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这个“宝藏”艺术馆 带你一睹千年黄金文化

版次:A05来源:深圳侨报    2023年09月22日

黄金文化艺术馆展厅。

讲解员介绍展品。

十二生肖黄金饰品。

龙岗融媒记者 何小娟 文/图

黄金以其珍贵稀有、恒久不变、色泽华美的品质而广受青睐。近年来黄金热度更是居高不下,人们对黄金的消费投资热情不减。那么,你知道地球上的黄金来自哪里?有史以来人类已开采了多少黄金?黄金有哪些工艺?从古至今黄金有何用途?在龙岗区坂田街道,有一个“宝藏”艺术馆——金雅福黄金文化艺术馆,这里有300多件复原文物精品及现代黄金艺术品,呈现了中华黄金千年文化传承和艺术成就,为广大市民打造一场黄金珍宝的视觉盛宴。

在艺术馆窥见千年黄金文化传承

金雅福黄金文化艺术馆坐落在坂田街道深澳国际文化科技园里,馆内面积约1000平方米,由中国企业500强金雅福集团打造,于2020年建成并开放。艺术馆以黄金珠宝为主题,分为金之源、金之艺、金之用、金之愿、金之彩等五个展览部分,致力于讲述中国黄金故事,发扬中国黄金工艺。

走进艺术馆,各种精美黄金制品闪闪发光,让人目不暇接。细细观赏,仿佛与古人隔空对话,一窥千年黄金文化传承,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地球上的黄金来自于宇宙的‘馈赠’。到现在为止全世界共开采出约20万吨黄金,如果把这些黄金熔在一起,只能铸成边长约22米的纯金立方体。”在艺术馆里,展厅讲解员对黄金的起源及开采情况娓娓道来。

从沉积于河床上的金沙、埋藏于矿脉中的岩金,黄金需要经过匠人的妙手巧思才能成为传世之作。“在生产黄金制品的实践中,古代匠人发明出鎏金、花丝镶嵌、锤鍱、金银错、掐丝、炸珠、錾花、累丝等八大金工艺,历久弥新。”讲解员介绍,比如馆内复原的商代“太阳神鸟”原件于2001年出土于成都金沙遗址,被锤鍱成了只有0.02厘米厚的金箔,而且黄金含量高达94%,整体造型再现“金乌负日”的神话传说故事,四只神鸟围绕着太阳飞翔,代表了生生不息、周而复始。此器构图凝练,可以说是古蜀人丰富的哲学思想,非凡的艺术创造力与想象力和精湛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

在历史长河中黄金扮演的“角色”

在能工巧匠的手中,黄金幻化成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从先民祭祀器物到黄金货币,从精美实用的宫廷茶器到万千芳华的女性首饰,在金雅福黄金文化艺术馆参观中,我们可以窥见古代中国社会风尚的变迁,还有国人对黄金用途的探索。

据讲解员介绍,在商周时期,古蜀先民将黄金制成大型、神秘的金器,用于祭祀。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黄金被作为货币使用。我国最早发现的黄金货币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郢爰”,称为“中华第一金”。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郢爰”,绝大部分来自于窖藏财富。

馆内复原的“西汉金兽”就是出自于南窑庄窖藏,原件是南京博物院的国宝级文物之一,也是中国考古发现的金器中最重的一件,99纯金,重达18斤,当时出土的时候,这个金兽是盖在一件青铜器的上面,青铜器里装满了金币,黄金总重量超过20公斤,充分证明了汉代的黄金货币之盛。

唐代时期,黄金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地宫一开,便是半个盛唐”的法门寺出土的一套唐代宫廷茶具,是唐僖宗李儇的供奉珍品,包括金银丝结条笼子、龟盒、鎏金鸿雁纹茶槽子、鎏金团花银轴等,这是唐代宗室贵族饮茶时所用的调味器、贮茶器、碾茶器、点茶器等众多门类,集中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古代金银器制作的技艺,完整地反映了唐代贵族的生活风貌。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金银器更多地走进市民的生活,同时受到宋代文人审美风格的影响,宋代的金银器更加典雅秀美。明清时期,黄金制品制作华丽、浓艳,宫廷气息浓厚。主要体现在女子的饰品中,主要包括耳饰、戒指、手镯等。

到了现代,黄金便不再只是人们心中的贵金属以及装饰品,而是更加具有科技含金量,黄金也被广泛的应用到了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工业、航天工业、医学等方面。

“文化+科技”赋能黄金行业高质量发展

黄金在中国文化历史中具有崇高地位,“金玉满堂”“金玉良缘”等表达美好寓意的成语,无不体现了国人对于黄金的喜爱。

尤其是在婚嫁之际,早在魏晋时期,黄金饰品便在聘礼中出现,并在宋朝明确记载了聘礼三金为金镯、金戒指、金帔坠。在不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婚嫁习俗,闽南地区婚嫁必备的是猪牌、龙凤镯和金银线绣嫁衣。而在藏族地区,因为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她们的嫁妆则是金佛、金书、金转轮。

福文化作为民族主流核心文化之一,渗透进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在艺术馆可以看到,在常见的一些黄金饰品中,有很多典型样式就是福、禄、寿、禧、财 “五福”的代表。比如长命锁是祈愿新生儿能够长命富贵,如意因为它的原型为搔背工具,有着不求人的寓意。

“中国古代金银器发展延续了上千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象征。金银器以贵金属为材料,施以精湛巧妙之制作工艺,配以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之构思,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各个时代的文化发展、民众生活追求展现得淋漓尽致。” 深澳国际文化科技园总经理、金雅福黄金文化艺术馆常务馆长肖莹洁表示,时至今日,黄金珠宝产业仍在蓬勃发展,其不仅根植于传统文化,同时得益于科技发展,特别是数字化、智能化为黄金珠宝产业发展不断赋能。

金雅福黄金文化艺术馆内复原的唐代“鸳鸯莲瓣纹金碗”便是利用3D技术打印而成。3D打印在黄金珠宝行业的应用,意味着行业步入无模生产新时代,利用数字化批量生产减少了人力成本,加快生产效率,并可实现更繁复多变的创意设计,定制造型。

“馆内300多件藏品均依托金雅福集团专业的创意研发团队及先进的智能制造设备研发制造。”说到办馆的宗旨,肖莹洁表示,作为中国企业500强,金雅福集团是黄金珠宝行业的龙头企业,希望讲好中国黄金故事,传承中华黄金文化。“艺术馆展示了历朝历代的金银玉器和文化脉络,已成为很多学校的产学研基地,许多青少年来这里参观研学,体验非遗技艺。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