,依稀可见里面拆迁之后的狼藉场景,估计几年后会耸起一片高楼吧,远处新盖好的楼群正向这边张望,似在等待。

从这条路上走过,对饭店的对称感产生了固执定见,若街对面没有一个饭馆,这一边的饭馆就不成立。所以,被围挡起来的空地对面,有车行、彩票店、手机店、染烫店、养生馆、修鞋店等,还有一家无人售货的“成人乐趣店”。所谓食色性也。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