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06来源:深圳侨报 2023年11月07日
公共停车位被占满。
公共停车位被私人占用。
龙岗融媒记者 杜和平 文/图
为解决停车难,近几年来,龙岗区充分挖掘空间资源,增设公共停车空间。然而,有些城中村原本就配给不足的公共停车位,被个别业主或居民用地锁和杂物占为私有,不仅降低了停车位的循环利用率,还对行人的正常通行带来安全隐患。
近日,家住龙岗中心城花园坪的居民向“龙岗民声”栏目反映,有些居民私设地锁,长期“霸占”公共停车位。
现场 占位形式五花八门
接到市民反映后,记者进行实地走访,发现投诉属实。原本应是公共停车区域,却成为部分人的“私人地盘”,不少车主只能望“位”兴叹。“每栋房子前面的车位都成了私人车位,执法人员将地锁拆了,他们又装回去。”采访时,花园坪居民林女士说,“公共车位空在那里,但是没法停车。”
在花园坪居民区的多条巷道里,记者看到,大部分居民楼门前的车位都安装着地锁,或摆放着反光桶,或是停放着电动车、铁栅栏、杂物等。
“上地锁这个行为就属于私自占用停车位,侵占公共资源。”“本来停车位就少,房东还肆意霸占,停车更难了。”不少居民对随意占用公共停车位的行为颇有意见。
对此,房东却不认同。房东李先生表示,自家门前的停车位有优先使用权,“一幢3-11层高的住房门前房东占有一两个车位并不为过。设置地锁只是为了搬东西更方便。”
采访中,不少居民虽然对房东的这种做法十分反感,但大多数选择妥协。居民廖先生告诉记者,房东安装地锁或把反光桶放在门口公共停车位上,大部分车主是不会下车把物品挪开的,以免引起冲突。也有居民表示,公共停车位闲置时房东可以随便停,但是没有车没在停车位上还占着停车位就有点不像话。
问题 违法成本低易回潮
私设地锁,“鸠占鹊巢”究竟谁来管?龙城街道爱联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巡查发现私占车位现象,会及时劝导,但口头劝导收效甚微。
记者将该情况反映给龙城街道办。工作人员坦言,此前他们也接到多次投诉,并且针对设置的地锁和障碍物进行了清理,但乱象极易回潮。执法人员表示,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违法成本低、执法取证难、处罚执行难等原因,地锁在治理后极易出现回潮现象。地锁治理陷入安装、清理、回潮、再清理、再回潮往复循环的“怪圈”。
龙城街道执法队驻队律师杨律师表示,根据最新修正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规定,自9月1日起,街道执法队对城中村车位私占行为没有执法依据,无执法处理权限。这意味着,目前城中村车位私占行为执法尚属“空白”。
建议 发动社会力量共享共治
有市民建议,一些人之所以这么肆无忌惮,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对当事人没有处罚,违法成本太低。
近日,坂田街道杨美旺塘的居民也投诉了霸占车位的情况。这一问题也是深圳面临的基层管理难题。在当前城市管理中,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同配合、联勤联动的执法机制初显成效,但机制的最优合力还未全面显现,尤其是一线执法力量薄弱、各种保障要素缺乏、社会发动不充分等“短板”依然存在,无形中影响了治理进程。未来,想要根治这一新型城市顽疾,须疏堵结合、标本兼治。不仅要尽快建立“发现及时、查处有力、综合施治”的长效工作机制,更要共享共治,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全面推进地锁问题进入良性整治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