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15来源:深圳侨报 2025年01月10日
中广核工程公司总部大厦。
“宝龙月光荟”夜市。
数读2024
2024年,宝龙街道规上工业总产值预计超1400亿元,固投超230亿元,工业投资连续两年超百亿元,技改投资增速45%(全区排名第一)。
宝龙街道现有上市企业11家,“小巨人”企业33家,“专精特新”企业286家,国高企业544家,创新型中小企业458家。其中,2024年新增“四上”企业146家,“小巨人”企业8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省级3家。
岁序更替,万象更新。
过去一年,宝龙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定落实省委、市委工作部署,立足龙岗“东核主战场”发展定位,聚焦“智造东核 品质宝龙”发展目标,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推动街道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在这一年里,街道注入向新而行红色动能,全力推进招商稳商优商“一号工程”,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各项经济指标稳中有进,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按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快进键”,成绩斐然、亮点纷呈。宝龙街道成为“调援裁诉”深度衔接机制改革现场会现场调研点,“联合执法+精准普法”机制改革获评全省十大创新创先普法项目,龙东社区“三文治”项目入选全国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工作案例、全国社会工作创新发展大会典型案例。
每一个来之不易的成绩,都记录着宝龙街道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足迹。
党建引领智造宝龙生机盎然
从加工到制造,再到智造,从工业园区到组团发展,宝龙街道由最初的“单纯加工制造”到“发展高科技制造业”,再向“总部办公+研发设计+核心部件制造”转变,不断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和龙岗区“产业支柱”。如今,充足的产业空间与齐全的配套设施,吸引了一批批优质企业进驻,宝龙总部企业不断汇聚、科创平台不断进驻,这都是宝龙街道以党建引领推动多元产业发展“强筋健骨”的结果。
如何“培土倍增”提升宝龙辖区综合营商环境?宝龙街道早早就有行动:宝龙街道坚持当好“园区运营商”,让党员干部争做服务企业的“金牌店小二”,全力以赴为企业提供全周期、多层次的优质服务。为了让企业在宝龙扎根开花、结出硕果,“金牌店小二”们积极制定服务企业“菜单”、开展上门“点菜”、“包干”解决重点诉求、统筹资源搭建“场景”等系列暖心举措,让政府与企业双向奔赴,得到了众多企业的认可。在“金牌店小二”们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努力下,宝龙街道书写了多元产业驱动“智造”宝龙生机盎然、百花齐放的崭新答卷,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切实转化为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势: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迁册宝龙、总部大厦入驻启用;比亚迪锂电池主要参与的2个项目、精锋医疗主要参与的1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市碳中和技术联合创新中心落户宝龙;宝龙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获评首批深圳市“AI+”药械专业园区……从深耕宝龙发展多年的领军企业,到新迁入辖区、正拥抱着全新机遇的企业,都充满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待。
筑巢引凤,聚才引智。宝龙街道配建有悦龙华府、荷谷美苑、安居锦龙苑等公共住房7000余套,是龙岗区保障性住房最集中的片区。街道通过探索构建1个党建引领、7个社区联动、N个市场和社会等多方参与的“1+7+N”住房保障体系,扎实推进“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摸排,梳理出13种房源类型、104张床位,为比亚迪、中广核工程、亚辉龙等74家重点企业配租安居房400套、单身公寓112套,让宝龙人才“有得住”“住得好”。
党建赋能品质宝龙精彩蝶变
漫步宝龙街头,紫色的风铃木与绿色的福木交相辉映,转角遇见错落有致的绿美花境,既是“路”,亦是“景”。宝龙街道围绕三棵松科技城、宝龙科技城两大重点区域,积极谋划片区道路建设和公配设施等布局,打造产业要素与城市协同发展的产业社区“样板间”,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相融的“幸福园区”。以宝荷路-宝龙大道为轴线,实施城区整体面貌美化工程,努力为居民营造“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绿美人居环境。过去一年,街道积极探索市容环境品质提升新模式,打造宝龙科技城、大田匠作文化村、同心社区丰顺居民小组等绿美示范点,累计种植乔木5820株,凝聚更多群体支持并参与进来,组织2.6万余人次志愿者开展爱绿护绿、文明城市创建、市容环境提升等各项志愿服务活动2000余场,志愿服务时长8万余小时,共同谱写美丽宝龙生态画卷。
回顾过去一年,宝龙街道持续建设生态宜居美丽的环境,全力推动28个土地整备项目,深大城际、深汕铁路、大鹏支线等涉铁征拆项目按节点完成,推动松子坑森林公园等重大民生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累计完成建筑物征拆约7万平米,完成土地征转入库49.54万平米,移交施工作业面约63万平米。街道还开放启用龙岗图书馆宝龙分馆、宝龙街道长者服务中心、宝龙书院多功能基地等一批民生设施,交付使用宝龙科技城实验学校(集团)碧新小学,建设以“新质生产力,职工来接力”为设计理念的“职工之家”,这些建设成果都转化成为辖区群众实实在在的民生福利。
党建带动平安宝龙行稳致远
2024年8月6日,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龙岗召开劳动争议“调援裁诉”深度衔接机制改革现场会,第二站即来到宝龙街道,调研调援裁诉一站式服务中心,听取“调援裁诉”深度衔接机制改革经验介绍。这只是宝龙创新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宝龙街道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聚焦企业、劳动者和居民群众,不断创新基层治理,走出了一条具有宝龙特色的特大街道基层治理新路径。
宝龙街道依托街道综治中心,整合劳动争议调解中心、法援服务窗口、仲裁庭、法院工作站、警务室等,打造劳动争议调援裁诉一站式服务中心;建立调、援、裁、诉各环节深度衔接机制,一站式提供劳动争议调解、法律援助、仲裁和诉讼服务,实行全程“调”、贴身“援”、高效“裁”、权威“诉”,实现“一窗受理、联合办公、快速解决”。劳动争议案件调解处置平均时长由3天缩短至1天,仲裁处置平均时长由45天缩短至29天,简易速裁案件缩短至20天。为进一步减少执法检查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宝龙街道进一步深化涉企柔性执法,创新“应急+消防”“市监+公卫”“消防+环保”等多元化联合检查方式,建立企业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强化涉企执法事项清单化管理,成立“园区公共法律服务团”,开展企业合规体检,“联合执法+精准普法”机制改革获评全省十大创新创先普法项目,“涉企执法无事不扰、有效监管无处不在”成为新常态。
过去一年,宝龙街道创新基层治理工作捷报频传,成绩喜人。龙东社区“三文治”项目入选全国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工作案例、全国社会工作创新发展大会典型案例,答出基层治理“新解法”。龙东社区坚持党建引领、依托文化赋能,聚焦红色革命文化、妈祖民俗文化、传统客家文化等三大本土文化资源,开展“以人化文-以文化人-以文化治”的“三文”措施,着力提升基层自治水平。
路在脚下,起而行之。我们可以预见,2025的宝龙,经济产业和社会发展在源源不断注入红色动能下,将继续精彩!
策划:李广群 刘淼
统筹:黄志波文:钟宇杨 何璐 杨洁 邬铭昕 张秀云图:宝龙街道办提供